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岱

作品数:21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局科研项目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肝炎
  • 8篇病毒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6篇乙肝
  • 5篇基因
  • 4篇血清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荧光定量
  • 4篇细胞
  • 4篇肝炎病毒
  • 4篇肝组织
  • 3篇乙肝病毒
  • 3篇荧光
  • 3篇酶链反应
  • 3篇聚合酶
  • 3篇聚合酶链反应
  • 3篇基因型
  • 3篇肝病
  • 3篇感染者

机构

  • 15篇杭州市第六人...
  • 6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省血液中...

作者

  • 21篇徐岱
  • 7篇张永乐
  • 6篇娄国强
  • 4篇时代强
  • 4篇吴晓星
  • 4篇陈公英
  • 3篇邵芯仪
  • 3篇陈虹
  • 3篇武静
  • 2篇陈智
  • 2篇陈洁
  • 2篇邵俊斌
  • 2篇黄劲松
  • 2篇张勤
  • 2篇谢蕾
  • 2篇朱明利
  • 2篇章松平
  • 2篇刘春涛
  • 2篇俞哲
  • 2篇郑爱媚

传媒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第四届全国免...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561例肝炎病人的血清HCV-RNA PCR检测
1997年
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为提高丙型肝炎检测的准确性,我们于1995年引进了套式HCV-RNA PCR试剂盒,对肝炎病人的血清进行检测。本文报道我院1995年7月至1996年6月间1561例肝炎病人使用套式HCV-RNAPCR技术检测丙型肝炎的情况。
邵芯仪徐岱吴晓星刘宝根
关键词:丙型肝炎血清诊断
浙江省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病理学研究
乙型肝炎(HBV)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HBV 的转归一方面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免疫能力,另一方面也与感染病毒株的种类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HBV 基因型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转归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HBV 基因分...
陈公英邵俊斌徐岱陈洁黄劲松余洁仙谢蕾刘春涛俞哲
关键词:基因型肝组织病理学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患者炎症分级
文献传递
转基因表达干扰素-α1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研究转基因表达干扰素 α1(IFN α1)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 ,将HBV全基因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pBK CMV中 ,用FuGENETM6 ,把pBK HBV转染人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建立HBV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两种细胞模型 ;导入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IFN α1重组体 (pWP8A IFN α1) ,研究转基因表达IFN α1对HBV的抑制作用。结果 pWP8A IFN α1转基因表达 ,在HBV瞬时表达的细胞培养系统中 ,对HBV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HBeAg的产生被完全抑制 ;在HBV稳定表达系统中 ,对细胞培养液HBeAg的抑制率为 70 .6 % ,30 0 0IU/ml外源重组IFN α1b对HBeAg抑制率为 5 3.6 %。 结论 转基因表达IFN α1,能有效抑制HBV标志表达 ,其抑制作用与 30 0 0IU/ml的外源重组IFN α1b的抑制作用相当。因而有可能应用转基因IFN
陈公英王信子陈智娄国强徐岱吴灵娇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治疗乙型肝炎
浙江省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感染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的比较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浙江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并与慢性肝炎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 DNA定量、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进行比较。结果1.浙江省HBV基因型B型、C型占94.53%;2.C基因患者HBeAg阳性率及HBV DNA定量略高于B基因患者82.00%vs77.36%;(7.09±1.02)lg vs(6.88±1.26)l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组织学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以B、C混合型为重,C型重于B型,B型、C型、B+C型肝组织学炎症分级分别为1.85±1.27vs1.93±1.32vs2.93±0.74;纤维化分期分别为1.86±1.31vs1.84±1.29vs2.95±0.71,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浙江省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C型、BC混合型肝组织损害严重。
陈公英邵俊斌徐岱陈洁黄劲松余吉仙谢蕾刘春涛俞哲吴惟一
关键词: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恒温扩增试纸条法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0年
PCR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尤其是荧光定量PCR被现有三级医院所广泛使用,但在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却难以广泛开展,主要原因为:现有定量PCR仪比较昂贵,少则也要50多万元人民币,定性PCR虽不要昂贵的仪器,但存在污染,况且不能定量。恒温扩增试纸条法刚好解决了以上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张永乐徐岱娄国强钟华燕
关键词:试纸条法乙型肝炎病毒扩增荧光定量PCR
乙型肝炎病毒DNA等温扩增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1
2006年
杨劲蔡挺徐岱娄国强孟忠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人群感染率基因型分布HBV
ELISA法快速检测伤寒Vi抗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1999年
为探讨伤寒Vi抗原检测对于伤寒快速诊断的意义,采田自制酶标结合物,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液和尿液标本中Vi抗原30例治疗前急性期伤寒患者血清Vi抗原阳性率为96.67%,而在治疗后恢复期Vi抗原阳性率为lO%;60例急性期伤寒患者尿液Vi抗原阳性率为86.67%,对照组检测显示两者的特异性为93.33%和91.67%。该法检测Vi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徐岱
关键词:夹心法ELISAVI抗原伤寒
PCR试纸条检测乙肝病毒DNA新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通过和荧光定量PCR法的对比,试验一种乙肝病毒DNA检测的新方法(PCR试纸条)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评价其应用前景。方法对比检测4组不同HBV-DNA拷贝数的标本,分析PCR试纸条法检测HBV-DN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18例>107/ml的标本中检出了强阳性结果17例,27例105~107标本检出了中等阳性结果23例,在27例103~105标本中检出弱阳性结果22例,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差异。而28例<103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该PCR杂交试纸条法检测HBV-DNA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HBV-DNA半定量结果,不需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成本低,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徐岱
关键词:乙肝病毒DNA
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HBVDNA、HBeAg的关系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HBVDNA、HBeAg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及血清HBVDNA,同时采用ELISA检测其血清中免疫指标HBeAg。结果30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28例阳性率93.33%,肝组织中HBVcccDNA阳性19例阳性率63.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0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8例阳性率26.67%,肝组织中HBVcccDNA阳性5例阳性率16.67%,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0例脂肪肝患者血清HBVDNA阴性,肝组织中未检出HBVcccDNA。结论(1)血清HBVDNA或HBeAg阳性并不能完全确定肝内一定存在乙肝病毒正在复制。(2)HBeAg阴性抗HBe阳性不能完全确定肝内一定没有乙肝病毒复制。(3)要确定肝内病毒是否存在复制必须通过肝组织HB-VcccDNA检测来证实。
张永乐徐岱朱国献吴晓星武静邵芯仪陈虹张勤
关键词:肝组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最适检测方法的探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究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最适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清反应(RPR)法对102例早期疑似梅毒患者、30例非梅毒患者分泌物、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TP)检测,比较4种检测法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102例早期疑似梅毒患者FQ-PCR检出92例检出率90.20%,TPHA检出86例检出率84.31%,TP-ELISA检出88例检出率86.27%,RPR检出70例检出率68.6%。30例非梅毒患者FQ-PCR检测全阴性,TPHA检出2例阳性,TP-ELISA检出1例,RPR检出6例阳性。结论:早期梅毒患者诊断首选FQ-PCR进行分泌物或溃疡创面渗出物检测TP-DNA,其次选用TPHA和TP-ELISA进行血清学检测,RPR在梅毒感染早期检出率较低,易出现漏检现象。
张永乐徐岱马兰章松平时代强郑爱媚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