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威

作品数:20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7篇盆地
  • 14篇海拉尔盆地
  • 6篇油气
  • 4篇断陷
  • 3篇地质
  • 3篇油源
  • 3篇油源对比
  • 3篇源岩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3篇勘探
  • 3篇火山
  • 3篇凹陷
  • 3篇成藏
  • 2篇地质特征
  • 2篇断陷盆地
  • 2篇油气勘探
  • 2篇松辽盆地
  • 2篇侏罗系
  • 2篇勘探方向

机构

  • 20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0篇彭威
  • 6篇李敬生
  • 5篇申文静
  • 4篇侯艳平
  • 4篇吴海波
  • 3篇张海军
  • 2篇郭占谦
  • 2篇陈鸿平
  • 2篇陈广坡
  • 2篇张斌
  • 2篇王志国
  • 2篇张晓东
  • 2篇李娟
  • 1篇朱世全
  • 1篇史冠中
  • 1篇齐玉林
  • 1篇李子顺
  • 1篇王璞珺
  • 1篇石兰亭
  • 1篇付尤春

传媒

  • 3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世界地质
  • 2篇石油学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地球科学
  • 1篇第三届全国沉...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构造演化特征及成因环境分析
张晓东彭威李敬生陈均亮
地球物理技术在断陷盆地低渗透岩性油藏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中的应用
水平井开发技术已经成为提高低渗透油藏单井产量的有效手段,然而断陷盆地低渗透岩性油藏具有小断层发育、砂体相变快、缺少稳定的标志层、地层速度变化复杂的特点,造成断陷盆地水平井入靶难、水平段砂体预测不准等问题,增加了水平井的地...
齐玉林彭威
关键词:时深转换正演模型地质导向
海拉尔盆地侏罗系火山-沉积岩地震识别和岩相古地理重建被引量:3
2022年
海拉尔盆地侏罗系塔木兰沟组火山岩显示有巨大油气勘探潜力.海拉尔盆地内侏罗系“塔木兰沟组”火山喷发期次和岩相分布尚不清楚,制约了盆内火山岩型油气藏勘探部署.针对海拉尔盆地火山岩相复杂且相变快,火山机构类型多样等特点,通过野外露头调查、年代学资料和单井和连井地震对比,利用地震剖面、时间切片、三维可视化和均方根振幅属性提取等技术,对盆内各个凹陷开展火山-沉积岩识别、旋回划分和岩相古地理恢复.野外露头、测井、地震反射、火山岩U-Pb年代学等证据都表明海拉尔盆地侏罗系发育2期火山-沉积旋回.火山喷发沉静期于火山机构外围发育沉积岩夹层,在地震剖面上形成的连续反射且可区域追踪对比,可以作为旋回划分依据.利用均方根振幅属性对岩性敏感特性来勾勒火山机构和外围的沉积岩.盆内第1期火山-沉积旋回岩以中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和沉积岩为特征,对应于盆地外围的塔木兰沟组.第2期火山-沉积旋回岩以酸性火山岩和沉积岩为主,对应于盆地外围的玛尼吐组.盆内西部凹陷带主要发育火山机构和裙边砂砾岩体,中部和东部凹陷带主要发育湖相砂岩和泥岩.各个凹陷内火山机构主要集中在盆地或斜坡带,侏罗系火山-沉积发育具有明显的火山-断陷湖盆特征,与区域上额尔古纳和德尔布干断裂空间展布关系密切.
吴海波王国臣侯艳平史冠中贾甄甄彭威张海军
关键词:火山机构古地理重建海拉尔盆地侏罗系
一种断陷盆地残留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断陷盆地残留地层真厚度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残留地层的顶面深度构造图、底面深度构造图及垂直厚度等值线图;根据所述顶面深度构造图或所述底面深度构造图,确定研究区残留地层的计算单元平面图;计算所述计算单元...
申文静彭威马广宇陈鸿平杨楠贾甄甄侯艳平李敬生吴海波云建兵
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1
2019年
在分析红旗凹陷的构造、断裂、烃源岩演化、油气成藏等特征基础上,通过恢复凹陷各期的盆地原型,认为红旗凹陷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变革作用,相对于原型盆地,现今残余盆地构造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研究认为:红旗凹陷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的变化表现为“跷跷板”式演化,即塔木兰沟组—南屯组沉积时期表现为东深西浅的格局,南屯组末期的构造改造使盆地沉降中心向西偏移,大磨拐河组—伊敏组沉积时期表现为西深东浅的格局,伊敏末期凹陷整体抬升,东部剥蚀严重,整体表现为西深东浅的格局定型;铜钵庙组—南屯组是红旗凹陷主要的生油层和储集层发育层段,红旗凹陷的盆地原型不仅控制了烃源岩的形成和演化,还对油气成藏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晓东李敬生侯艳平彭威张海军陈鸿平申文静刘志文陈浩贾甄甄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原型盆地烃源岩成藏
海拉尔盆地外围凹陷与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地质特征类比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深入研究海拉尔盆地外围凹陷的油气地质条件,加快勘探进程,立足乌尔逊—贝尔凹陷与外围凹陷已有的油气勘探资料和认识,从石油地质特征人手剖析了二者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相似性为都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凹陷内具有“分块、分带、分层”的特点,南屯组及以下地层是主要烃源层,储集相带类型、有机质丰度、油气聚集受断裂带控制明显;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凹陷结构、构造演化、构造带类型、油气性质、烃源岩及其热演化、沉积储层、成藏组合和成藏模式等8个方面.石油地质类比表明,外围凹陷的油气勘探需要利用乌尔逊—贝尔凹陷的勘探成果与经验,结合自身石油地质特征,构建新的勘探思路。
李子顺彭威申文静王江张海桥李敬生
关键词:烃源岩成藏模式
海拉尔盆地东明凹陷明D2井白垩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解白垩系湖相沉积物中蕴含的古气候信息,探明古气候变化和沉积作用耦合关系,笔者对海拉尔盆地东明凹陷明D2井铜钵庙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岩芯开展了系统观察和沉积相分析。岩芯薄片观察和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鉴定识别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岩、砾岩、泥砾岩、煤、凝灰岩和菱铁矿层等十多种岩性,以此建立明D2井岩芯地质综合剖面,分析本区环境演化特征。沉积相研究表明,铜钵庙组以多期辫状河沉积为主,多期河道砂砾岩叠置,或河道砂砾岩上覆细粒泛滥平原沉积;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以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等细粒沉积岩为主,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亚相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前扇三角洲亚相,细粒沉积岩中普遍含有菱铁矿,含量3%~10%,同时识别出40层共5.9 m厚的菱铁矿层,表明这一时期东明凹陷以潮湿的气候为主。气候湿暖且植被发育,物理风化作用减弱而导致碎屑沉积物输入减少,促进自生矿物的沉淀,从而形成富有机质富菱铁矿的细粒沉积岩。
侯艳平任延广孙丽张海军吴海波彭威李敬生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白垩系沉积环境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基岩储集层流体作用机制与成岩改造被引量:2
2020年
基于岩心观察与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分析,结合稳定碳氧同位素组成、元素含量、流体包裹体、地层水等地球化学测试,研究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浅变质火山碎屑岩基岩缝-洞型储集层流体作用机制与成岩改造。得到以下几点认识:①基岩发育风化段、内幕段两套储集层,内幕段存在优质储集层发育带,达到Ⅰ类储集层门限;②次生孔隙为碳酸盐矿物、长石、凝灰质等溶蚀形成;③成岩流体包括大气淡水、深部岩浆热液、有机酸以及含烃流体;④储集层成岩改造分为初始固结成岩、早期表生风化淋滤、中期构造破裂-胶结-溶蚀并存、晚期有机酸-岩浆热液叠加溶蚀等4个阶段,其中第2与第4阶段分别为基岩风化壳与内幕溶孔-溶洞型储集层的主要成因阶段。
李娟卫平生卫平生石兰亭陈广坡彭威孙松领张斌洪亮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
中国西部陆壳与含油气系统基本特征被引量:14
1999年
中国大陆地壳的核心──中国地台区是全球九大地台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是唯一一个东西延伸的地台,是在整个地球发展史中始终受挤的陆壳。侏罗纪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的生成,中国大陆岩石圈处于四面受挤的地球动力环境中,使中国陆壳成为新构造运动最活跃的陆壳,中国西部成为新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从而,使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地表油气苗发育;可能具有有机成因与无机成因油源;商业油气层出现在膏盐层与铝土矿层等好的盖层之下,油气田多沿活动断裂分布;表明与东部含油气盆地油气田受生油区控制的源控型含油气系统不同,表现为保技型含油气系统。因此,油气勘探原则也应有别于东部,应采用“沿着盆地(隆起)边缘钻探,占高点、打屋脊,地面显示是导引”的办法,可能是投入少而效果好的勘探原则。
郭占谦徐文发彭威
关键词:大陆地壳地壳运动活动断层
海拉尔盆地赫尔洪德凹陷塔木兰沟组和铜钵庙组油源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海拉尔盆地赫尔洪德凹陷H井侏罗系塔木兰沟组发现的高产油流展示了该凹陷侏罗系的勘探潜力。目前对原油的来源尚没有统一的认识,为了有效预测油气藏和明确勘探方向,运用族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源对比等分析指标,对塔木兰沟组原油、铜钵庙组油砂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对H井铜钵庙组油砂、塔木兰沟组原油及南屯组一段、铜钵庙组、塔木兰沟组泥岩开展的族组分含量、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研究表明,塔木兰沟组原油与塔木兰沟组烃源岩各方面地化特征最为接近,正构烷烃呈单峰分布,主峰碳为nC21;生物标志化合物中具有较高三环萜烷;规则甾烷构型均呈不对称“V”字形分布特征,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反映出二者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而与铜钵庙组暗色泥岩及南屯组一段暗色泥岩对比性较差,亲缘关系不明显,因此,认为H井塔木兰沟组原油主要来自塔木兰沟组烃源岩。铜钵庙组油砂与铜钵庙组烃源岩各方面地化特征最为接近,正构烷烃呈单峰分布,低碳数占优,主峰碳为nC21;生物标志化合物中C30藿烷优势明显;规则甾烷构型均略呈反“L”字形分布特征,以C29为主;油砂与烃源岩成熟度相近,反映出两者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而与下部的塔木兰沟组烃源岩及南屯组一段暗色泥岩对比性较差,亲缘关系不明显,因此,认为H井铜钵庙组油砂中的原油主要来自铜钵庙组烃源岩。
杨旭彭威申文静李敬生杨楠
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源对比海拉尔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