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小麦
  • 6篇育种
  • 5篇冬小麦
  • 2篇新品种选育
  • 2篇性状
  • 2篇选育
  • 2篇栽培
  • 2篇通径
  • 2篇通径分析
  • 2篇品种选育
  • 2篇专家系统
  • 2篇基因
  • 2篇TAL基因
  • 1篇冬麦
  • 1篇冬麦区
  • 1篇选择育种
  • 1篇遗传力
  • 1篇育种材料
  • 1篇育种途径
  • 1篇早熟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1篇曾启明
  • 3篇赵双宁
  • 3篇陈毅伟
  • 3篇孙芳华
  • 3篇陈新民
  • 2篇刘俊秀
  • 2篇孙俐严
  • 2篇范家骅
  • 2篇庄巧生
  • 2篇高世菊
  • 1篇刘俊秀
  • 1篇崔淑兰
  • 1篇孟凡华
  • 1篇杜长恒
  • 1篇曹梅林
  • 1篇徐育成
  • 1篇罗永辉

传媒

  • 3篇作物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2篇北京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计算机农业应...

年份

  • 1篇2004
  • 1篇1994
  • 4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北方冬小麦抗盐品种(系)系谱分析被引量:1
1990年
通过对全国育种攻关组提供的1449份(表1)育成品种(系)的抗盐性鉴定,筛选出一、二级抗盐材料367份。
傅秀云戚好智张桂欣曾启明
关键词:小麦抗盐冬小麦
北方冬麦区高肥区域试验品种产量性状分析与探讨被引量:16
1992年
对北方冬麦区1983~1988年高肥区域试验的80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北部冬麦区和黄淮麦区北片参试品种的增产因素主要是穗粒重,其次是亩穗数;黄淮南片参试品种的穗粒重与亩穗数对产量的贡献几乎相等,亩穗数稍大于穗粒重。鉴于直线相关是有一定范围的,结合各片的生态条件及育种实践,认为培育400公斤以上的高产品种,应该是限定株高在一定范围内,力争每亩穗数与每穗粒重相协调,穗粒重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关键,增加穗粒数是提高产量的突破口。北部冬麦区在保证足够亩穗数(45万左右)的基础上,选育穗分化速度快的大穗、多花类型品种增加穗粒数,提高穗粒重。而矮杆、抗倒类型品种也可以继续提高亩穗数到50万穗左右,以亩穗数夺高产;黄淮南片在现有亩穗数(40万左右)的基础上培育大穗型品种,增加穗粒数,提高穗粒重,黄淮北片两种途径均可采用。
孙芳华曾启明范家骅
关键词:小麦产量性状通径分析
小麦熟期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及育种途径的探讨被引量:7
1991年
早熟与高产一直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关于熟期与产量的关系问题,前人已有不少研究.一般认为,早熟与丰产有一定的矛盾.多数研究是在稀植条件下进行的,而且研究的材料和年限都很有限,因而所得结论也难免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当前生产上应用的优良品种较之过去的推广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都有所提早,只是因为肥水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小麦生育期相应延长.近年来小麦玉米两茬平播技术的提出,对早熟高产品种的要求更为迫切.为此,本文应用连续7年的品种产量试验资料。
杜长恒范家骅刘俊秀曾启明
关键词:小麦早熟育种
冬小麦新品种选育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5
1992年
“冬小麦新品种选育专家系统”是在总结我国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经验的基础上,应用知识工程方法和专家系统技术建立的计算机程序系统,用以进行亲本选配、后代处理和品种评价。系统以Turbo-Prolog语言实现,可在长城系列微机和兼容机上运行。 本文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结构、知识表示方法、推理策略、主要功能、特点和应用情况。
赵双宁曾启明陈毅伟孙俐严曹梅林高世菊庄巧生
关键词:小麦育种专家系统选育
冬小麦北京837新品种的育成与推广被引量:2
1993年
选育高产稳产品种是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北京837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继丰抗号之后育成的适宜北部冬麦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种植的高产抗病新品种。1989年12月和1991年5月分别经天津市和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1年夏收面积达328.9万亩。
刘俊秀徐育成曾启明崔淑兰孟凡华
关键词:小麦育种
冬小麦新品种选育专家系统
庄巧生赵双宁曾启明陈毅伟孙俐严
该“系统”以编译型中英文TurboPrlog语言实现,设计应用模块化技术,由主控模块和亲本选配、后代处理两个子系统及14个库文件组成,源程序14388条,执行文件500余KB,知识库有规则500余条;系统实现了求解过程分...
关键词:
关键词:冬小麦选择育种专家系统
利用Tal基因创造小麦育种基础材料被引量:3
1990年
据1986年统计,我国小麦亩产已从建国初期的50公斤增加到203公斤,并出现一些稳产400公斤的地块,小麦总产居世界首位。但这些年来大部分高产麦田一直徘徊在这个产量水平上,未出现更大的飞跃。究其原因,除了育种方法和育种理论研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外,更重要的是育种基础材料贫乏。 国内外种质资源虽多,但又具不同的缺点,用起来不很得心应手,仅有少量优良亲本供各家利用,严重影响育种水平的提高。我们分析1983~1987年参加北方冬麦区高肥区域试验的79个品种。
孙芳华曾启明陈新民
关键词:小麦育种TAL基因育种材料
利用小麦Tal基因进行株粒重、株穗数和株高群体改良的研究被引量:8
1994年
利用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开展小麦株粒重、株穗数和株高三个性状的轮回选择,研究群体改良的效果.经四轮选择看出:(1)株粒重增加8.25g,平均每轮增加2.06g;株穗数增加5.25个,平均每轮增加1.31个;株高降低8.82cm,平均每轮降低2.21cm.三个性状的论间差异显著.(2)随轮选次数的递增,群体平均值朝着附合育种目标方向发展.(3)从C_0到C_4株粒重高于25g、株穗数20个以上,株高在95Cm以下的优株逐轮增多.作者认为:组群亲本类型相似但在目标性状上有所差异时,采用混合选择法进行群体改良的效果仍很明显;从育种角度出发.按目标性状进行综合选择比单个性状选择更切合实用.
孙芳华陈新民曾启明
关键词:小麦TAL基因
麦类良种扩繁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1993年
国家计委下达,由农业部科技司组织实施,从1989年秋季开始到1992年底结束的麦类良种扩繁及其配套技术研究,现已结束。承担单位与参试扩繁品种有: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所的冀84—5418(即冀麦30)、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的北京837、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的郑州891(即豫麦13)、山东农业大学的鲁215953、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的川麦22、山西省农科院小麦所的平阳27(即晋麦33)、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所的新克旱9号、陕西省农科院粮作所的陕农7859、江苏省农科院徐州市农科所的徐州21、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的济南15和浙江农业大学的啤用大麦浙农大3号、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的饲用大麦咸24。
罗永辉曾启明
关键词:麦类栽培
计算机在作物育种和栽培中的应用与展望被引量:8
1993年
作物育种和栽培是涉及多种学科的综合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技术,有较强的生产实践性、区域性、时间性。无论是作物育种,还是作物栽培,都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任何措施的实施,需因时、因地制宜。这些特点一方面表明,作物育种和栽培为计算机应用提供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有着良好的前景;另一方面表明,在这些领域里应用计算机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要真正作到育种、栽培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以计算机技术改造其传统技术,达到实用化,尚需进行许多艰苦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赵双宁陈毅伟曹梅林高世菊曾启明
关键词:计算机作物育种栽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