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震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血压
  • 3篇凝血
  • 3篇麻醉
  • 2篇血液凝固
  • 2篇手术
  • 2篇气管
  • 2篇全麻
  • 2篇全身麻醉
  • 2篇乌司他丁
  • 2篇脊髓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病
  • 2篇高血压病患者
  • 2篇芬太尼
  • 2篇肝移植
  • 2篇IL-17
  • 2篇病患
  • 1篇代偿

机构

  • 10篇解放军第30...
  • 2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11篇王卓强
  • 11篇徐震
  • 8篇王恒林
  • 4篇刘秀珍
  • 4篇张斌
  • 3篇王显望
  • 3篇吕宝胜
  • 2篇马超
  • 2篇魏昌伟
  • 2篇陈绪贵
  • 2篇刘峰
  • 2篇范里莉
  • 1篇陈剑
  • 1篇李伟

传媒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心脏杂志
  • 2篇国际药学研究...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全横断模型大鼠损伤区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现阶段,针对已知的炎性递质的干预措施对于减轻脊髓继发损伤的效果局限。白细胞介素17是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正逐渐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7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制作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模型,假手术组仅剪开硬脊膜而不伤及脊髓实质。开放后测定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对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7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开放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均为20-21分,脊髓损伤1,2 d大鼠BBB评分均为0分,损伤后7 d BBB评分为0-3分(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6 h后,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肿胀,神经元突起减少;脊髓损伤12 h后,灰质、白质组织结构疏松、空泡化;脊髓损伤后7 d,胶质细胞增生,组织纤维化明显。RT-qPCR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17 mNA于脊髓损伤后3 h出现,并于6 h表达出现高峰(P<0.01),随后表达减少,7 d后表达接近假手术组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脊髓损伤6 h后,白细胞介素17表达开始升高,并于损伤后12 h出现高峰(P<0.05),随后表达减少,至伤后7 d表达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结果可见脊髓损伤12 h后组织损伤表现最严重,并与白细胞介素17表达改变存在时间的一致性,推断白细胞介素17可能参与了脊髓继发性炎症反应过程。
马超徐震王卓强邓诗源
关键词:实验动物白细胞介素17SD大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例行同种异体非转流原位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分层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n=48)和对照组(C组,n=48)。观察并分别记录麻醉后、无肝前期(Tn)、肝下下腔阻断30min(T1)、肝下下腔开放30min(T2)、肝下下腔开放60min(T3)、肝下下腔开放120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两组患者的心输出量(CCO)、平均动脉血压(MABP)、体循环阻力(SVR)、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毛细血管嵌压(PAW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患者无肝前期CCO、MABP、MPAP、PAWP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均明显下降(P〈0.01),SVR明显升高(P〈0.01);开放肝血流后30min,两组患者MABP和RVEF开始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无肝前期(P〈0.01,P〈0.05),SVR较无肝前期明显下降;再灌注后60min,U组患者CCO、MABP和RVEF恢复至无肝前期水平,SVR明显高于无肝前期,MPAP和PAWP基本正常或接近于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改善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综合征,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对原位肝移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刘秀珍王卓强魏昌伟王恒林张斌陈绪贵徐震
关键词:乌司他丁肝移植血流动力学
Th17、IL-17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CD4+T细胞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与Th1、Th2细胞不同,新近发现的Th17细胞通过其特征性细胞因子IL-1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移植排斥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h17细胞及IL-17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邓诗源徐震王卓强
关键词:TH17细胞IL-17中枢神经系统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病患者全麻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40例需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min泵入右美托咪定1μg/kg和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基础值T0)、给药后(T1)、麻醉诱导后(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5和10min(T4、T5、T6)时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丙泊酚的用量。结果:对照组T3、T4时HR、SBP和DBP均比Tn时显著升高(P〈0.05,P〈0.01)。试药组T3-T5时HR、SBP和DBP分别与T0时比较无显著差异。试药组T3、T4时HR、SBP和DBP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P〈0.01)。试药组在T5时HR和SBP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诱导时试药组丙泊酚用量(113±22)mg显著低于对照组(140±25)mg(P〈0.01)。试药组T1时BIS值(73±4)显著低于C组(97±2)(P〈0.01)。结论: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能显著抑制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减少诱导时丙泊酚用量。
王显望刘峰王恒林徐震吕宝胜王卓强
关键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
CO_2气腹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血压、心率及CO_2排除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CO2气腹对接受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血压、心率(HR)及CO2排除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择期手术患者,其中后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肾癌切除手术患者(A组)45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全切或全子宫并双附件切除手术患者(B组)40例。监测并记录插管后气腹前(T1)、气腹后15min(T2)、气腹后30min(T3)、气腹后45min(T4)、气腹后60min(T5)的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不同手术时段机体对CO2的排除量。结果与气腹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气腹后的各时段HR、MAP、CVP均明显增加(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气腹前比较,两组PaCO2和CO2排除量在气腹后的各时段均明显增加(P<0.05),且A组在T4、T5时段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CO2气腹对后腹腔镜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压、HR等有一定的影响,但后腹腔镜手术比腹腔镜手术更容易引起高碳酸血症,术中需加强PaCO2的监测。
刘秀珍魏昌伟王卓强徐震张斌王恒林陈绪贵
关键词:后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检查血流动力学现象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病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病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颈椎手术的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试药组)和对照组,于术毕前10 min分别泵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和芬太尼1 μg/kg。观察麻醉前(T0)、术毕前10 min(T1)、 术毕时(T2)、拔管前即刻 (T3)、拔管后5 min和10 min(T4、T5)时HR、SBP和DBP值。记录T5时Ramsay镇静评分和 VAS疼痛评分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药组T2时心率显著低于T1时(P〈0.05);对照组T3、T4时HR、SBP均高于麻醉前(P〈0.05或P〈0.01);试药组T3~T5时HR、SBP和DB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药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试药组苏醒期时呛咳、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全麻结束前静脉给予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王显望陈剑王恒林吕宝胜徐震王卓强
关键词:芬太尼全身麻醉气管拔管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4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门诊人工流产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40例.P组静注2.5 mg/kg丙泊酚;R1组1.5 mg/kg丙泊酚+1.0 μg/kg瑞芬太尼;R2组1.5 mg/kg丙泊酚+2.0 μg/kg瑞芬太尼.术中患者躁动则追加丙泊酚1.0 mg/kg.观察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①P组术中HR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1和R2组患者术中HR和MAP低于术前(P< 0.05或P< 0.01),也显著低于P组患者(P< 0.05);R2组术中HR明显低于R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VAS评分R1组[(1.32±1.12)分]和R2组[(1.10±1.03)分]均低于P组[(3.30±1.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患者满意率R1组(95%)和R2组(95%)均明显高于P组(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中体动发生率R1组(10.0%)和R2组(7.5%)均明显低于P组(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P组(17.5%)和R1组(25.0%)均明显低于R2组(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丙泊酚1.5 mg/kg联合1μg/kg瑞芬太尼可安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麻醉效果好,术后宫缩疼痛轻.
王显望刘峰王卓强王恒林徐震吕宝胜李伟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人工流产
择期非心血管手术术中失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择期非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不同程度失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拟行非心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20例,年龄23~57岁,ASAⅠ-Ⅱ级,术前凝血功能无异常。麻醉后在充分镇静、镇痛的基础上,给予37℃预温的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晶胶比1:2),维持心率、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稳定。术中监测体温和动脉血气指标以排除低体温和酸中毒可能造成的干扰。监测失血量约占全血容量的10%、15%、20%、25%时患者的血常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Sonoclot分析仪测定的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参数。结果手术前血细胞比容(Hct)为0.381±0.038,失血量10%、15%、20%、25%时下降为0.334±0.030、0.315±0.029、0.301±0.045和0.279±0.031。失血量达到或超过15%时血小板(PLT)计数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但未超出正常值范围。失血量20%、25%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明显延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浓度也都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noclot分析提示,失血20%时激活的凝血时间(ACT)、曲线达峰值时间(TP)均延长(P<0.05),失血25%时显著延长(P<0.01);失血15%时血小板功能(PF)下降(P<0.05),失血20%、25%时PF和血块凝结速率(CR)都显著下降(P<0.01)。结论在避免过度应激,最大程度地减少低体温、酸中毒对凝血功能影响的情况下,非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失血达20%以上者,凝血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量不足20%可忽略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Sonoclot分析技术灵敏、可靠,对于早期发现失血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从而进行及时、有针对性地干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王卓强徐震刘秀珍张斌王恒林范里莉
关键词:血液凝固障碍SONOCLOT分析仪
乌司他丁对人凝血功能影响的体外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乌司他丁对体外全血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取16例健康成年志愿者静脉血,在体外与不同浓度的乌司他丁混合,使其终浓度分别为25、50、75、100、200U/ml(n=16),采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包括激活的凝血时间(ACT)、凝结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等。以未经处理的全血作为对照。结果25、50、75U/ml组AC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100、200U/ml组ACT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各组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50U/ml组P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75、100、200U/ml组P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全血中的浓度达到100U/ml以上时,能有效地延迟内源性凝血通路的活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功能,从而延缓病理性凝血过程的出现,改善大型手术围术期凝血功能。
徐震王卓强刘秀珍张斌王恒林范里莉
关键词:乌司他丁血液凝固血小板功能试验
失代偿期肝硬化和急性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中的凝血功能比较与调控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DLC)和急性肝衰竭(ALF)患者肝移植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提出调控要点.方法 DLC组39例和ALF组16例患者接受肝移植术.于术前(T0)、无肝前期60 min(T1)、无肝期30 min(T2)、新肝期30 min(T3)和关腹前30 min(T4)五个时点采血测量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并测定激活凝血时间(ACT)、凝血速率(CR)及血小板功能(PF).记录失血量、成分输血量和凝血物质用量.结果 两组趋势相近,T1、T2时凝血指标较T0呈轻度稀释性低凝改变;T3时PT、APTT、TT、ACT显著延长,Plt、PF、Fib显著降低(P〈0.05);T4时除Plt、PF降低明显(P〈0.05),其余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好转.ALF组T0时PT、APTT、TT、ACT比DLC组延长,Plt、PF、Fib比DLC组降低(P〈0.05),其后经过调控两组数据逐渐趋同,至T4时两组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注血浆和凝血物质的量ALF组大于DLC组(P〈0.05).结论 ALF组术前凝血功能比DLC组更为恶劣,术中要加大成分输血和凝血物质的用量,两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趋势一致;经调控最终可达到相近的凝血状态.
王卓强徐震王恒林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移植凝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