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强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膀胱
  • 2篇影像尿动力学
  • 2篇直肠
  • 2篇尿动力
  • 2篇尿动力学
  • 2篇疗效
  • 1篇修饰
  • 1篇修饰核苷
  • 1篇血清
  • 1篇血清PSA
  • 1篇压力性
  • 1篇压力性尿失禁
  • 1篇腰肌
  • 1篇药物治疗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移行细胞
  • 1篇移行细胞癌
  • 1篇预测预后
  • 1篇预后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8篇易强
  • 5篇王庆伟
  • 5篇宋东奎
  • 5篇袁璞
  • 4篇张玉瑞
  • 3篇文建国
  • 3篇师磊
  • 3篇吕宇涛
  • 3篇杨小明
  • 3篇杨阳
  • 2篇张卫星
  • 2篇张瑞莉
  • 2篇杨松鹏
  • 2篇杨超
  • 2篇魏金星
  • 2篇吴辉
  • 2篇张艳
  • 1篇尚小平
  • 1篇常连胜
  • 1篇王家祥

传媒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6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临床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于我院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的15例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特点。结果尿动力学诊断符合压力性尿失禁13例,均于充盈期Valsalva动作时见膀胱颈口开放。排除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例。结论影像尿动力检查将普通尿动力学与尿路影像结合分析,能更好地对压力性尿失禁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易强文建国王庆伟张艳吕宇涛杨超晋朝娜张瑞莉
关键词:尿动力学影像尿动力学压力性尿失禁
妊娠期肾绞痛的处理
2012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肾绞痛的安全有效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妊娠期肾绞痛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办法。结果保守治疗有效13例,无效2例。局部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置放输尿管双J管顺利,另1例预备置管时发现结石在输尿管开口处,直接钳夹取出体外,结束手术。所有孕妇均安全度过围生期并顺利分娩产下健康婴儿。结论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黄体酮及大量输液等保守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无效者局部麻醉下置放输尿管双J管,相对创伤小,疗效满意。
袁璞宋东奎杨小明常连胜易强张玉瑞杨阳师磊
关键词:妊娠肾绞痛
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远端结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对输尿管远段结石的辅助排石作用。方法:将104例确诊为单纯输尿管远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坦索罗辛治疗组(治疗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镇痛剂使用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结石完全排出率为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38.46%(P<0.05),平均排石时间治疗组为4.9d,对照组为9.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肾绞痛发作而需使用镇痛剂的使用率治疗组为3.84%,对照组为19.2%。2周内两组患者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结论:坦索罗辛可明显促进输尿管远端结石排出,缓解肾绞痛发作,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尿管远端结石的辅助治疗药物。
师磊杨阳易强袁璞杨小明宋东奎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坦索罗辛药物治疗
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小儿尿道直肠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小儿尿道直肠瘘中的应用。方法分析应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1例11岁男童尿道直肠瘘的临床资料。患儿主诉肛门闭锁术后、肛门漏尿11年。复习文献总结影像尿动力在指导小儿尿道直肠瘘诊治中的应用。结果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提示该患儿尿道直肠瘘的瘘管位于尿道球部,括约肌下方,且膀胱及括约肌功能良好。根据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采取经会阴部"T"形切口入路行"尿道直肠瘘修补术"。术后患者排尿正常,无并发症。结论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能明确诊断小儿尿道直肠瘘,并为其治疗提供指导。
文建国易强张艳吕宇涛王庆伟杨超晋朝娜张瑞莉张卫星魏金星
关键词:尿动力学影像尿动力学尿道直肠瘘小儿
回肠膀胱扩大术联合髂腰肌盆底肌加强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去黏膜带蒂回肠膀胱扩大术联合髂腰肌盆底肌加强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去黏膜带蒂回肠膀胱扩大联合髂腰肌盆底肌加强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8~27岁,平均25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病程6—64个月,平均23个月。应用超声、膀胱造影、尿动力学等检查前瞻性比较术前和术后1年的尿动力学参数,上尿路形态和肾功能情况。结果12例手术顺利。术后出现切口延迟愈合2例,肠梗阻1例,膀胱腹壁尿瘘1例,未出现黏液尿。术后1年1例因发热性泌尿系感染行自我清洁间歇导尿,11例为腹压排尿。术前膀胱输尿管反流8例,术后反流消失5例,反流程度改善3例。术前肾功能不全5例,术后血肌酐水平下降至正常范围3例。术前和术后1年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247±27)和(412±32)ml]、膀胱顺应性[(4.4±1,2)和(26.2±4.0)ml/cmH2O,1cmH2O=0.098kPa]、相对安全容量[(206±24)和(368±26)m1]、最大尿流率[(11±2)和(20±3)ml/s]、残余尿量[(136±25)和(26±8)ml]、逼尿肌漏点压[(63.1±4.9)和(17.8±3.6)cm H2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黏膜带蒂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大联合髂腰肌盆底肌加强术可有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
宋东奎杨松鹏吴辉张玉瑞袁璞易强王庆伟王家祥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浆肌层
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直肠指检及血清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直肠指检(DRE)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血清PSA异常84例男性患者行前列腺MRS和DRE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再分析MRS联合DRE及不同水平PSA(低危组4 ng/ml20 ng/ml)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Se)、特异度(Sp)和准确度(AR)。结果病理证实前列腺癌41例、非前列腺癌43例(良性增生41例,炎症1例,结核1例)。单纯MRS诊断前列腺癌的Se、Sp和AR分别为85.4%、83.7%和84.5%,与病理诊断有统计学一致性(K=0.69,P<0.05);MRS联合PSA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诊断的Se、Sp和AR分别为75.0%、90.0%和84.4%,66.7%、73.3%和71.4%,95.7%、87.5%和93.5%;MRS联合DRE诊断Se、Sp和AR分别为88.9%、87.5%和88.6%;MRS同时联合PSA高危组及DRE诊断Se、Sp和AR分别增加至95.7%、100%和9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诊断前列腺癌具有无创和简便优点,其联合直肠指检及PSA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易强王庆伟车英玉张玉瑞袁璞杨小明李琦杨阳师磊宋东奎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成像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直肠指检
中老年人膀胱过度活动症患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横断面现场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6个社区年龄≥40岁的10160名常住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既往史、现病史和中文版OAB症状评分(OveractiveBladderSymptomScore,OABSS)等。OAB诊断依据为OABSS中尿急≥2分且总分≥3分。用×。检验和Bonferroni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805份问卷符合要求进入统计分析。调查对象年龄40~92岁[(57.9±9.7)岁],OAB总患病率为2.1%(209/9805),其中于性OAB1.0%(100/9805),湿性OAB1.1%(109/9805)。男性总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2.7%和1.9%,P〈0.05)。男女患病率随年龄增加不断增高。60岁前,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和1.4%,P〉0.05),之后男性则高于女性(4.6%和2.6%,P〈0.05)。糖尿病患者OAB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8%和1.9%,P〈0.05)。体质指数(BMI)≥30kg/m^2者比正常人(BMI〈25kg/m^2)更易患OAB(3.2%和1.8%,P〈0.05)。结论中老年人OAB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高,60岁以后男性OAB尤为突出,应给予特别关注。糖尿病、BMI≥30kg/m^2是OAB的高发因素。
文建国李金升王志敏黄晨旭尚小平苏志强易强吕宇涛王焱秦贵军张卫星魏金星
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症流行病学中年人
尿中修饰核苷水平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尿中7种修饰核苷M1A、ac4C、A、06-MeG、MTA、1-MeI、1-MeG检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45例为膀胱癌组,其中初发32例,复发13例;组织学分级:Ⅰ级22例,Ⅱ级16例,Ⅲ级7例;浸润性癌16例,非浸润癌29例。选取16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PLC/ESI-Q-TOF-MS)检测膀胱癌组和对照组尿液中M1A、ac4C、A、06-MeG、MTA、1-MeI、1-MeG 7种修饰核苷水平(核苷含量/肌酐)。结果 BTCC组尿液M1A、ac4C、06-MeG和1-MeI水平[分别为(4.61±1.82)、(0.63±0.29)、(0.46±0.35)和(12.28±9.7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85±0.68)、(0.35±0.15)、(0.21±0.11)和(5.39±2.41),P<0.01];诊断准确度由大到小为1-MeI>M1A>ac4C>06-MeG,且1-MeI与M1A联合检测可达到对膀胱癌最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45%和87.50%。BTCC组织学分级之间以及浸润性与非浸润性之间尿液修饰核苷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尿液M1A和ac4C水平分别为(6.74±1.23)、(0.83±0.41),均显著性高于初发患者[(3.93±1.43)、(0.57±0.20),P<0.05],M1A与其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0.895,P<0.01)。结论尿液M1A联合1-MeI检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意义重大,M1A和ac4C有助于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
吴辉刘宏民杨松鹏王庆伟张玉瑞袁璞易强刘刚王少敏宋东奎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修饰核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