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利文

作品数:139 被引量:1,882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联合国儿童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3篇艾滋病
  • 45篇母婴传播
  • 34篇孕产
  • 33篇母婴
  • 30篇孕产妇
  • 30篇产妇
  • 27篇艾滋病母婴传...
  • 25篇妇女
  • 25篇病毒
  • 23篇预防艾滋病
  • 22篇影响因素
  • 22篇慢性
  • 22篇疾病
  • 21篇预防艾滋病母...
  • 21篇阻塞性
  • 21篇阻塞性肺疾病
  • 21篇慢性阻塞性
  • 21篇慢性阻塞性肺...
  • 21篇肺疾病
  • 19篇HIV感染

机构

  • 84篇中国疾病预防...
  • 83篇中国疾病预防...
  • 13篇新疆维吾尔自...
  • 12篇河南省疾病预...
  • 11篇云南省妇幼保...
  • 10篇广西壮族自治...
  • 7篇广州市妇女儿...
  • 5篇上海市计划生...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山东大学第二...
  • 2篇北京市石景山...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北京海淀妇幼...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作者

  • 139篇方利文
  • 109篇王临虹
  • 41篇王前
  • 32篇乔亚萍
  • 27篇王宁
  • 27篇王芳
  • 26篇王潇滟
  • 25篇樊静
  • 25篇包鹤龄
  • 24篇王爱玲
  • 19篇王宝华
  • 17篇冯雅靖
  • 13篇张伟
  • 12篇孙定勇
  • 11篇苏穗青
  • 10篇龚双燕
  • 9篇狄江丽
  • 8篇孙江平
  • 7篇李醒
  • 7篇张志慧

传媒

  • 32篇中华流行病学...
  • 18篇中国妇幼健康...
  • 17篇中国艾滋病性...
  • 14篇中国妇幼保健
  • 10篇中华预防医学...
  • 8篇中国健康教育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中国妇幼卫生...
  • 3篇生殖与避孕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11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18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0-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Meta分析被引量:163
2016年
目的分析1990-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40岁社区人群COPD患病率。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PubMed、EBSCO等文献数据库,纳人1990--2014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大陆地区居民COPD患病率的研究文献。采用stata12.0软件和Mantel.Haenszel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对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中国≥40岁人群COPD患病率为9.9%(95%CI:8.8%一11.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3.0%(95%CI:11.5%一14.4%),高于女性的5.8%(95%CI:4.9%~6.6%);COP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由40~49岁的3.2%(95%CI:2.5%~3.9%)上升至≥70岁的20.3%(95%CI:18.2%~22.4%);不同区域、城乡人群间COP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近20年≥40岁人群COPD患病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不同研究在COPD诊断方法、诊断标准、样本构成等存在差异,使研究结果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差异。
包鹤龄方利文王临虹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META分析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措施的费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对艾滋病高发地区4个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县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措施进行经济学评价,探讨其费用效果及经济学效率。方法运用项目全成本核算的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收集2003--2006年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各项措施的费用和干预效果,计算每发现1例HIV感染孕产妇、避免1例儿童新发感染HIV和挽救1个残疾调整寿命年(DALY)的费用。结果孕产期每发现1例HIV感染孕产妇的费用平均为5512元(人民币),综合措施避免1例儿童HIV感染的费用为46747元(人民币),挽回1个DALY的费用为1870元(人民币),折合231美元。结论项目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费用低,经济学效率较高。
邱琇王临虹方利文乔亚萍孙江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疾病传播费用效益分析
全球建立子宫颈癌防控体系的现况及策略思考被引量:21
2017年
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在人群中广泛开展子宫颈癌筛查和注射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项目。经过近30年的发展,综合性子宫颈癌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2009年以来,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妇女“子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项目,子宫颈癌防控工作得到重视和发展。然而从体系建设来看,中国还未形成完善的、综合性的子宫颈癌防控体系,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卫生国情,从体系运行保障、与现有健康服务体系兼容性、适宜技术选择、信息系统和评估体系构建等方面思考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性子宫颈癌防控体系的策略。
包鹤龄方利文王临虹
关键词:子宫颈癌
4省6地区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应用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近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自2007年1月~2009年11月对我国艾滋病相对高发的4省(自治区)6县开展相关调查研究,为在这一期间检测发现并分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及其所娩婴儿提供相关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提供抗病毒药物,并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7.8±5.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7.9%.83.1%的调查对象应用了抗病毒药物,用药比例逐年提高(χ^2=5.45,P〈0.05),但孕期用药的比例只占53.9%;三联用药方案比例逐年提高(χ^2=121.07,P〈0.01).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娩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为91.7%.结论 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娩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逐年提高,但还应进一步提高早期应用规范抗病毒药物方案的比例,从而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和儿童的影响.
王潇滟方利文王临虹王芳乔亚萍王爱玲王前
关键词:艾滋病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
是否接受常规提供孕产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筛查孕产妇的感染水平探索
2011年
目的对4个艾滋病(AIDS)高发县级市的预防AIDS母婴传播综合措施进行成本-效益评价,探讨适宜提供孕产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的孕产妇感染水平。方法运用项目全成本核算的角度,通过现场调查收集2003至2006年实施预防AIDS母婴传播各项措施的费用和干预效果,计算实现项目费用与通过避免儿童感染HIV所挽回的经济损失相等时的孕产妇HIV感染水平。结果以项目全成本的角度分析,以地区经济水平衡量,孕产期HIV感染率为0.0596%时,项目成本效益相等;如按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则人群感染率在0.036%时开展筛查,项目成本-效益守恒。结论应适时扩大我国孕产期HIV抗体筛查服务。
邱琇王临虹方利文乔亚萍孙江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成本-效益分析
HIV感染孕产妇应用不同抗病毒药物方案对母婴传播的影响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应用单一、二联或三联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对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3个市/县/区的医疗保健机构发现的并应用抗病毒药物的1120名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及随访管理,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收集研究对象所应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所生儿童的艾滋病感染状态等相关内容。结果与应用联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相比,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应用单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发生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最大,为6.92%;而应用二联药物和三联药物方案的母婴传播率分别为3.20%和3.02%,远低于应用单一抗病毒药物方案的母婴传播率(χ^2=8.04,P=0.02)。结论为达到更好的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效果,应尽量避免应用单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应用联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时,应结合地区特点,推广适宜的三联抗病毒药物方案。
王前王临虹方利文吴久玲王爱玲王芳王潇滟
关键词:艾滋病母婴传播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分析被引量:57
2016年
目的分析1990与2013年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分省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3年问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及1990年和2013年结直肠癌导致的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比较1990年与2013年中国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DALY和DALY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国人群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从1990年12.15/10万升至2013年20.27/10万,上升66.83%(男性上升72.82%,女性上升55.26%)。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10.57/10万升至2013年11.07/10万,上升4.73%(男性上升9.03%,女性减少3.12%),因结直肠癌死亡人数从1990年7.79万例升至2013年14.80万例,上升90.08%(男性上升105.36%,女性上升72.14%)。2013年中国因结直肠癌造成的DALY为333.16万人年、YLL为320.07万人年、YLD为13.09万人年,YLL是DALY的主要构成部分。1990年中国因结直肠癌造成的DALY为201.91万人年,标化DALY率为238.54/10万,2013年标化DALY率为224.23/10万,DALY上升65.叭%,标化DALY率降低6.00%。各年龄组中,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DALY和DALY率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2013年中国结直肠癌造成的疾病负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013年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总值高于1990年,标化DALY率和标化YLL率降低。
冯雅靖王宁方利文丛舒殷鹏李镒冲周脉耕
关键词: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疾病负担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应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状况及变化趋势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艾滋病(AIDS)高流行地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应用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相对高发的5省23个市(县、区),对1 414名HIV-1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及随访管理,收集研究对象所应用ARV药物种类、方案等一系列信息。结果1 414名研究对象中,2005-2008年各年分别有77.13%、77.73%、78.26%和84.20%的HIV感染孕产妇应用了ARV药物,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χ2=5.90,P=0.01)。艾滋病感染产妇三联ARV药物应用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单一NVP应用比例逐年下降(χ2=237.17,P<0.000 1;χ2=276.49,P<0.000 1)。预防性及治疗性三联药物方案应用比例仍不足40%和15%,上升幅度有限(χ2=45.79,P<0.0001;χ2=151.96,P<0.0001)。结论继续扩大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覆盖面,提高ARV药物的可及性,尤其是三联ARV药物方案的应用。
王前王临虹方利文王潇滟张璐张志慧
关键词:儿童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9
2002年
目的:了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实施后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的满意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合作项目”中期评估调查。本文就其中5 533名已婚有偶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的满意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已婚育龄妇女对服务的总体满意度高(98.9%)。育龄妇女本人及其丈夫对所用避孕方法适应证、副作用的了解程度、近两年内获得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的场所、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传品的发放、开展生殖健康知识培训以及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变化等因素会影响育龄妇女对服务的满意度。结论: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是提高育龄妇女对服务满意度的重要途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模式的转变是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保障。
方利文楼超华高尔生胡宏桃赵白鸽李伯华
关键词:满意度计划生育避孕方法知情选择育龄妇女生殖健康
中国已婚育龄妇女分娩保健服务的状况与变化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分析我国已婚育龄妇女分娩保健服务状况及其变化.方法: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抽取的调查前三年有生育史的1 962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合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资料,对两次调查前三年有生育史妇女最近一次活产的分娩保健服务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与1997年调查前三年相比,2001年调查前三年育龄妇女的入院分娩率增加,家庭分娩的比例明显减少;②农村妇女家庭分娩比例明显降低,由1997年调查时的61.41%降为2001年调查时的40.78%,1998~2000年间,92.54%城镇妇女接受分娩保健服务,农村妇女家庭分娩比例高出城镇7.4倍,为40.78%;③分娩保健服务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和中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发展相对较慢,1998~2000年间,西部地区妇女中,一半以上在家分娩,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分娩妇女一半以上由家人接生,约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6倍;④少数民族妇女家庭分娩和由家人接生的比例明显高于汉族妇女;⑤随着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的增加育龄妇女对分娩保健服务的利用增加,文盲、经济收入低的妇女家庭分娩比例和由家人接生的比例非常高.结论:我国分娩保健服务状况在改善,但发展极不平衡,西部地区农村的分娩保健服务急待提高.应加强对西部地区分娩保健服务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应对策略,加强对西部农村接生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方利文楼超华高尔生
关键词:孕产期保健服务住院分娩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