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颅面
  • 5篇骨性
  • 4篇颅面形态
  • 4篇面形
  • 4篇肌电
  • 3篇电活动
  • 3篇受试者
  • 3篇颌面
  • 3篇口颌面
  • 3篇肌电活动
  • 2篇切牙
  • 1篇生理
  • 1篇生理功能
  • 1篇吞咽
  • 1篇锥束
  • 1篇髁突
  • 1篇髁突位置
  • 1篇畸形
  • 1篇畸形患者
  • 1篇合板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7篇房琪
  • 5篇车晓霞
  • 3篇李莹
  • 2篇魏思龙
  • 2篇徐海华
  • 2篇张文娟
  • 1篇苏波
  • 1篇徐海华
  • 1篇张文娟

传媒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第十次全国口...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骨性Ⅰ类安氏Ⅰ类颅面咬合形态人群切牙冠根比的锥束CT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骨性Ⅰ类安氏Ⅰ类颅面咬合形态人群中切牙冠、根长度和冠根比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方法选择骨性Ⅰ类安氏Ⅰ类颅面咬合形态人群37例,分为A组(10~15岁)18例和B组(16~35岁)19例,通过锥束CT(CBCT)分别测量上下颌切牙的冠长、根长,计算冠根比,比较两组冠根比的差异。结果两组上下颌切牙冠、根长度及冠根比的CBCT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骨性Ⅰ类安氏Ⅰ类颅面咬合形态人群中切牙冠、根长度及冠根比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
苏波李莹徐海华张文娟房琪车晓霞
骨性Ⅰ类与Ⅱ类颅面形态受试者口颌面肌电活动在息止颌位时的表现
目的:比较研究骨性Ⅰ类安氏Ⅰ类、骨性Ⅱ类安氏Ⅰ类、骨性Ⅱ类安氏Ⅱ类受试者在息止颌位时口颌面肌肉的肌电特征,探讨不同颅面咬合形态人群口颌面肌肉息止颌位时的功能作用方式差异,为正畸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从首都医...
房琪车晓霞
关键词:颅面形态受试者肌电活动
文献传递
骨性Ⅰ类与Ⅱ类颅面形态受试者口颌面肌电活动在吞咽时的表现
目的:比较研究骨性Ⅰ类安氏Ⅰ类、骨性Ⅱ类安氏Ⅰ类、骨性Ⅱ类安氏Ⅱ类受试者在乔咽时口颌面肌肉的肌电特征,探讨不同颅面咬合形态人群口颌面肌肉吞咽的功能作用方式差异,为正畸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房琪车晓霞
关键词:颅面形态受试者肌电活动
文献传递
不同颅面咬合类型人群切牙冠根比的CBCT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颅面咬合类型人群中上下切牙的冠长、根长和冠根比,探讨上下切牙的冠根比与颅面形态及其排列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骨性Ⅰ类安氏Ⅰ类58例(A组)、骨性Ⅱ类安氏Ⅱ类44例(B组)和骨性Ⅲ类安氏Ⅲ类受试者38例(C组),拍摄CBCT,截取相应截面,分别测量上下切牙的冠长、根长,计算冠根比。在CBCT矢状截面上测量颅面类型指标:ANB、SN-MP、Y轴角和前后面高比;上下切牙排列指标:上切牙-PP、下切牙-AP和上下切牙角度。对资料进行统计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C组与A、B组上切牙冠长、根长和冠根比均有差异。3组间下切牙冠长、根长无差异,C组与A、B组下切牙冠根比有差异。A、B组间上下切牙冠长、根长和冠根比无差异。3组上切牙根长、冠根比与ANB、Y轴角明显相关。结论上切牙根长和上下切牙冠根比与个体颅面类型及上切牙排列方式有关,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苏波魏思龙李莹徐海华张文娟房琪车晓霞
关键词:CBCT切牙颅面形态
肌电与颅颌面形态之间的关系
目的:分析肌电与颅颌面形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错(牙合)畸形与肌电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矢状骨关系及矢状咬合关系分为4组:组1:骨性Ⅰ类,牙性Ⅰ类;组2:骨性Ⅰ类,牙性Ⅱ类;组3:骨性Ⅱ类,牙性Ⅰ类;组4:骨性Ⅱ类,牙性Ⅱ类...
房琪
骨性Ⅰ、Ⅱ类错颌畸形患者合板治疗前后髁突位置的变化
张文娟李莹苏波魏思龙房琪徐海华车晓霞
骨性Ⅰ类与Ⅱ类颅面形态受试者口颌面肌电活动在不同咬合类型中的表现
[目的]   比较研究骨性Ⅰ类安氏Ⅰ类、骨性Ⅱ类安氏Ⅰ类、骨性Ⅱ类安氏Ⅱ类受试者在息止合位、下颌不同功能运动以及吞咽时口颌面肌肉的肌电特征,探讨不同颅面咬合形态人群口颌面肌肉的功能作用方式差异,为正畸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
房琪
关键词:肌电活动生理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