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玲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3篇动脉介入
  • 3篇动脉介入治疗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途径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桡动脉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经桡动脉
  • 2篇经桡动脉介入
  • 2篇经桡动脉介入...
  • 2篇梗死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1篇动脉病变

机构

  • 6篇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6篇张艳玲
  • 4篇王世宏
  • 2篇郭文忠
  • 2篇赵冰
  • 2篇田新利
  • 2篇徐威
  • 1篇张桂珍
  • 1篇付晓红
  • 1篇张健
  • 1篇王茜
  • 1篇刘星
  • 1篇石宇杰
  • 1篇谭琛
  • 1篇徐泽昌
  • 1篇路敏
  • 1篇崔俊玉
  • 1篇牛丽丽
  • 1篇刘勉

传媒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经肱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肱动脉途径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组(n=50例)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组(n=50例)。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和曝光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和费用。结果经肱动脉途径和股动脉的手术成功率均为98.00%。两组的透视时间分别为(7.89±3.51)min和(7.88±3.43)min,手术时间分别为(42.9±9.2)min和(42.5±9.1)mi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经股动脉途径组相比,经肱动脉组的穿刺部位并发症较低(P<0.05),平均住院时间较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也较低(P<0.01)。结论对于不适合经桡动脉途经治疗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可以首选经肱动脉途径PCI治疗。
王世宏张艳玲郭文忠付晓红赵冰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强力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对比观察强力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其是否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方法:对89例诊断为AMI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A组...
王世宏田新利张艳玲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82)。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0.4μg/(kg.min),30 min后以0.1μg/(kg.min)维持,持续48~120 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6 h及30d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6 h及30 d后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2.4%和6.1%对照组分别为:12.2%和18.5%,两组患者36 h及30 d MACE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及显著血小板减少。结论 NSTE-ACS患者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MACE的发生率,但增加轻微出血的发生率。
张健石宇杰崔俊玉牛丽丽张艳玲谭琛郭文忠徐威路敏赵冰刘勉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盐酸替罗非班不稳定型心绞痛
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比观察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其是否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方法对89例诊断为AMI的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AMI经皮股动脉途径直接PCI患者,83例采用手压股动脉止血(B组),80例采用缝合器止血(c组)。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和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MACE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B、c组明显高于A组(P〈0.01),而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B组。结论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行急诊PCI治疗AMI的疗效与经股动脉组相当,而出现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比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PCI组(包括手压和缝合器组),因此在强化抗栓治疗下,可以考虑将经桡动脉作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
王世宏田新利张艳玲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经股动脉途径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
大剂量氯吡格雷对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 研究大剂量氯吡格雷用于选择性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确诊冠心病并接受择期PCI的患者173例,分成氯吡格雷强化组(波立维600 mg,87例)和氯吡格雷标准组 (波立维300 mg,86例).PCI治疗前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波立维600 mg和波立维300 mg治疗;PCI术后每日分别给予150 mg和75 mg,共 7 d;以后均服用波立维75 mg至1年以上.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氯吡格雷强化组和氯吡咯雷标准组达到的完全血运重建率分别为93.8% 和 87.2%(P<0.05);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分别为2.0%和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出血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比1.7%,P>0.05).结论 氯吡格雷强化组PCI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氯吡格雷标准组.
王世宏张艳玲王茜徐威
关键词:大剂量氯吡格雷冠状动脉疾病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孤立性房颤与高血压房颤患者左心重塑对比
2005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发的房颤和孤立性房颤患者左室质量等重塑状况异同及其意义。方法:房颤和(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排除对心脏有影响的其他疾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无房颤组(EH组)、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组(EHAF组)和孤立性房颤组(LAF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横径、左房前后径、左房长径、左房面积、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计算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比值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EH组入选446 例,EHAF组78例,LAF组38例。EHAF组IVST和PWT均明显大于EH组和LAF组(p<0.05和p<0.01),EH组IVST和PWT也大于LAF组(p<0.01和p<0.05)。EHAF组左房各内径和面积均明显大于LAF组和LH组(p<0.01),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EHAF组LVMI明显大于LAF组和LH组(p<0.01和p<0.05),LAF组和LH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发房颤者左室肥厚程度明显重于不伴房颤者。左房扩大、左室肥厚性重塑与孤立性房颤的关系不如与高血压房颤密切,孤立性房颤发生的危险因子不同于高血压房颤。
徐泽昌张艳玲刘星张桂珍
关键词:孤立性房颤房颤患者左室后壁厚度LVMI肥厚程度左房扩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