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明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梅毒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2篇性病
  • 2篇外周血T淋巴...
  • 2篇免疫
  • 2篇免疫表型
  • 2篇T淋巴细胞
  • 2篇表型
  • 1篇大疱
  • 1篇大疱性
  • 1篇性传播
  • 1篇性传播疾病
  • 1篇性行为
  • 1篇亚群
  • 1篇药物疗法
  • 1篇预后

机构

  • 9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徐明
  • 5篇王侠生
  • 4篇徐金华
  • 3篇廖康煌
  • 3篇周平玉
  • 3篇杨蜀嵋
  • 2篇侯爱琴
  • 2篇钱黎华
  • 2篇翁孟武
  • 1篇杜卫
  • 1篇翁孟武
  • 1篇章强强

传媒

  • 6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性病门诊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与性行为关系的调查被引量:1
1999年
周平玉徐金华廖康煌徐明王侠生
关键词:丙型肝炎性病流行病学性行为
性传播疾病多重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多种性传播疾病 (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TD)病原体感染后人体的细胞免疫特征。 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 ,运用标有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或藻红蛋白 (PE)的CD单抗分析 6 7例单一STD、6 5例STD多重感染者和 2 0名正常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单一STD及STD多重感染者的外周血CD4+、CD8+及CD4+/CD8+比值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TD多重感染者的CD4+、CD4+/CD8+的值低于正常 (P <0 .0 1)。
周平玉王侠生徐金华徐明廖康煌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免疫表型T淋巴细胞亚群
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狼疮抗凝物质的意义
1997年
目的:SLE患者存在抗磷脂抗体,如狼疮抗凝物质、抗心磷脂抗体等,它与临床上血栓形成、血小扳减少、反复流产、神经系统疾病等密切相关,因此,测定狼疮抗凝物质(LA)对了解疾病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62例SLE患者的血浆标本,37℃孵育1分钟,加入Lupo-Test Ⅱ和Lucor试剂,测定凝血所需时间,并计算Lupo-Test Ⅱ/Lucor比率。结果:62例SLE患者中LA阳性12例,阳性率19.4%。具有血管炎表现的SLE患者LA阳性率75%(12例中9例阳性),无血管炎表现的SLE患者LA阳性率4%(50例中2例阳性)。有或无LA的SLE患者中,ANA、ENA、Ig升高或C_3降低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在SLE临床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翁孟武苏(女韦)侯爱琴徐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抗凝物质
类天疱疮不同分子量靶抗原抗体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1997年
为了探讨类天疱疮的两种不同分子量靶抗原与其临床的关系,用免疫印迹法检测62例类天疱疮患者血清。结果表明,结合230000靶抗原的有30例(48.4%),结合165000靶抗原的有41例(66.1%),且发病时血清测到抗230000和165000抗原的自身抗体的4例患者,在稳定期仅可测到165000的抗体。分析了识别不同分子量靶抗原的类天疱疮病例与其临床表现、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提示:结合165000靶抗原的病例临床症状较轻,控制病情所需皮质类固醇激素量较小,复发时水疱较小。
杜卫翁孟武徐明
关键词:类天疱疮抗原皮肤表现大疱性
多种性病混合感染1例
1997年
多种性病混合感染1例徐金华①杨蜀嵋①徐明①章强强①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集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二期梅毒、尖锐湿疣、阴道念珠菌病和阴道滴虫病六种性病于一身的性病混合感染病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7岁,学生,因全身皮疹20余天就诊。患者于199...
徐金华杨蜀嵋徐明章强强
关键词:性病尿道炎梅毒尖锐湿疣
罗红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评价被引量:4
1999年
为了观察罗红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8例青霉素皮试阳性且既往未经驱梅治疗过的早期梅毒患者,口服罗红霉素150mg/次,每日2次,连续15天,并定期随访,检查皮疹、淋巴结和血清RPR滴度。结果示罗红霉素的血清起效时间一般在服完药后的1个月之后,在服完药后的3个月,淋巴结逐渐开始消失,1年后血清反应素转阴率占87.5%。总之,罗红霉素作为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早期梅毒较理想的替代药物。
钱黎华杨蜀嵋王侠生徐明
关键词:罗红霉素早期梅毒药物疗法
流式细胞分析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被引量:19
1998年
目的 研究人类对梅毒螺旋体的细胞免疫反应特征 ,分析进入血液后的梅毒螺旋体对机体外周血中各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 (NK)的影响情况。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 ,运用标有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或藻红素 (PE)的CD单抗 ,分析了 2 4例未经驱梅治疗过的早期梅毒患者 (含泛发型皮疹、掌跖型皮疹及无皮疹型各 8例 )外周血中各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特点。结果  2 4例梅毒患者的外周血中总T、TH、NK细胞及TH/Ts的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 (P <0 0 1) ,而Ts的比例则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 (P <0 0 1) ;另外皮疹呈泛发型、掌跖型、无皮疹型三组患者在上述免疫表型的比例方面相互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未经驱梅治疗过的早期梅毒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细胞免疫抑制 ,其中皮疹呈泛发型、掌跖型、无皮疹型三者基本上反映了进入血液后的梅毒螺旋体在不同皮肤屏障功能下的表现形式 。
钱黎华王侠生杨蜀嵋徐金华闫永宁徐明
关键词:梅毒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流式细胞计数
皮质类固醇对二期显性梅毒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了解皮质类固醇对二期显性梅毒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11例用皮质类固醇的二期显性梅毒患者及 20例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 检测,并分别于治疗后的 15 d及 3、 6、 9、 12个月 ,随访两组梅毒患者的皮损及快速血 浆反应素试验( RPR)情况。结果 11例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梅毒患者其外周血 CD3+、 CD4 +显著低于未用皮质类固醇的对照组;其皮损的消退及 RPR转阴率在 3个月内显著低于对照 组。结论皮质类固醇可使二期梅毒患者的外周血 CD3+、 CD4+下降,从而影响梅毒患者近 期皮损的消退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转阴率。
周平玉廖康煌徐明王侠生
关键词:显性梅毒糖皮质激素类T淋巴细胞预后
78例可疑疱疹样皮炎病例分析被引量:7
1996年
将10年来我院临床初诊疑诊为疱疹样皮炎的78例患者进一步作病理、免疫病理或免疫印迹检查发现,最后确诊疱疹样皮炎2例(占2.6%)、疱疹样天疱疮32例(41.0%)、线形IgA大疱病14例(18.0%)、类天疱疮12例(15.4%)、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1例(1.3%),有17例(21.8%)尚未确诊。2例疱疹样皮炎均为男性,分别为27、29岁,无明显谷胶过敏性肠病史,对氨苯砜治疗有效。上述结果提示疱疹样皮炎在我国发病率很低,临床初诊疱疹样皮炎病例中,绝大部分为疱疹样天疱疮、线形IgA大疱病和类天疱疮,这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翁孟武徐明侯爱琴
关键词:疱疹样皮炎病理病例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