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秀兰

作品数:18 被引量:94H指数:4
供职机构:黄淮学院社会管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高校
  • 6篇文化
  • 6篇教育
  • 5篇合并高校
  • 4篇少年
  • 4篇生态
  • 4篇生态文明
  • 4篇青少年
  • 3篇制度文化
  • 3篇文化建设
  • 2篇地方高校
  • 2篇养成
  • 2篇养成教育
  • 2篇制度文化建设
  • 2篇人文
  • 2篇人文精神
  • 2篇生态文明教育
  • 2篇主义
  • 2篇文明
  • 2篇文明教育

机构

  • 18篇黄淮学院

作者

  • 18篇彭秀兰
  • 1篇王宝红
  • 1篇时文中

传媒

  • 6篇天中学刊
  • 3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教育探索
  • 2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探索
  • 1篇教学与管理(...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3
2011年
站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态维度,结合有关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研究,蕴涵在马克思文本中的生态理论大致可概括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劳动联系起来的,本质上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必须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实现真正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以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四个方面。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不管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还是对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或者是对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彭秀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生态文明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宗旨和路径被引量:13
2011年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对工业文明扬弃超越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在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上的深刻变革,其核心价值就是"和谐"。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阵地,承担着弘扬与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因此应把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及时纳入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中,并以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为宗旨,引导大学生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大关系,使他们确立以和谐的自然价值观、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崇高的精神价值观为一体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同时,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必须以实现内外转化为路径,即引导大学生将生态文明知识内化为生态文明素质,再将生态文明素质外化为生态文明行为。
彭秀兰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校
养成教育的人文建构及使命被引量:3
2009年
养成教育的提法由来已久,且一直倍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学科发展的日臻完善,在养成教育中,理论界围绕“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中心思想,展开了多学科探讨,侧重了不同的培养重点。然而,青少年成长的过程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关系的总和,这一切关系的和谐发展对青少年的世界具有构成性意义。因此,在多学科的研究中应该贯穿能够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或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
彭秀兰
关键词:养成教育人文精神青少年成长良好行为习惯
论人文科学视野中的青少年养成教育问题被引量:2
2009年
站在人文科学视野中反思养成教育,其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塑造。养成教育的实质是高层次的人文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贯彻主体性、整体性、互动性、内在性等"人本"原则。为此,养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构建一个由人文精神引领的和谐文化系统,以促进人的整体、内在、持续发展。
彭秀兰
关键词:人文科学人文精神青少年养成教育
多元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礼仪教育被引量:3
2012年
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即是对不同个体和群体的尊重。多元文化并存不仅为大学生礼仪教育提供了可能,而且应当成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校开展礼仪教育,对高校自身、学生本人乃至国家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可通过完善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营造校园氛围,构建师资队伍等实践路径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从而实现育人的目标。
彭秀兰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礼仪教育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意蕴被引量:3
2013年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它以实践为视角,在批判旧哲学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立足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统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层面建构生态文明主题理念,内含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消费理念,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矛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为我们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而且为我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合理解决困惑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
彭秀兰
关键词: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自然观主题建构
合并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价值选择被引量:2
2010年
高校合并后公共生活领域的急剧扩张,内在地要求公共秩序高度制度化。立足于合并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实际,制度的"刚性"原则应与"以人为本"的态度方式有机结合。为此,制度实践应慎用权力,应角色归位。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民主与宽容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制度文化,以此促进合并高校的和谐发展。
彭秀兰
关键词:合并高校制度文化民主宽容
浅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被引量:32
2011年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在提高大学生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使之自觉遵循生态系统原理,积极改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人与自我的关系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的培养活动。它对于实现大学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完善学生个体发展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高校可通过开发课程资源、创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校园生态环境氛围、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体系等途径,确保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实现。
彭秀兰
关键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青少年文化世界的本质与德育的使命被引量:2
2008年
转型时期的德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关注人的生存和体验方式。青少年文化世界的本质是"生成中"的关系总和,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信仰的关系中,青少年处于求真向求善、代际关系向伙伴关系、"自我"向"超我"、盲目向理性的发展过程中。德育是高层次的文化教育,注重的是文化生态中主体的觉醒与主体的发展过程。德育的使命在于创建一个由道德引领的和谐文化系统,其建构应当贯彻主体性、整体性、互动性、内在性等基本原则。
彭秀兰
关键词:青少年文化德育
高教研究在地方高校转型中的定位与实践被引量:2
2015年
目前地方高校的高教研究存在着选题趋同化、内容低层次化、研究力量分散化、研究成果利用自我化,以及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学术伦理道德缺失等问题。地方高校开展高教研究工作要立足本校,突出面向决策咨询、指导实践、规范管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把握好理论与应用、宏观与微观、当下与超前、国际化与特色化、个体与团队、三基教学与融合行业、点与面等关系,坚持研究引领、实践突破、以点带面、制度规范、突出应用、成果创新等原则,以此推动了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
时文中王宝红房义兵彭秀兰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改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