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天夫

作品数:304 被引量:1,351H指数:2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0篇期刊文章
  • 4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0篇肝移植
  • 92篇切除
  • 81篇术后
  • 67篇肝癌
  • 62篇活体
  • 52篇切除术
  • 51篇肝切除
  • 50篇手术
  • 46篇活体肝
  • 43篇细胞
  • 40篇移植术
  • 40篇活体肝移植
  • 36篇肝移植术
  • 33篇肝切除术
  • 32篇肿瘤
  • 32篇肝细胞
  • 31篇静脉
  • 31篇并发
  • 26篇原位
  • 26篇外科

机构

  • 240篇四川大学华西...
  • 30篇华西医科大学...
  • 29篇华西医科大学
  • 11篇四川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仁寿县人民医...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钦州市第一人...
  • 2篇解放军第三0...
  • 2篇甘孜藏族自治...
  • 2篇宜宾市第二人...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重庆市妇幼保...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301篇文天夫
  • 219篇严律南
  • 167篇李波
  • 123篇曾勇
  • 109篇杨家印
  • 109篇王文涛
  • 89篇徐明清
  • 68篇赵纪春
  • 49篇卢实春
  • 48篇马玉奎
  • 46篇陈哲宇
  • 38篇李川
  • 33篇吴泓
  • 26篇魏永刚
  • 23篇程南生
  • 23篇赵继春
  • 15篇张晓赟
  • 15篇林琦远
  • 13篇贾乾斌
  • 13篇郑光琪

传媒

  • 80篇中国普外基础...
  • 22篇中华器官移植...
  • 17篇中华外科杂志
  • 15篇中华肝胆外科...
  • 14篇中华普通外科...
  • 12篇华西医学
  • 1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1篇2012重庆...
  • 8篇中华肝脏病杂...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四川医学
  • 4篇肝胆外科杂志
  • 4篇消化外科
  • 4篇第十四届全国...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器官移植
  • 3篇孟宪民基金会...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9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14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5篇2014
  • 14篇2013
  • 14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13篇2009
  • 23篇2008
  • 22篇2007
  • 30篇2006
  • 19篇2005
3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终末期肝病模型用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预后的评估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的价值。方法 共有42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接受了肝移植,所有患者的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按照2000年修订的重症肝炎临床分期标准,19例为早期,16例为中期,7例为晚期。Child-Pugh分级,除1例为B级外,其余均为C级。对所有患者进行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估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肝移植后早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依据两种评分的ROC曲线临界值,分别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的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两种评分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至术后3个月,42例中,死亡7例。死亡者的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分别为(32.97±7.11)分和(12.57±0.98)分,明显高于存活者的(24.90±4.%)分和(11.51±1.17)分(P〈0.01,P〈0.05)。MELD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25.6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和6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Child-Pugh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11.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和54.3%,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根据两种评分方法绘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均能有效区分可能死亡和可能存活的患者。Speaml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两种评分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307(P〈0.05)。结论 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均有预测价值;MELD评分能够更好的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术后近期死亡率。
王震侠严律南李波曾勇文天夫王文涛徐明清杨家印李晋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移植预后
血清GP73在肝脏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0
2010年
在Kladney研究发现组织中高尔基糖蛋白73(Golgi protein73,GP73)与肝炎、肝硬化、肝癌有相关性后,有学者认为GP73很可能成为诊断肝癌的新标志物。本研究初步探讨GP73在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GP73的定量表达水平。
梁冠林廖志学冉顺文天夫
关键词:肝脏肿瘤血清恶性肿瘤患者新标志物糖蛋白
原位肝移植术的胆道重建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的胆道重建及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200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种类及数量,以及诊断处理方法,以探讨成功及大败的原因. 结果:200...
严律南王文涛杨家印李志辉徐明清李波卢实春文天夫曾勇赵纪春程南生林琦远马玉奎
关键词:肝移植术胆道重建术后胆道并发症
文献传递
重组腺病毒AdCD40Ig联合供体静息B淋巴细胞预处理诱导小鼠皮肤移植物长期存活的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AdCD40Ig联合供体静息B淋巴细胞预处理策略在小鼠诱导建立特异性移植耐受,延长后续进入的供体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的作用。方法设定空白对照(1组)和第三方空白对照(2组),以AdCD40Ig(3组)、C57BL/6静息B细胞(4组)、AdCD40Ig联合供体静息B细胞(5组)及第三方实验对照(6组)等不同组合在皮肤移植前1周预先处理受体BALB/c小鼠,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情况。双抗夹心法ELISA测定AdCD40Ig处理后小鼠血清CD40Ig水平。结果经小鼠尾静脉注入AdCD40Ig1×109efu后,于第7天血清CD40Ig水平可达130.6±11.2μg/ml的峰值,第8周后血清CD40Ig内仍有一定水平。皮肤移植实验结果各组MST(d)分别为10.33±0.46、9.83±0.53、10.83±0.25、10.00±3.24、63.50±10.45和11.50±3.39。统计处理显示第5组皮肤移植物MST明显延长,与第3组、第4组和第6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仅有AdCD40Ig联合供体静息B细胞预处理可以观察到供体特异性的皮肤移植物长期存活现象。单独使用静息淋巴细胞预处理或者AdCD40Ig,均不能延长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结论AdCD40Ig联合供体静息B细胞预处理策略能在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显著延长后续进入的供体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而值得深入研究的免疫耐受诱导策略。
夏天严律南李波曾勇文天夫
关键词:长期存活
急诊再血管化治疗成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长期预后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急诊再血管化治疗成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AT)的有效性及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1999年2月至2013年12月925例成人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发生HAT。比较再移植、急诊再血管化及非外科治疗3种不同措施治疗HAT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对比急诊再血管化成功和失败患者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结果 24例HAT患者中,早期17例,晚期7例。7例晚期HAT患者中3例接受再移植,4例未手术仅接受保守治疗。17例早期HAT患者中,1例行再移植至今存活;3例接受保守/介入溶栓治疗均发生院内死亡;13例接受急诊再血管化,9例成功,4例失败。对9例再血管化成功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6.2个月(5.3~88个月),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9%、77.8%和62.2%;3例死亡,患者死亡前均未出现因HAT引起的肝脓肿、移植物功能不全或胆道并发症;6例至今存活,肝动脉血流长期保持通畅,未出现明显的HAT相关并发症及移植物失功。与4例再血管化失败的早期HAT患者相比,成功患者肝移植术后到确诊HAT的中位时间早于失败患者(3 d和9.5 d,P=0.005)。结论急诊再血管化治疗HAT可以长期保持肝动脉通畅,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早期诊断是确保其疗效的关键。
杨轶赵纪春严律南马玉奎黄斌袁丁李波文天夫杨家印王文涛徐明清魏永刚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血栓形成再血管化再移植预后
肝静脉系统栓堵术在第二阶段根治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初步探讨肝静脉系统栓堵术(liver venous deprivation, LVD)在乙肝背景的肝癌患者第二阶段根治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1例术前诊断为中央型肝癌(V、Ⅷ段交界处)的53岁男性患者,因剩余肝脏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 FLR)不足无法行标准右半肝切除术,而行LVD术诱导FLR增生。LVD术后1、2及3周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并复查腹部CT评估FLR体积和剩余肝脏/体质量比。结果患者LVD术前FLR为24.2%,剩余肝脏/体质量比为0.459%;LVD术后第1、2及3周复查FLR,分别为29.5%、38.3%和44.4%,剩余肝脏/体质量比分别为0.545%、0.707%和0.820%.患者于LVD术后第25天顺利施行了标准右半肝切除术,术后安全康复出院。结论LVD可使剩余肝脏体积快速增大,可让预计FLR不足的肝癌患者有接受第二阶段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是一项有效诱导FLR增生的新技术。
刘畅张晓赟金谌杨家印吴泓王文涛卢强李伟焦河严律南文天夫卢武胜
关键词:肝癌门静脉栓塞
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再认识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定义、危险因素及术前评估方法进行总结。方法收集国内外关于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文献并做综述。结果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定义并不统一,目前认可度较高的是"50-50标准"和国际肝脏外科学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Liver Surgery,ISGLS)标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可大体分为患者相关、肝脏相关及手术相关三类。术前评估主要是基于肝脏功能以及肝脏体积两个方面。结论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是肝切除术后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前充分评估、术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控制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等均可以预防或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彭伟李川文天夫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细胞癌
华西医院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快速筛查工具的初步构建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初步构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背景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肝移植供体的快速筛查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核心小组讨论法构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立维度和指标,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维度和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筛查工具包含流行病学史、医院暴露史、临床表现3个维度,15个条目。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均值为0.757和0.768,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8%和100%。第2轮维度和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417和0.319。问卷内容效度为0.91。结论德尔菲法构建的DCD肝移植供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快速筛查工具科学性和可靠性较高,疫情期间,DCD肝移植供体风险筛查工具对肝移植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吴孟航唐荔唐荔任秋平文天夫杨家印文天夫吴泓王文涛李波罗艳丽万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心脏死亡器官捐献风险防控
原位肝移植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与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3年来所施行的 72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 ,以及诊治处理方法 ,以探讨成功及失败原因。结果  72例肝移植病人中 ,原发病为良性疾病 5 0例 (其中终末期乙型肝炎肝硬变 3 4例 ) ;恶性疾病 2 2例 (其中HCC 19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 5 4例次 ,其中因凝血功能紊乱致术后腹腔内继发性出血 4例 ,术前腹水感染未能控制 ,致术后腹水严重感染 2例 ,激素用量过大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穿孔 1例 ,胆瘘 6例 ,肺部感染 2 1例 ,肠道霉菌感染 5例。全组无原发性肝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 ,随访 2~ 41个月 ,无远期胆道并发症及慢排发生。住院期死亡 6例 ,随访期死亡 6例 ,目前生存 60例 ,总生存率为 83 3 3 % ,存活超过 1年者 3 2例 ,最长已达 3年 5月。结论 我国肝移植患者适应证以终末期乙肝肝硬化为主 ,这类病人肝功能不良 ,凝血功能障碍 ,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纠正甚为重要 ,同时这类病人多存在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低下 ,应重视围手术期感染的控制及营养支持。手术技术的完善是预防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严律南李波卢实春文天夫曾勇赵继春程南生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原位肝移植术肺部感染腹腔出血肾衰竭
提高原位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探讨提高原位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率的临床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3年多来所施行的 72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生存情况、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 ,以及诊治处理方法 ,以探讨成功及失败原因。结果  72例肝移植病人中 ,原发病为良性疾病 5 0例 (其中终末期乙肝肝硬化34例 ) ;恶性疾病 2 2例 (其中HCC 19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 5 4例次 ,含因凝血功能紊乱致术后腹腔内继发性出血 4例 ,术前腹水感染未能控制 ,致术后腹水严重感染 2例 ,激素用量过大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穿孔 1例 ,胆瘘 6例 ,肺部感染 2 1例 ,肠道真菌感染 5例。全组无原发性肝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 ,随访 2~ 4 1个月 ,无远期胆道并发症及慢排发生。住院期死亡 6例 ,随访期死亡 6例 ,目前生存 6 0例 ,总生存率为 83.33% ,存活超过 1年者 32例 ,最长已 3年 5个月。结论 ①术中技术的改进及新技术的应用 ;②采用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方案 ;③加强术后感染预防与治疗 ;④加强乙肝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⑤预防肿瘤复发的系列措施 ,是提高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严律南李波卢实春文天夫曾勇赵继春程南生林琦远马玉奎赵永恒胡伟明田伯乐周勇贾乾斌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长期生存率术后并发症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