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英民

作品数:17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镇痛
  • 4篇肾上腺
  • 4篇肾上腺素
  • 4篇手术
  • 4篇术后
  • 4篇麻醉
  • 3篇异丙酚
  • 3篇异丙酚麻醉
  • 3篇硬膜
  • 3篇硬膜外
  • 3篇右美沙芬
  • 3篇术后镇痛
  • 3篇罗哌卡因
  • 3篇美沙芬
  • 3篇芬太尼
  • 3篇丙酚
  • 2篇腰麻
  • 2篇诱发电位
  • 2篇术前
  • 2篇去甲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解放军总医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张英民
  • 5篇贺赛琳
  • 5篇岳云
  • 5篇李平
  • 5篇郝建华
  • 4篇郝建华
  • 3篇刘苏
  • 3篇孙雪峰
  • 3篇孙雪峰
  • 3篇李萌萌
  • 2篇郭徽
  • 2篇苏小军
  • 2篇苏小军
  • 2篇刘甦
  • 2篇陈小光
  • 2篇张锦荣
  • 1篇翁立新
  • 1篇郭徽
  • 1篇付小兵
  • 1篇李琳

传媒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年份

  • 6篇2005
  • 9篇2004
  • 2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蛛网膜下腔罗哌卡因产妇分娩的最低镇痛剂量被引量:15
2005年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起效迅速而且能持续镇痛,是分娩镇痛常用的方法.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是分娩镇痛中常用的腰麻药物.Stocks等报道蛛网膜下腔布比卡因产妇分娩的第一产程的最低镇痛剂量(MLAD)为1.99 mg(95%可信区间1.71~2.27 mg).本研究拟采用序贯法确定蛛网膜下腔罗哌卡因国人分娩的MLAD.
孙雪峰邓雁虹刘甦张英民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剂量腰麻
右美沙芬对术后硬膜外镇痛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术前肌注右美沙芬(DM)对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影响.方法:40 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 20 例.实验组术前 30 分钟肌注右美沙芬 20 mg,对照组肌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待疼痛VAS评分2~3分时开始硬膜外镇痛.观察使用镇痛泵后2h、4h、6h、24h、48h镇痛药用量、疼痛及情绪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疼痛VAS评分及硬膜外镇痛药消耗量低于B组,A组情绪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4~48h,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肌注右美沙芬20mg可以明显提高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苏小军郭徽郝建华张英民
关键词:右美沙芬VAS肌注术后硬膜外镇痛术前评分
预先给予小剂量维库溴铵对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
2003年
李平苏小军郝建华刘苏陈小光张英民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皮质醇
育亨宾对异丙酚麻醉中大鼠海马去甲基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大鼠异丙酚麻醉与中枢神经系统海马去甲基肾上腺素 (NA)的释放以及α2 NA受体抑制剂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中枢性NA机制在异丙酚麻醉中发生的作用 .方法 :选择 2 0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分为A ,B 2组 ,每组 1 0只 .A组 :微量泵以 1 0mg/(kg·h) ,6 0mg/(kg·h)的速度依次各静注 4 5min ,停止静注异丙酚直至动物清醒 .B组在输注异丙酚的同时腹腔内注射育亨宾 0 .5mg/kg ,余和A组相同 .采用微透析技术分别测定异丙酚麻醉前、中及苏醒期的大鼠海马区细胞外液的NA释放值 .结果 :A组和B组 ,NA的释放在整个麻醉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其中B组的NA的释放量在整个麻醉过程中的变化波动较大并呈升高的趋势 ,最高为 (0 .1 9± 0 .0 2 ) μg/1 5min ,最低为 (0 .1 3± 0 .0 3) μg/1 5min ;而A组NA的释放量在整个麻醉过程中的变化则较平稳 ,最高为 (0 .1 6± 0 .0 1 ) μg/1 5min ,最低 (0 .1 4± 0 .0 2 ) μg/1 5min .结论 :异丙酚麻醉抑制海马区NA的释放 。
贺赛琳张英民岳云陈小光郭徽刘苏
关键词:海马微透析异丙酚育亨宾去甲基肾上腺素
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皮肤生长促进作用的比较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比较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a FGF)促进大鼠皮肤生长的作用。方法 将 2 mm× 2 mm的新生大鼠皮肤分别接种在含有 1、10和 10 0 μg/ L 3种不同浓度的改构型 a FGF和野生型 a FGF与体积分数为 10 %小牛血清的 Dulbecco改良 Eagle培养基中培养 4 d,然后测定生长后皮肤的面积。结果 空白对照组的皮肤面积为 ( 2 .96± 1.12 ) mm2 ,浓度为 1、10和 10 0 μg/ L 改构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 1.4、1.5和 1.3倍 ,而 3种不同浓度的野生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 1.5、3.2和 1.6倍。与其他组相比 ,只有浓度为 10μg/ L野生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显著升高 ( P<0 .0 5 )。结论 改构型 a FGF对皮肤生长无显著刺激 ,其作用效果明显低于野生型 a FGF。
赵京禹付小兵陈伟孙同柱郑曙云翁立新张英民
关键词: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野生型皮肤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大鼠脑微透析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被引量:1
2004年
贺赛琳岳云张英民郝建华郭徽盛志勇
关键词:海马脑内微透析去甲基肾上腺素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的可行性。方法 将 3 0例拟在CSE下行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组给予罗哌卡因 15mg ,RF组给予罗哌卡因 7.5mg +芬太尼 2 0 μg。两组均配成重比重液 3ml。观察两组运动及感觉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感觉阻滞程度无显著差异。RF组运动阻滞程度明显低于R组。RF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稳定 ,不良反应少于R组。结论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CSE可以提供完善的感觉阻滞 ,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适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
苏小军李平秦雪丽张英民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
术前肌注右美沙芬对全麻术后镇痛芬太尼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术前应用右美沙芬 (dextromethorphan ,DM )对全麻术后镇痛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0例ASAⅠ~Ⅱ级 ,拟在全麻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DM组 ,术前 30min分别肌注 4ml生理盐水或DM 2 0mg。术后应用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 (PCIA)。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 ,术后 1、2、4、2 4、4 8h的疼痛评分 (VAS) ,镇静评分 (OAA/S) ,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从手术结束到患者首次要求镇痛的时间 ,DM组 (35 38±10 5 6 )min ,比对照组显著延长 [(12 80± 5 72 )min](P <0 0 1)。DM组术后 4 8h内芬太尼的总用量 (0 4 2± 0 10 )mg ,显著低于对照组 [(0 81± 0 0 9)mg](P <0 0 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DM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10 %和 30 % (P <0 0 5 )。结论 全麻下施行腰椎手术 ,术前 30min肌肉注射DM2 0mg ,可为患者提供超前镇痛 ,延长术后第一次要求镇痛的时间 ,减少术后 4
李萌萌郭正纲张锦荣郝建华张英民
关键词:术前肌肉注射右美沙芬术后镇痛芬太尼腰椎手术
不同剂量右美沙芬对术后镇痛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2005年
目的比较3种不同剂量右美沙芬术前肌注对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中芬太尼用量的影响,从而确定合适的右美沙芬剂量。方法8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沙芬10mg(DM10组)、20mg(DM20组)、40mg(DM40组)和对照组(CON组),麻醉诱导前30min肌肉注射相应剂量的右美沙芬。术后4、24、48h随访患者,记录芬太尼用量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和OAA/S镇静评分。结果各组术后镇痛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DM20组和DM40组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M10组,但是DM40组与DM20组相比并没有更显著的优势。结论术前肌注右美沙芬可以减少术后镇痛芬太尼的用量,20mg可能是比较合适的剂量。
孙雪峰陈晓光李琳李萌萌郝建华张英民
关键词:右美沙芬术后镇痛芬太尼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唤醒过程中的变化
2005年
目的:观察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唤醒过程的变化,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对体动反应和术中记忆的意义。方法:15例择期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病例,采用异丙酚-氧化亚氮复合麻醉。用A-line监护仪监测麻醉和唤醒过程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结果:麻醉诱导前基础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为78.7±14.3。麻醉过程中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最高值为35.2±14.2,最低值10.3±3.6,平均值21.9±3.9。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存在较大的自身波动。唤醒试验中停药即刻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为18.7±6.3,自主体动时27.7±8.4,指令活动时71.3±16.3。自主活动时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与最高值和平均值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并不能预示体动反应。指令活动时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显著高于麻醉过程中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提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可以很好地预示指令活动。所有患者对术中唤醒过程都没有记忆,表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不能特异地预示术中知晓。结论:尽管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本身有较大的波动,但是可以很好的预示指令活动的出现,因此可以反映麻醉恢复期患者意识的恢复,但是实验中未发现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对体动反应和术中记忆具有预示意义。
孙雪峰郝建华张英民刘甦
关键词:脊柱侧凸记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