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思竹

作品数:13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宗教
  • 3篇宗教多元
  • 3篇宗教多元论
  • 2篇多元论
  • 2篇哲学
  • 2篇实在论
  • 2篇宗教对话
  • 2篇文化
  • 2篇跨文化
  • 2篇回应
  • 1篇代人
  • 1篇当代人
  • 1篇对话哲学
  • 1篇信仰
  • 1篇信仰生活
  • 1篇宇宙
  • 1篇直觉
  • 1篇神话
  • 1篇生存论
  • 1篇释学

机构

  • 1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2篇思竹
  • 3篇王志成

传媒

  • 6篇浙江学刊
  • 2篇复旦学报(社...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宗教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类宗教实在观对信仰生活的影响
2004年
王志成思竹
关键词:宗教信仰非实在论批判实在论
巴别塔的倒塌:雷蒙·潘尼卡论多元论问题的挑战被引量:4
2003年
巴别塔的倒塌是多元论问题的象征 ,本文梳理了当代著名思想家雷蒙·潘尼卡对于多元论问题的深刻反思 ,包括对多元论问题的性质、根源和挑战的理解与论述 ,以期我们对当前世界这一主要问题有一全新的认识和态度。
思竹
关键词:多元论哲学
宗教多元论与宗教对话被引量:9
2002年
本文对宗教多元论与宗教对话的关系作了系统梳理。认为三类不同的宗教多元论可以在三个层面促进宗教对话 :混合多元论适用于人性层面的宗教对话 ;理性多元论适用于理性层面的对话 ;
王志成思竹
关键词:宗教多元论宗教对话神话逻各斯生存论
宇宙—神—人共融的直觉——跨文化视域下的新实在观被引量:3
2006年
宇宙—神—人共融的直觉是当代思想家雷蒙.潘尼卡在跨文化视域下提出的一个新实在观,它整合了东西方各个传统的实在观,认为实在包括神、人、宇宙三个不可还原而又相互交织的维度。这一实在观在当代人类的生存处境中引出了几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蕴涵,包括沉默的上帝(解决了当代人选择无神论还是有神论的两难)、人类意识的三个凯逻斯阶段(即人对宇宙—神—人共融的实在的三种基本态度的凯逻斯阶段)、历史的终结(在人的时间意识中,历史意识的主导地位正走向终结)等。
思竹
关键词:跨文化视域
从比较哲学到对话哲学:寻求跨宗教对话的内在平台
2006年
跨宗教对话需要一个内在的平台,比较哲学一度试图提供对话平台,宗教对话几乎变成宗教比较。雷蒙·潘尼卡提出,比较哲学由于其内在的方法论缺陷,不能胜任跨宗教对话的平台。为与跨宗教对话的生存论要求相应,他主张把一种对话哲学作为对话平台,并提出“形式相似的等价物”这一概念作为具体的方法。
思竹
关键词:比较哲学对话哲学宗教理论
简论雷蒙·潘尼卡的宗教多元论哲学被引量:3
2002年
本文介绍了当代著名思想家雷蒙·潘尼卡的宗教多元论哲学 ,认为潘尼卡从不二论立场提出了他对其他多元论的批评并提供了自己的选择方案 ,即拒斥普遍主义 ,确立宇宙性信心 ,以“对话的对话”保持极性间的张力。
思竹
关键词:宗教多元论不二论普遍主义
“存在”存在吗?——回应何光沪先生的“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被引量:3
2004年
本文是对何光沪先生发表在《浙江学刊》2 0 0 3年第 4期上的论文《“使在”、“内在”与“超在”———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的回应 ,围绕“存在”问题提出三个问题 :一、所谓本体究竟是“存在” ,还是“非存在” ?二、存在或上帝是实体 ,还是象征 ?三、“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如何面对无神论的挑战和诸宗教本身的突变 ?作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 ,也试图从她在研究的当代思想家雷蒙·潘尼卡的思想出发作出回答。
思竹
关键词:宗教哲学本体论
一个事件,三重事实——雷蒙·潘尼卡论跨文化身份被引量:3
2004年
身份问题在多宗教、多文化的当今世界既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新颖的问题,其新颖性在于它具有一种跨文化身份或者多宗教身份的可能性。当代重要思想家雷蒙·潘尼卡以其穿越多个传统的人生经验对此展开了探讨,他从身份本身开始讨论,着重指出身份是一个没有穷尽的探索过程,当今世界,特定身份的理解更是面临一种突变。从多元论理解出发,潘尼卡对跨文化身份或多宗教身份的含义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看法,指出它不是某种复合身份,而是完备兼具的多种身份,它的可能性意味着三重事实:历史的维新、形而上学的挑战和宗教的突变。
思竹
关键词:多元论
走向跨文化宗教学——以雷蒙·潘尼卡为例看一种范式转向被引量:2
2013年
追溯宗教学史可以发现,有两条相互分歧的研究路线:一条主张科学主义的路线,倾向于科学地、批判地、历史地和比较地研究宗教;另一条则倾向于宗教学的实践功能,认为促进各宗教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改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宗教学的主要任务。后一条路线以宗教间关系为研究之起点和目标,从中可以引出我们所寻求的跨文化方法。当代跨文化研究的先驱雷蒙.潘尼卡的相关思想,经由梳理,可以从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方法(包括"历地解释学"、"对话的对话"、寻找"形式相似的等价物"等)两方面为我们竖立起跨文化宗教学的某种样态。
思竹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人类对终极实在的三种回应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从无神论、宗教反实在论和宗教多元论三个哲学视角论述了人类对终极实在的不同回应。无神论排斥这个终极实在,认为它是一种多余的假设。宗教反实在论从人的自律和游戏出发,认为终极实在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一种有用的假设,可以用于维持和继承传统的价值观,给人们提供生活的意义。宗教多元论认为终极实在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可以对它作出真实的回应,而人类的具体回应具有文化特征。
王志成思竹
关键词:宗教多元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