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锡池
- 作品数:13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术治疗Ⅱ级急性下肢动脉缺血42例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开放性血管外科手术治疗在Ⅱ级急性下肢缺血(ALI)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估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因急性下肢缺血行外科手术联合抗凝治疗的42例Ⅱ级AL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成功、血运通畅、病死率、截肢率、肢体保全生存率、踝肱指数(ABI)等指标评估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8例(90%)患者血栓被取出,阻塞部位血流再通,仅行切开球囊导管取栓术的影像学成功28例(67%)。但动脉狭窄、闭塞并伴急性血栓形成的14例(33%)ALI患者,则需增加球囊扩张、血管移植转流、内膜剥脱等其他术式。术后影像学成功38例(90%);临床成功,+3级21例(50%),+2级8例(19%),+1级5例(12%),0级(没有改善)8例(19%),无0级以下病例。术后平均ABI增加0.71±0.3。术后1、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75%和71%,肢体保全生存率分别为84%和76%,截肢率分别为11.9%和14.2%,病死率分别为12%和14%,ABI值分别为0.81±0.1和0.90±0.2。结论开放性周围血管手术在ALI的治疗中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根据病情及术中动脉通畅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
- 高庆鹏庄永青姜浩力姜浩力方锡池
- 关键词:急性下肢缺血抗凝切开取栓
- 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神经解剖学研究
- 常丽鹏庄永青熊洪涛付强姜浩力方锡池
- 医源性动脉损伤的诊治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总结医源性动脉损伤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例医源性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动脉损伤3例,颈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腘动脉损伤各2例,锁骨下动脉、尺动脉、桡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损伤各1例。手术方法:动脉修补术4例、动脉吻合术2例、自体静脉移植术4例及人工血管移植术6例。结果所有患者的肢体未出现缺血症状或者截肢、内脏重要器官未出现坏死;随访1~5年,治疗效果满意,未见肢体缺血或局部血管瘤形成。结论医源性动脉损伤应及早发现,准确诊断,治疗及时,可挽救肢体及器官,减低致残率。
- 方锡池庄永青姜浩力熊洪涛熊洪涛汤银魁
- 关键词:医源性动脉损伤外科手术
- 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合并跟腱区皮肤缺损的跟腱及皮瓣修复的治疗。方法对跟腱断裂及跟腱断裂合并感染、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共52例行跟腱修复合并皮肤缺损皮瓣修复,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1个月至5年,平均(2±0.6)年。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32例,良14例,差6例。结论跟腱断裂修复及皮肤缺损局部筋膜蒂皮瓣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汤银魁庄永青姜浩力姜浩力付强熊洪涛
- 关键词:转移皮瓣跟腱断裂
- 一种新的锤状指分型与相应治疗方法的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分析目前锤状指的各种临床分型,提出不同的分型观点,并根据不同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分析其疗效。方法在以往分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临床分型,并在术前根据不同分型确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从2009年2月一2013年12月,对58例锤状指畸形的病人进行治疗,其中保守治疗20例,成功6例,另14例二期行手术治疗。52例手术病人根据新的临床分型分别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其中微型锚钉固定36例,可抽出钢丝固定4例,单枚螺钉固定3例,直接缝合6例,关节融合3例。结果术后随访4—30个月,按照Patel的疗效评价体系,其中优28例,良21例,中6例,差3例,优良率84.4%,疗效满意。结论根据病史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即可确定锤状指的临床分型,并明确手术方式,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临床病例证实新的分型具有可行性,且临床评价满意。
- 杜冬庄永青傅小宽付强方锡池
- 关键词:锤状指微型锚钉
- 尺动脉迟发性断裂致骨筋膜室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女,35岁。左前臂肿痛5h来我院就诊。3周前因搬重物,导致左前臂拉伤,当时左前臂疼痛,无肿胀,无张力偏高,未见明显异常体征,左手活动良好,感觉正常,未进行任何治疗。5h前患者打字时出现左前臂疼痛,逐渐加重,
- 方锡池庄永青张轩
- 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尺动脉异常体征无张力
- 拇短展肌对拇指指间关节屈曲作用的解剖学研究
-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分析拇短展肌的功能解剖,从而帮助临床寻找解决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后出现拇指指间关节屈曲畸形而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通过15例新鲜未固定成人手部标本,对拇短展肌及拇指指间关节进行解剖及外力作用下运动角...
- 方锡池
- 关键词:拇短展肌指间关节屈曲畸形解剖学
- 文献传递
- 两种入路手术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4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总结分析两种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入路和方式,对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笔者2002.1~2015.12收治的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患者43例,其中传统入路组(25例)术中采用传统的跟腱后部正中偏内侧1 cm处的连续长切口,改良入路组(18例)采用新的踝后约3 cm长的"S"形短斜行切口加近段跟腱边缘处2对纵行小切口组合。跟腱缝合方法均采用Bunnell法。总结分析2种入路术后伤口不愈合、皮神经损伤、跟腱再断的发生率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5年,传统入路组术后伤口不愈合4例,跟腱再次断裂1例,无皮神经损伤病例。改良入路组术后发现腓肠神经损伤1例,无伤口不愈合及跟腱再次断裂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传统入路组伤口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跟腱再次断裂及皮神经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跟腱修复术后6个月时按照Arner-indholm评分标准,改良入路组优良率较高(P<0.05)。结论采用改良手术入路,术中沿踝后部皮肤皱褶走向,采用斜跨跟腱的短S形切口,加近段跟腱边缘处成对小切口,术后并发症较少,功能恢复较好。
- 熊洪涛庄永青傅小宽方锡池魏瑞鸿
- 关键词:手术入路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
- 四肢血管交通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总结交通伤四肢血管损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交通伤四肢血管损伤68例。手术方法包括动静脉直接吻合33例、自体大隐静脉(长度5~12cm)移植修复13例、人工血管(长度8~25cm)移植22例。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损伤肢体存活良好并恢复功能65例,因肢体坏死截肢3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并选择适宜的血管重建方法、尽快恢复肢体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截肢率。
- 熊洪涛庄永青姜浩力付强方锡池
- 关键词:四肢血管交通伤显微外科手术
- 一种新的手掌侧单孔入路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手掌侧单孔入路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8具16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上,对腕管及手掌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及测量,确定手掌侧单孔入路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手术入路点、手术操作标志线及操作层面。依据解剖研究结果,采用该术式治疗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68例,术后随访患者恢复隋况,与同期行传统开放手术的75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解剖研究表明该术式较佳的手术入路点:拇指呈最大外展位,掌指关节沿尺侧取一平行线,与中环指间的长轴线交叉点处向尺侧1cm,呈45°。手术操作标志线:掌长肌腱与远侧腕横纹的交点,手术入路点与该交点用直线连接。手术操作层面:手掌浅筋膜层与掌腱膜间的腔隙。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5个月,按顾玉东的腕管综合征术后功能评定标准评定,该微创治疗术式效果满意,术后患手麻痛症状、感觉检查、肌肉萎缩、对掌功能、捏力、握力等得到明显改善,瘢痕痛极少,较传统手术具有明显优点。结论可手掌侧单孔入路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有临床解剖基础,能有效达到切开屈肌支持带,解除正中神经受压的手术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方法。
- 庄永青刘靖波魏瑞鸿姜浩力熊洪涛方锡池温桂芬蔡妙霞刘兆康劳杰
-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