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英起

作品数:230 被引量:679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5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3篇医药卫生
  • 98篇生物学
  • 12篇化学工程
  • 9篇文化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1篇基因
  • 49篇蛋白
  • 48篇肿瘤
  • 39篇细胞
  • 39篇纯化
  • 38篇活性
  • 27篇克隆
  • 22篇死因
  • 2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2篇坏死
  • 22篇坏死因子
  • 21篇融合蛋白
  • 19篇血管
  • 18篇小鼠
  • 18篇基因表达
  • 15篇原核表达
  • 15篇免疫
  • 13篇生物活性
  • 11篇疫苗
  • 11篇杆菌

机构

  • 217篇第四军医大学
  • 44篇第四军医大学...
  • 10篇陕西师范大学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天津药物研究...
  • 4篇西北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兰州医学院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863计划生...
  • 2篇生物化学与分...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30篇张英起
  • 99篇颜真
  • 69篇韩苇
  • 42篇赵宁
  • 26篇王增禄
  • 26篇李维娜
  • 25篇张存
  • 24篇张伟
  • 23篇薛晓畅
  • 22篇苏成芝
  • 19篇赵永同
  • 19篇石继红
  • 13篇王俊楼
  • 13篇秦鑫
  • 13篇袁时芳
  • 13篇张阔
  • 13篇郝强
  • 12篇药立波
  • 11篇唐量
  • 11篇吴守振

传媒

  • 59篇第四军医大学...
  • 23篇生物技术通讯
  • 16篇中国生物制品...
  • 16篇细胞与分子免...
  • 8篇药物生物技术
  • 5篇中国生物化学...
  • 4篇2000年中...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中国生化药物...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全国第七届工...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体育科学
  • 2篇食品科学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药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17篇2010
  • 13篇2009
  • 17篇2008
  • 12篇2007
  • 7篇2006
  • 11篇2005
  • 14篇2004
  • 17篇2003
  • 18篇2002
  • 24篇2001
2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UC1在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MUC 1在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化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3例原发性肝癌组织 (肝细胞癌 3 4例 ,胆管细胞癌 9例 )和 12例肝硬化及 6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可见MUC 1强阳性表达 ,阳性反应信号为棕黄色颗粒 ,主要位于细胞膜上 ;肝硬化病变组织中仅 2例可见MUC 1弱阳性反应信号 ;正常肝组织中未见MUC1表达。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其它两组肝组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MUC 1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肝癌组织的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化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门静脉有无癌栓两组之间有差异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可作为肝癌的辅助鉴别诊断指标 ,有可能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袁时芳王岭李开宗窦科峰颜真韩苇张英起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5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检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以白细胞介素15(IL-15)为靶点,研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治疗蛋白疫苗。方法:将N端融合破伤风类毒素(TT)表位的人IL-15基因克隆至带有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上,转化大肠杆菌M15,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重组人TT-IL-15融合蛋白(简称rtIL-15);目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用Western印迹和HPLC进行鉴定;将rtIL-15与氢氧化铝佐剂混合,免疫BALB/c小鼠,检测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双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表达质粒pQE-30-TT-IL-15构建正确,重组蛋白的表达量达到菌体总蛋白的2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过纯化、复性后,目的蛋白纯度达到95%以上;蛋白疫苗免疫小鼠后,能诱导高滴度的特异性的IL-15抗体。结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重组人IL-15融合蛋白疫苗,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李佳林张存高源郝强王舒宁张伟张伟
关键词:疫苗原核表达类风湿性关节炎
导向性人干扰素α2a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优化大肠杆菌表达导向性人干扰素α2a的中试发酵工艺 ,以获得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和目的蛋白的高表达 .方法 :采用发酵罐发酵 ,对影响工程菌生长和目的蛋白表达的条件 ,如pH值、活化时间、诱导时间、溶氧范围及补料流加方式等进行优化 .结果 :根据优化条件 ,连续三批重复发酵10L工程菌 ,最终菌体密度均达A60 0nm2 5~ 30 ,菌体获得量均可达湿重 5 0g/L以上 ,目的蛋白表达量均为 3.2× 10 9U/L以上 .结论 :此发酵工艺具有周期短、产量高以及重复性稳定性好的特点 ,为下游纯化和进一步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
孟洁如颜真赵宁张英起
关键词:发酵干扰素大肠杆菌
棓丙脂制剂处方和冻干工艺的改进
2008年
目的探讨棓丙脂制剂处方和工艺的改进方法,以解决棓丙脂制剂溶液稳定性差的问题。方法用不同比例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和采用超声处理的方法,使溶液和冻干粉针剂达到良好的物理性质。结果当棓丙脂和HP-β-CD的比例为1∶5时提高了溶解度,溶液稳定性良好。500W超声波处理后冻干,冻干后样品复溶,其溶液清澈透明,无结晶析出。结论棓丙脂制剂的新处方和冻干工艺解决了原工艺存在的严重缺陷。
包晗李维娜张英起韩苇
关键词:冷冻干燥处方超声波处理
氯通道阻滞剂在β25-35淀粉样多肽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滞剂(DIDS)对β25-35淀粉样多肽(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按实验不同分为对照组(DMEM培养液)、Aβ25-35组(Aβ25-35 40μmol/L)、DIDS组(Aβ25-35 40μmol/L+DIDS 50μmol/L)。MTT法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技术测细胞凋亡率。结果Aβ25-35组与对照组和DIDS组比较,PC12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不同DIDS浓度依赖性升高PC12细胞存活率,DIDS 50μmol/L能显著下调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结论DIDS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黄春霞李源龚卫琴张英起张志敏啜玉彩
关键词:氯化物通道淀粉样Β蛋白细胞凋亡PC12细胞
新型基因工程人肿瘤坏死因子-α的临床前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基因工程人肿瘤坏死因子-α(nrhTNF-α)的临床前药理、毒理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观察nrhTNF-α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毒副作用(如急性中毒反应和死亡情况,过敏反应,以及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及药代动力学变化。结果nrhTNF-α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对动物的急性中毒表现及病理变化与rhTNF-α相似,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nrhTNF-α的抑瘤作用明显,毒副反应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赵宁张英起王增禄
关键词:药效毒理药理临床前研究药代动力学
MUC1基因免疫抑制H22肝癌生长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观察MUC1基因免疫对H22肝癌生长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股四头肌肌肉注射法将构建的MUCl基因疫苗pcDNA3.1-MUC1免疫 Balb/c小鼠,每次 100μg,3 wk/次,共3次,最后一次基因免疫后 3wk,接种表达MUC1的H22肝癌细胞。2 wk后观察、记录肿瘤的生长情况。于肿瘤细胞接种后43 d,处死全部动物,称肿瘤的质量。荷瘤小鼠的瘤组织常规HE染色。结果:肿瘤细胞接种后43d,MUC1预防组,质粒pcDNA3.1对照组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H22肝癌大小分别为547±59mm^3,1185±84mm^3和1220±95 mm^3(P<0.01);平均瘤质量分别为 1.87 ± 0.96 g,4.19 ±1.34 g和4.23±1.32 g(P<0.01);pcDNA3.1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100%可见瘤体形成,肿瘤生长,而MUC1基因疫苗预防组仅见50%(5/10)的小鼠有瘤体形成,与对照组相比,MUC1预防组H22肝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1);MUC1预防组小鼠免疫保护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与pcDNA3.1对照组相比,MUC1 DNA疫苗预防组鼠H22肝癌组织大量坏死。结论:MUC1基因免疫显著抑制H22肝癌生长。
袁时芳王岭李开宗颜真韩苇张英起
关键词:MUC1基因免疫抑制H22细胞肝癌肌肉注射法
无标签人源性脂联素球状结构的表达、纯化与活性检测
2013年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无标签人源性脂联素球状结构(gAd)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重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及鉴定。方法:从正常人脂肪组织里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酶切后连入pET-22b(+)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2b(+)-gAd,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低温、低浓度IPTG诱导使其可溶性表达,采用硫酸铵沉淀、凝胶过滤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三步分离纯化,得到不带任何标签的人源性gAd;运用SDS-PAGE、Western印迹、HPLC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通过对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水平检测纯化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2b(+)-gAd,实现了人源性gAd在原核细胞中的可溶性表达,纯化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为gAd,HPLC分析蛋白纯度达到95%以上;通过对AMPK磷酸化水平的检测,证明纯化的gAd具有高生物学活性。结论:重组表达和纯化了无标签、高生物学活性的人源性脂联素球状结构,为其进一步的理论研究、生产开发奠定了基础。
张立剑孙璐李冬冬郭云萍王增禄刘毅张英起陶凌
关键词:表达纯化活性检测
重组人C22orf37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鉴定
2009年
目的:构建人C22orf37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C22orf37重组蛋白.方法:应用PCR方法从人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中获得人C22orf37基因,成功构建人C22orf37融合表达载体,诱导表达His-C22orf37融合表达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应用镍螯合层析法纯化重组融合蛋白,并对纯化产物进行纯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人C22orf37重组融合载体pQE30-C22orf37,工程菌pQE30-C22orf37/DH5α经IPTG诱导后的菌体蛋白经SDS-PAGE电泳分析,在Mr约18 000处出现了一条新生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条带能够与His抗体特异性结合.应用Ni-NTA层纯化出目的蛋白,纯化后的蛋白经Primer Premier软件分析纯度约80%.结论:成功构建了人C22orf37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与纯化了人C22orf37的融合蛋白,为下一步的C22orf37 mAb的制备和C22orf37蛋白表达的组织分布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叶星明姜昌丽张英起
关键词:原核表达
重组大肠杆菌DH5α生产rhTum-5-NGR培养条件的优化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提高重组大肠杆菌DH5α生产rhTum-5-NGR的能力。方法在摇瓶中研究了种子菌龄、接种量和诱导时机等因素对菌体生长及rhTum-5-NGR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条件为接种量2%,初始pH为7.2,装液量30%,37℃培养至OD_(600)为2.3左右时加入0.5mmol/L IPTG,诱导表达4h。在此条件下,摇瓶中rhTum-5-NGR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0.1%,光密度为5.94,生产能力为2.38,较优化前(0.82)提高了1.9倍。结论构建的工程菌发酵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为肿瘤新药rhTum-5-NGR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魏蔚刘萍白斌邓楠申烨华张英起
关键词:重组大肠杆菌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