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义枢

作品数:77 被引量:84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心肌
  • 21篇冠状
  • 19篇动脉
  • 19篇心肌梗塞
  • 19篇梗塞
  • 19篇冠状动脉
  • 12篇心病
  • 12篇心绞痛
  • 12篇绞痛
  • 12篇冠心病
  • 11篇急性心肌梗塞
  • 8篇电图
  • 8篇心电
  • 8篇心电图
  • 8篇心动图
  • 8篇心肌梗死
  • 8篇心室
  • 8篇左室
  • 8篇小剂量
  • 8篇梗死

机构

  • 3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4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协和医科...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钢铁公司...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北京轻型汽车...

作者

  • 72篇徐义枢
  • 51篇陈在嘉
  • 45篇杨跃进
  • 43篇高润霖
  • 39篇陈纪林
  • 36篇姚康宝
  • 22篇乔树宾
  • 14篇刘海波
  • 10篇尤士杰
  • 9篇寇文镕
  • 9篇秦学文
  • 8篇吴永健
  • 7篇陆宗良
  • 6篇王方正
  • 6篇宋来凤
  • 6篇王燕武
  • 6篇姚民
  • 5篇田毅
  • 5篇陈新
  • 5篇张奎俊

传媒

  • 29篇中国循环杂志
  • 14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临床心电学杂...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Chines...
  • 1篇第七次全国心...

年份

  • 2篇2002
  • 5篇2001
  • 6篇2000
  • 5篇1999
  • 12篇1998
  • 10篇1997
  • 9篇1996
  • 12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6篇1992
  • 1篇1990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左室大小和功能变化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定量研究被引量:9
1992年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对22例正常人、20例心绞痛和5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左心室大小和功能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心绞痛患者左室无明显扩大,其功能轻度受损,陈旧心肌梗塞患者左室显著扩大,其功能明显受损且前壁梗塞较下壁梗塞显著为重(P<0.001),广泛前壁梗塞并有室壁瘤患者左室高度扩大,平均左室舒张末容积是正常人的2.3倍,其功能严重受损,平均左室射血分数低至31.9%,仅为正常人的49.0%。提示2DE对冠心病患者左室大小和功能的定量评价符合其实际变化规律,是切实可行的无创方法。
杨跃进陈在嘉陈在嘉寇文镕徐义枢徐义枢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冠状动脉再通对左室重塑和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1998年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冠状动脉(冠脉)再通对左室重塑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81例首次AMI恢复期患者分成前、侧壁和下、后壁心肌梗塞(MI)的未通和再通各两组,与正常组(25名)对比分析左室重塑和心功能变化,并对比再通和未通组的结果。结果(1)前、侧壁和下、后壁MI未通组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弧长(EDC)、短轴(EDD)、短/长轴比、圆球容积指数和收缩末容积(ESV)均比正常组显著增加(P值分别<001~0001);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降低(P值均<0001),且EDV、ESV增加和LVEF降低在前、侧壁比下、后壁MI更明显(P值分别<005~0001);因而均有左室重塑(EDC、EDV增加和形状变圆)伴收缩功能降低,且在前、侧壁MI更明显。(2)前、侧壁和下、后壁MI再通与未通组相比,左室节段运动异常的范围、程度、EDD、EDV、ESV均显著为低(P值分别<005~0001),LVEF均显著为高(P值<0001和005),且EDV、ESV和LVEF在再通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AMI早期(6小时内)冠脉再通能缩小MI范围,防止左室重塑和扩大,保护?
杨跃进高润霖田军田军陈在嘉陈纪林徐义枢乔树宾
关键词:心肌梗塞冠状动脉再通左室重塑
决明子散剂调节血脂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4
1998年
目的:观察决明子散剂的调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57例,服决明子散剂,4g/次,bid.。第2组57例,服安慰剂胶囊,1粒/次,bid。疗程均为8周。结果:与服药前相比,8周后,决明子散剂组平均血清TC、LDLC、TG水平和TC/HDLC比值分别下降12.7%、10.1%、34.7%、及15.9%,HDLC升高11.7%(P<0.05~0.001)。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安慰剂组(P均<0.001)。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副作用。结论:决明子散剂是一种安全、有效及易耐受的血脂调节药。
陆宗良徐义枢陈在嘉孙继良贾云香李芬
关键词:高脂血症决明子胆固醇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突发急性肺动脉栓塞二例被引量:26
1999年
虽然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后的出血并发症已为临床所重视,但是对于CAG术后可能发生的急性肺动脉栓塞认识较少。现将近3年来我院CAG术后突发的急性肺动脉栓塞2例报道如下:例1患者男,59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0天,伴心电图(ECG)V1V6及I...
杨跃进尤士杰高润霖姚康宝陈珏刘海波陈纪林徐义枢陈在嘉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病例报告
小剂量依那普利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 评价小剂量依那普利 (ILDEn)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AMI)左室重构 (LVRM)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AMI雌性SD大鼠 49只 ,随机分成AMI组 (2 4只 )和ILDEn治疗 (0 .1mg·kg-1·d-1)组 (2 5只 ) ;另有正常组 (10只 )和假手术组(13只 )大鼠作对照。直接灌胃法给药 4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心脏标本固定和病理分析。去除死亡大鼠及舒张不良和梗死面积 <35 %或 >5 5 %的心脏标本后 ,最终分组为 :(1)AMI组 13只 ;(2 )ILDEn组 12只 ;(3)假手术组 8只 ;(4 )正常组 9只。结果 假手术与正常组各项指标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AMI和ILDEn组梗死面积比较 ,也无显著差异 (4 6 .7% ,46 .2 % )。与假手术组相比 ,AMI组左室舒张末压 (LVEDP)、容积 (LVV)、实际重量 (LVAW )和相对重量(LVRW)均显著增加 ;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dp/dt)及其左室收缩压 (LVSP)的校正值 (±dp/dt/LVSP)均显著降低。与AMI组相比 ,ILDEn组LVEDP显著降低 (12 .7mmHg,19.7mmHg) ,LVV显著减小 (0 .6 8ml,0 .80ml) ,LVAW和LVRW均显著减轻 (LVAW :6 6 5mg ,76 1mg ;LVRW :2 .45mg/g ,2 .79mg/g) ;而±dp/dt及其校正值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小剂量依那普利能改善AMI大鼠血流动力学 ,有效防治左室重构 ,但对左室功能无影响。
张沛杨跃进宋来凤阮英茆周燕文田毅陈纪林陈在嘉徐义枢
关键词:左室重构依那普利
吗多明气雾剂临床缓解心绞痛发作疗效与急性血流动力学观察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探讨吗多明气雾剂和硝酸异山梨酯气雾剂缓解心绞痛发作的疗效,并观察其急性血流动力学。方法:选择6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吗多明组和硝酸异山梨酯组。根据推荐剂量,心绞痛发作时分别喷雾1.2mg和2.5mg,并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0分钟内观察心绞痛缓解时间、缓解程度、心率、血压、心电图等。另选择23例冠心病患者也分为同样两组(前者12例,后者11例)观察急性血流动力学。结果:吗多明组和硝酸异山梨酯组比较,缓解心绞痛的时间分别为5.5±3.4分钟和5.0±3.6分钟;缓解心绞痛有效率分别为76.5%和90.6%;心电图改善分别为73.9%和80.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左心室舒张期末压最大下降幅度分别为0.93kPa(7.0mmHg)和1.60kPa(12.0mmHg),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吗多明气雾剂是一种较安全能缓解心绞痛的有效制剂,应用方便,副作用少。
姚康宝吴永健刘海波钱杰黄红陈纪林杨跃进乔树宾徐义枢
关键词:心绞痛血流动力学
不同类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发病特点和治疗的临床研究
1997年
心绞痛是由急剧的,暂时的心肌缺血、缺氧所致,不稳定性心绞痛病情变化快,随时有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的危险,因此研究其不同类型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发病特点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自1980年开始,首先开展了心脏作功与心绞痛发作关系的探讨,在其后的十多年的研究中,又进一步深化了对卧位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和自发型心绞痛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临床价值的新观点和治疗经验,为丰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内容和为其有效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资料。
陈纪林陈在嘉陶寿淇徐义枢高润霖姚康宝寇文镕陆宗良于全俊杨跃进
关键词:劳力型心绞痛发病特点卧位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5
1997年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陈纪林徐义枢孙继良赵秀文于全俊吴元陈在嘉斑块破裂诱发局部非闭塞性血栓形成虽然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诱因[1~3],但并非惟一因素。本研究通过对15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和10例自发型心绞痛患者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动态...
陈纪林徐义枢孙继良孙继良赵秀文赵秀文于全俊
关键词:心绞痛凝血纤溶活性
^(99m)Tc-MIBI心肌SPECT显像在X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
1996年
为估价心肌显像在 X 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对21例有典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运动试验心电图阳性而诊断为 X 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心肌 SPECT 显像,并与17例临床有胸痛、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运动试验心电图阴性的非 X 综合征患者和26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显像进行对比。结果:21例 X 综合征患者经心肌 SPECT 检查11例有心肌缺血,其心肌缺血半定量计分为1.1±0.3,而冠心病心绞痛者心肌缺血计分为1.8±0.7(t=3.174 6,P<0.01)。故心肌 SPECT 显像可检出部分 X 综合征的心肌缺血,其缺血程度比冠心病心绞痛者轻。
田月琴刘秀杰乔树宾史蓉芳刘蕴忠周宝贵徐义枢
关键词:X综合征心肌缺血锝^99M
急性心肌梗塞血栓溶解治疗──适应症、禁忌症、溶栓剂及其应用被引量:6
1995年
急性心肌梗塞血栓溶解治疗——适应症、禁忌症、溶栓剂及其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徐义枢进修医师: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的临床试验,业已明确其疗效,你认为哪些患者适合于此种疗法?教授:1979年Rentrop在冠状动脉内注入链激酶(SK)使...
徐义枢
关键词:心肌梗塞溶栓疗法适应症禁忌症溶栓剂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