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霞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春季季风间期巽他陆架和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于2013年3-5月通过走航取样分别对巽他陆架和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浮游植物叶绿素a生物量和群落结构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巽他陆架生物量较低,叶绿素a浓度平均值为(0.083±0.043)μg/L,爪哇海的SS4站位生物量最低,仅为0.014μg/L,浮游植物粒级组成上主要以Pico-级为优势,占80%以上;马六甲海峡自西北至东南存在明显的盐度梯度,在盐度最低的SM5站,叶绿素a生物量最高,达到1.080μg/L;马六甲海峡站位叶绿素a浓度平均值为(0.433±0.315)μg/L,同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动较大。在海峡西北的SM1-SM4站与巽他海峡类似,主要以聚球藻为优势类群,Pico-级浮游植物占60%~80%;在生物量最高的SM5站,同样以聚球藻为优势类群,而在海峡东南段的SM6和SM7站,虽然叶绿素a浓度相对于SM5略有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其他马六甲海峡站位和巽他陆架站位,此两个站位硅藻比例明显升高,均可达20%以上。从优势类群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和营养浓度的相关性可以看出,研究海区叶绿素a生物量与水体盐度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0),说明陆源输入对研究海区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影响。另外,硅藻生物量也与磷酸盐浓度(p〈0.050)和硅酸盐(p〈0.010)浓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聚球藻在浮游植物群落中的优势度会受到陆源营养盐输入的影响而降低,但仍然是整个研究区域最优势的浮游植物类群。
- 王磊王磊冷晓云王东晓王东晓张翠霞
- 关键词:浮游植物巽他陆架马六甲海峡
- 秋冬季东海陆架区浮游纤毛虫的生态分布特点被引量:4
- 2011年
- 于2006年11月19日至12月23日(秋季)和2007年2月22日至3月11日(冬季)在东海陆架区(25°—33°N,120°—127°30′E)的6个断面(E1-E6)调查分析了浮游生活的寡毛目纤毛虫的生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秋季纤毛虫丰度为0~1 795个/dm3,生物量(C)为0~2.36μg/dm3;冬季纤毛虫丰度为0~22 695个/dm3,生物量(C)为0~10.87μg/dm3。秋季在外陆架区和中陆架区纤毛虫丰度与生物量高于内陆架区,冬季中陆架区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高于外陆架区和内陆架区。纤毛虫水柱丰度和水柱生物量高值秋季时出现在靠近外陆架北部的E2断面和南部E5断面,冬季出现在北部断面陆架中心位置。秋季和冬季纤毛虫主要分布在水体中上层。丰度上,两个季节都是无壳纤毛虫占优势;生物量上,秋季砂壳纤毛虫对生物量的贡献大于无壳纤毛虫。ESD(Equiva-lent Spherical Diameter)为10~20μm的小型纤毛虫分别占秋季和冬季纤毛虫丰度的63%和82%。与已有的资料对比发现,东海陆架区浮游纤毛虫的生态分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 张翠霞张武昌赵楠肖天
- 关键词:纤毛虫浮游生物生态分布东海陆架
- 一种获取地下咸水中碘浓度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的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咸水碘迁移富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搜集整理待研究区域的水文地质资料,并结合野外钻井获得的勘察信息,分析研究区的地质背景;讨论确定布设点位具体经纬度与自然地理状况;现场记...
- 李海明王锡玉李梦娣张翠霞苏思慧肖翰
- 北大港水库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 2023年
- 天津北大港水库水质存在咸化问题,水质咸化可能会导致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发生显著变化。为探究水质咸化条件下水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于2021年12月在北大港水库采集表层、中层和底层的水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北大港水库不同深度及上下游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探究溶解性总固体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大港水库的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质量浓度在表层、中层和底层存在差异,下游高于上游。微生物的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超过50%。优势菌属是Clade_Ⅲ未定属(相对丰度1.10%~72.72%)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相对丰度0.32%~20.09%),Clade_Ⅲ未定属的相对丰度上游高于下游,黄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表层高于中层和底层。上游水体表层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中层、底层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下游在不同深度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不显著,中层和底层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相似性。Chao1和Shannon指数表现出表层<中层<底层,下游略高于上游,微生物Alpha多样性指数随TDS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科水平上,Clade_Ⅲ能够耐受较高的盐度,但当TDS质量浓度>3000 mg/L时其丰度降低。
- 谢钰环李海明张翠霞张翠霞苏思慧
- 关键词:北大港水库多样性
- 夏季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群落被引量:4
- 2016年
- 根据2014年8月至9月于珠江口至南海中部断面(18°00′-22°00′N,114°00′-116°00′E)的南海北部海域进行采样调查,并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群落分析。共发现微型浮游动物142种,隶属于2门44属,其中砂壳纤毛虫28属78种,占所有发现物种数的54.93%;寡毛类纤毛虫14属59种,占所有发现物种数的41.55%。优势类群为:拟卡金斯急游虫(Strombidium paracalkinsi)、具沟急游虫(Strombidium sulcatum)、维尔伯特急游虫(Strombidium wilberti)和无节幼体(nauplii)。调查区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介于11.43959.35ind/L之间,平均值为264.99ind/L。微型浮游动物垂直分布总体特点是密集区位于50m水层,50m水层之下丰度逐渐减少。表层微型浮游动物丰度高值区位于J5—I1站位之间。断面的香农-威纳指数范围在0.92-4.18之间,平均值为2.77;均匀度指数在0.63-1之间,平均值为0.87。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连续追踪站位的调查发现,上层水体微型浮游动物群落丰度随着时间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层水体相对较平缓。微型浮游动物昼夜的垂直丰度变化与叶绿素浓度昼夜变化大致相符。
- 李灼孙军刘海娇薛冰张翠霞张锐
- 关键词: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南海北部
- 植物与微生物协同净化黑臭水体的脱氮性能被引量:2
- 2022年
- 该研究通过在室内模拟黑臭水体,建立苦草和梭鱼草独立与混合生态浮床,研究微纳米曝气条件下植物和微生物协同净化黑臭水体的脱氮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并探讨黑臭水体脱氮性能与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苦草组、梭鱼草组和混合组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97.83%、98.18%、98.33%,对总氮的去除率为62.38%、72.24%、62.27%,三者都高于对照组。植物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不明显,水体微生物和生物膜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脱氮的主要途径。第12天、第31天水体和定植棉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Dependentiae菌门;优势的黄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红杆菌属等都属于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定植棉生物膜的物种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都明显高于第12天和第31天的水体微生物群落,水体微生物和种植棉生物膜的优势菌属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实验后期,化学需氧量浓度是影响水体脱氮效果的重要因素。
- 鲁翠翠蔡文倩张翠霞张翠霞凌晨白晓琴
- 关键词:生态浮床脱氮微孔曝气微生物群落结构黑臭水体
- 海洋浮游生态系统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生态功能被引量:27
- 2009年
- 小型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指有多少能量通过小型浮游动物传递到桡足类,从而比较沿"浮游植物→中型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细菌→小型浮游动物→中型浮游动物"两条食物链到达中型浮游动物的能流大小。为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研究各个能流路径的传递效率,即能量在各个营养级(初级生产——小型浮游动物,细菌生产——小型浮游动物,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率,小型浮游动物——中型浮游动物)的传递效率。综述了国内外对上述营养级传递效率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的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被小型浮游动物摄食的比例平均为每天60%~75%,大大高于桡足类对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每天10%。海洋浮游细菌的二次生产力相当于初级生产力的30%。其中80%~180%被小型浮游动物摄食。小型浮游动物的毛生长率为30%~40%,生产力是初级生产力的21%~34%。在西班牙西北部沿海,桡足类每天摄食2%~51%小型浮游动物生产力。因此,桡足类通过微食物网摄食的能量是初级生产力的0.4%~17%,与桡足类摄食初级生产的10%处于同一量级。不考虑碎屑提供的能流,小型浮游动物对桡足类饵料的贡献为20%以上,甚至可高达50%。
- 张武昌张翠霞肖天
- 关键词:小型浮游动物
- 不同氮磷营养条件对中肋骨条藻和球等鞭金藻生长及元素组成的影响
- 2024年
- 为了探究氮磷比(N/P)失衡和不同藻种对海洋微藻的生长和元素组成及营养利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正常条件(f/2培养基)、低N/P条件(氮限制)和高N/P条件(磷限制)下,连续培养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两种微藻各15 d,培养过程中测定了两种微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藻细胞的元素含量(C、N、P)和化学计量比,以及培养液中无机盐的含量。结果表明:氮限制条件促进两种微藻的增殖,而磷限制条件抑制了两种微藻增殖;营养失衡不利于藻细胞叶绿素a的积累;在不同N/P条件下两种藻的C含量变化较小,而随着时间推移,两种藻细胞的N和P元素含量均有所降低,且在两种藻细胞的高N/P组中N含量均达到最高,不同N/P条件对细胞N元素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两种藻细胞在低N/P组和高N/P组中的P含量均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藻种对细胞C元素和P元素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中肋骨条藻在高N/P组和低N/P组的C/N值、在低N/P组的C/P值以及在高N/P组的N/P值均同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球等鞭金藻在三种条件下的各元素比值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同N/P条件只对细胞N/P值有极显著影响;氮限制增加了NO_(3)^(-)-N的利用率,磷限制降低了NO_(3)^(-)-N的利用率,而这两种营养失衡均对藻细胞利用PO _(4)^(3-)-P的影响很小。
- 凌晨付发武张翠霞张翠霞金书言刘小芳张守庆鲁翠翠
- 关键词:中肋骨条藻球等鞭金藻
- 一种室内曝气下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修复污染水体的反应装置、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一种室内曝气下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修复污染水体的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透明塑料箱、打孔聚苯乙烯泡沫板、聚氨酯定植棉、塑料隔板、沉水植物苦草定植篮和曝气管,所述透明塑料箱沿水平方向设置,该透明塑料箱呈顶部开口的中...
- 张翠霞鲁翠翠王军强凌晨
- 南海北部大型砂壳纤毛虫的水平分布被引量:8
- 2010年
- 2007年10月在南海北部设置13个断面(82个站位),调查大型网采(孔径76μm)砂壳纤毛虫的丰度、生物量和种丰富度。调查发现砂壳纤毛虫7属,22种,南海新纪录7种;其中Tintinnopsis(拟铃虫)最多,共10种,Codonellopsis(类铃虫)次之,共6种。砂壳纤毛虫总丰度为0—41 768ind·m-3,平均为(2 851±7 244)ind·m-3,生物量为0—609.92μg·m-3(以碳含量计算,下同),平均为(42.75±110.80)μg·m-3;76.83%站位的砂壳纤毛虫丰度低于1 000ind·m-3。砂壳纤毛虫生物量与丰度分布的总体趋势为近岸高且站位间差异大,远洋低且站位间差异小。所采集种类集中分布于雷州半岛以东的近岸浅水区,此区水文状况为高温低盐,高叶绿素a浓度(Chl a);不同种的分布规律不同,多呈斑块状分布。各站位种的丰富度为0—12,水平分布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规律;砂壳纤毛虫的丰度、生物量以及种丰富度与Chl a浓度均为正相关关系;Tintinnopsis schotti和Tintinnopsis radix为优势种。
- 丰美萍张武昌张翠霞肖天李超伦
- 关键词:砂壳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南海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