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华文文学的杂糅——与陈思和商榷被引量:4
- 2016年
- 本文旨在探讨"世界华文文学"的归属问题,通过对它复杂的内涵和混乱的概念的梳理,阐述它与中国文学之间既互相渗透又相对独立的互动关系。华文文学鲜明的在地性和强烈的时间性决定了它的不可取代的个性,使它成为中国文学的大叙事之外的华语文学。
- 徐学清
-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原乡异乡
- 文化身份的重新定位:解读笑言的《香火》和文森特·林的《放血和奇疗》
- 2009年
- 此文比较笑言的小说《香火》和文森特.林的《放血和奇疗》,对比两者在表现人物文化身份的认同和确认过程中的方法论和观念上的不同,从而比较两位作者各自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对文化身份的认识。两部小说从不同方面认证了目前正在流行的离散理论中关于文化身份的论述,即文化身份具有固定的文化特征,但是充满了变数,它的结构是由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的运作所决定的,不同代的移民对文化身份的理解和认同有很大差异,文化身份永远处在调整,创造的过程中。
- 徐学清
- 关键词:文化身份
- 论张翎小说被引量:18
- 2006年
- 本文旨在分析张翎的小说的创作特征,这一特征亦反映了后现代社会移民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混合交错的文化视角,这一视角在艺术结构上表现为跨越家国、地域界限的空间变位和往返于现实和历史的时间交错,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为以深刻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来体现世界性。
- 徐学清
- 关键词:文化身份
- 文化身份的重塑:解读笑言的《香火》和文森特·林的《放血和奇疗》
- 本文旨在通过对出身于中国的笑言的小说《香火》和出身于加拿大的文森特·林(Vincent Lam)的小说《放血和奇疗》(获加拿大2006年度吉勒奖)的比较分析,探讨他们在描写新移民以及他们的后代在文化身份重新确认时的不同角...
- 徐学清
- 关键词:华文小说叙事视角
- 何处是家园——谈加拿大华文长篇小说被引量:2
- 2006年
- 从九十年代末期开始,加拿大华文文学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的标志就是长篇小说的涌现,这些题材不同,风格迥异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华人移民在地球村里的浮生世相,它带着鲜明的文化,语言,民族的标记,每一部都是加籍华人为自己的文化身份的确认,为被融化和反融化而挣扎的纪录。本文从的移民与母语文化、边缘与主流文化、文化记忆与身份的多质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加拿大的华文长篇小说。
- 徐学清
- 关键词:华文文学长篇小说
- 人性、兽性和族性的战争:读陈河的《沙捞越战事》被引量:4
- 2010年
- 本文旨在解读长篇小说《沙捞越战事》,重在分析小说的后现代性和世界性,以及小说对人性,兽性和族性之间关系的表达。
- 徐学清
- 关键词:人性兽性族性
- 文学创作中的抄袭与互文性被引量:7
- 2011年
-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当今世界文学中几次对“抄袭”指控的论争,梳理、辨别“抄袭”和互文性的区别和界定,以期澄清被混淆了的概念,为抄袭作出界定,还互文性以承袭互有、推陈出新的文学的基本属性。
- 徐学清
- 关键词:抄袭互文性
- 从客居到永居——《大汉公报》诗歌中“家”的观念的变化(1914—1960)
- 2017年
- 本文以加拿大华文报纸《大汉公报》在1914—1960年发表的诗歌为例,重点考察和分析在这段时间内加拿大华人对于家的观念从伤感的乡愁逐渐转化到拥抱新的家园的变化发展过程,探讨和寻求决定这些变化的社会和政治的原因,尤其是在极端种族歧视和剥削廉价劳动力的社会环境下,华人如何在加拿大发展和培育他们'家'的观念,如何在离散和多元文化观点之间调解,斡旋他们'家'的观念,辨析这些观念如何从文化的排斥转化到跨国界的多元文化整合的过程。本文将从乡愁,忍辱抗争和重新定位三个部分来分析、论述加拿大华人关于家园和家国观念。并由此来考察报纸作为华人社区联络的媒介,它在感导、影响加拿大华人的离散意念和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作用。
- 徐学清吴华
- 关键词:客居乡愁
- 创伤记忆和战争的孩子——论《归海》
- 2024年
- 加拿大著名华人作家张翎的长篇近作《归海》形象而又深刻地揭櫫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创痛。从后记忆的角度分析《归海》的叙述结构,尝试阐述作家如何在文化范畴内揭示人物心理创伤形成轨迹,探索创伤的后续和跨代影响,即对创伤经历者与他们后代关系的影响。其次,从性别角度讨论作家在描述人物的创伤历史时所体现出的一种深刻的现代观念,即对性别主体性作为身份标志的强烈关注,可见它从性别的视角展现性强暴对女性生理和精神上的创伤,实质是对女性的“自我”主体的侵犯。最后,尝试分析在《归海》中表现出来的作家跨语言和跨文化的双语创作实践的意义。
- 徐学清
- 关键词:战争创伤精神创伤性别跨语言
- 七一侨耻——试论《大汉公报》对华人身份建构的思索(1923-1947)被引量:2
- 2010年
- 本文研究的是一种特定的语境下的华人身份建构,即1923-1947年间排华法案"四三苛例"实行期,温哥华《大汉公报》所表达的华裔侨民对加拿大七一国庆日所持的态度。通过描述和分析《大汉公报》二十四年来的"七一侨耻"话语,我们希望能够揭示该时期加拿大的华人对身份建构的权利诉求。
- 吴华徐学清
- 关键词:身份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