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战玉竹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肠癌
  • 5篇基因
  • 4篇杂合性
  • 4篇杂合性缺失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4篇微卫星不稳
  • 4篇微卫星不稳定
  • 4篇微卫星不稳定...
  • 4篇微卫星改变
  • 4篇大肠
  • 4篇大肠癌
  • 2篇遗传学
  • 2篇抑癌
  • 2篇抑癌基因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散发性大肠癌
  • 2篇细胞
  • 2篇细胞遗传

机构

  • 8篇青岛大学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青岛医学院

作者

  • 9篇战玉竹
  • 4篇王培戈
  • 2篇滕蕾
  • 1篇苏爱
  • 1篇吴昌亮
  • 1篇张静

传媒

  • 4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癌变.畸变....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26例胸水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与方法  12 6例胸水患者进行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 二倍体 4 0例 ,未查到染色体 6例 ,异倍体 80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 ,前 4 6例中 4 2例为结核性胸水 ,4例为恶性胸水。后 80例皆为恶性胸水 ,细胞遗传学分析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 97% ,恶性肿瘤染色体检出率为 6 6 %。
战玉竹刘玉峰
关键词:胸水恶性肿瘤结核
散发性大肠癌癌组织18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改变的观察
2003年
目的 探讨散发性大肠癌 (SCRC)癌组织 18号染色体长臂 (18q)微卫星改变 (MA)的发生情况及其在大肠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方法 ,对 34例 SCRC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中 M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34例 SCRC患者中有 12例 (12 / 34)癌组织 18q上发生了至少一个位点的 MA,发生率为 35 .2 9% ,其中 D18S34、D18S4 73、D18S4 87、D18S5 8位点的 MA发生率分别为 2 0 .5 9% (7/ 34)、17.6 4 % (6 / 34)、11.76 % (4 / 34)、17.6 4 % (6 / 34)。仅 1例患者的癌旁组织在一个位点检测到 MA。结论  SCRC癌组织 18q上有较高频率的 MA,可能存在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 ;
战玉竹滕蕾王培戈
关键词:散发性大肠癌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杂合性缺失18号染色体
大肠癌中P53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P53和CD44V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SABC法测定151例大肠癌组织中的P53和CD44V6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53和CIM4V6的阳性率分别为55.6%和59.6%。 P53阳性表达在低分化腺癌中较高,CD44V6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有关。P53和CD44V6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转移有关。结论 P53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在肿瘤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战玉竹
关键词:大肠癌基因P53CD44V6免疫组化
散发性大肠癌患者18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改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散发性大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 SCRC)患者18号染色体长臂(18q)微卫星改变(microsatellite alterations,MA)的发生情况,探讨微卫星改变在...
战玉竹
关键词: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杂合性缺失抑癌基因
文献传递
P^53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2001年
为探讨P^53和CD44V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SABC法测定151例大肠癌组织中的P^53和CD44V6的表达,大肠癌组织中P^53和CD44V6的阳性率分别为55.6%和59.6%,P^53阳性表达在低分化腺癌中较高,CD44V6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有关,P^53和CD44V6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转移有关,结果提示,P^53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在肿瘤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王培戈战玉竹
关键词:大肠癌P^53CD44V6基因表达生物学
散发性结直肠癌PTEN基因突变与微卫星改变间的关系
2006年
背景与目的:研究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colorectalcancer,SCRC)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7和8的突变与人类结直肠癌基因不稳定性间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的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PCR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6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PTEN基因第5、7和第8外显子突变情况和结直肠癌高度敏感的微卫星检测位点Bat25、Bat40及D18S21的改变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微卫星改变阳性个体组中PTEN基因突变发生率为28.57%(4/14),与微卫星改变阴性个体组中PTEN基因突变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P<0.01,。结论:PTEN基因的突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产生一定的作用。
张静滕蕾战玉竹
关键词:结直肠癌杂合性缺失微卫星不稳定性单链构象多态性突变
非心脏病病人开腹手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非心脏病病人开腹手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非心脏病开腹手术病人317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两组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17例开腹手术病人手术后发生MACE 17例,发生率为5.36%。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年龄显著增高(t=-3.176,P<0.01),术前高密度脂蛋白(HDL-C)、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BMI)、淋巴细胞计数(Lymph^#)、高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比值(HDL-C/TC)等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79~4.964,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8岁(OR=3.880,P<0.05)是非心脏病病人开腹手术后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TC≥0.7813(OR=0.159,P<0.05)、HB≥77.5 g/L(OR=0.188,P<0.05)则是非心脏病病人开腹手术后MACE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非心脏病病人开腹手术后MACE的发生受年龄、HDL-C/TC、HB等因素独立影响,术前控制HDL-C/TC、HB水平可减少其MACE的发生。
阮凤启战玉竹彭洪皓吴昌亮王培戈
关键词:开腹手术心血管事件影响因素
结直肠癌患者8号染色体微卫星改变的研究
2004年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 (colorectalcancer,CRC)患者 8号染色体微卫星改变的情况 ,探讨结直肠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色方法 ,选取 8号染色体上 4个微卫星位点 ,对 3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的微卫星改变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① 34例患者中有 14例至少在一个位点发生微卫星改变 ,总检出率为 4 1 18% ,其中D8S135、D8S2 5 5、2 0 5 9%、17 6 5 %及 11 76 %。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微卫星改变。②发生两个以上位点改变的 10例 ,在有微卫星改变的患者中占 71 4 2 %。结论 在 8号染色体所选位点上存在较高频率的微卫星改变 ,提示可能存在与结直肠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 。
战玉竹王培戈
关键词: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杂合性缺失抑癌基因
青岛地区158对流产夫妇的细胞遗传学分析被引量:5
1999年
分析158对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结果发现异常10例(女7例,男3例),异常发生率为316%,其中平衡易位8例(相互易位7例,罗伯逊易位1例)占222%(7/316),占异常总数80%。臂间倒位2例,占063%(2/316),占异常总数20%。讨论了自然流产夫妇遗传咨询的意义。
战玉竹苏爱
关键词:染色体异常自然流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