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椎体
  • 12篇成形术
  • 11篇椎体成形
  • 11篇椎体成形术
  • 8篇椎体成形术治...
  • 8篇经皮椎体成形
  • 8篇经皮椎体成形...
  • 6篇经皮椎体成形...
  • 4篇疏松性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4篇骨质疏松性
  • 3篇压缩骨折
  • 3篇肿瘤
  • 3篇疗效
  • 3篇骨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症状
  • 2篇症状性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亚琛工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八五...

作者

  • 14篇张继
  • 13篇吴春根
  • 12篇顾一峰
  • 11篇程永德
  • 9篇李明华
  • 5篇朱雪娥
  • 2篇王涛
  • 1篇刘孝萍
  • 1篇李成州
  • 1篇周兵
  • 1篇王革芳
  • 1篇史丽娜
  • 1篇张惠缄
  • 1篇胡晓晖
  • 1篇王卫国
  • 1篇何煜

传媒

  • 1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骶椎成形术被引量:3
2008年
经皮骶椎成形术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衍生技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向骶骨的病变处注入骨水泥,可以稳定椎体,增强椎体强度,减轻甚至完全缓解患者疼痛。该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骶尾部病变致难治性疼痛,该法创伤小、安全可靠。该文就经皮骶椎成形术定义、术前影像学检查、适应证与禁忌证、技术要点、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张继吴春根程永德
关键词:脊柱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髓瘤(6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变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能否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变常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多发性脊髓瘤患者共19个椎体(胸椎10个、腰椎9个)在DSA监视下行PVP术的术后疗效,其中5个椎体已发生压缩性骨折。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疼痛情况,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在术后第一天疼痛缓解不显著(P>0.05),术后一周疼痛缓解显著(P<0.05)。5个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个椎体发生下椎间盘渗漏,1个椎体发生硬膜外渗漏,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平片复查均未见手术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或进一步塌陷(术前已发生压缩性骨折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髓瘤的有效方法,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考虑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变的常规治疗手段。
吴春根张继顾一峰李明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椎体成形术放射学介入性
椎间盘摘除术联合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联合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患者,其中单纯PLD组39例,联合IDET组48例,术后观察、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3年,平均25个月,两组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有改善,联合组较单纯组明显(P<0.01)。治疗有效率(按Macnab标准):PLD+IDET组为87.5%,PLD组为76.9%,两组无明显差别(P>0.01)。结论PLD联合IDET与单纯PLD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疗效,联合组术后腰腿痛缓解较单纯组明显,两组术后长期功能恢复差异不显著。IDET有助于短期内减轻术后腰腿痛。
朱雪娥吴春根张继顾一峰程永德李明华
关键词: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椎间盘突出症
症状性椎体血管瘤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疗效评估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44个椎体)PVP治疗的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29例(82.9%)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胸、腰背部疼痛。6例(17.1%)患者合并病理性骨折,除患处疼痛外,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nlog scale,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第3~6个月行门诊随访,术后6个月以后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 35例患者44个病变椎体,骨水泥用量1.5~11.0 ml,平均5.5 ml。其中5个(11.3%)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个(4.5%)椎体发生椎间盘渗漏。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或者其他较严重的并发症。术前VAS评分平均为6.8±1.1,术后VAS评分平均为2.6±0.7,两者比较P<0.05,术后疼痛缓解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VP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并发症少,长期随访效果明确。
刘孝萍吴春根李明华顾一峰张继史丽娜何煜
关键词:椎体血管瘤症状性经皮椎体成形术
前外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颈椎4~7肿瘤性病变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前外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下段颈椎肿瘤的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2008年共治疗16例中下段颈椎肿瘤患者,其中转移瘤12例,骨髓瘤3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穿刺入路采用前外侧穿刺法,所有患者均在X线透视引导下完成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共穿刺和注射21个C4~C7段椎体,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技术成功率100%。16例疼痛都得到了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平均7分,降低到术后平均1.7分,颈椎运动功能优良。结论前外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中下段颈椎椎体肿瘤微创方法。
吴春根Dieter E.Apitzsch程永德顾一峰张继王涛周兵李明华
关键词:放射学介入性经皮椎体成形术颈椎肿瘤
颈椎2~7椎弓根的测量对后入路椎体成形术的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为颈椎C2~C7后入路椎体成形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CT下测量上海地区成人C2~C740例,测量项目为颈椎左右椎弓根的横径及上下径。结果C2~C7椎弓根左右径为(5.13±1.13)mm,上下径为(6.61±1.23)mm。结论本文数据测量为颈椎椎体成形术选择新的入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朱雪娥吴春根顾一峰李成州张继程永德
关键词:颈椎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转移瘤的应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例(31个椎体)T1~T4水平的转移性肿瘤的PVP资料,其中9个T1椎体、7个T2椎体、8个T3椎体和7个T4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d和1个月的疼痛程度。分析上胸椎PVP穿刺技术、骨水泥注射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骨水泥分别在T1、T2、T3和T4椎体注入1.7~2.8ml、1.8~3.2ml、1.7~3.1ml和1.6~3.1ml,平均(2.4±0.8)ml。术后疼痛缓解率为100%。术前VAS为7.2±2.0,术后3dVAS为2.5±2.3(P<0.01),术后1个月VAS为2.2±2.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外渗,包括5个椎旁渗漏,3个静脉渗漏,3个椎旁软组织渗漏,2个硬膜外渗漏。除1例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他未发生严重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结论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安全、有效。
顾一峰吴春根张继王涛王卫国程永德
关键词:胸椎肿瘤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疼痛缓解、日常功能恢复情况及其规律;探讨该技术对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探讨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和分布类型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术后脊柱再发骨折的发生率...
张继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高度
文献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远期疗效。方法17例患者19处椎体血管瘤,13处椎体无压缩骨折,6处椎体已发生压缩骨折。17例患者均诉不同程度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5例发生压缩骨折的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陷(4例)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在DSA监测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5.8±8.7)个月。结果19处血管瘤椎体PVP均获得成功,术中每个椎体注射PMMA2~6ml,4例发生椎旁渗漏,2例发生硬膜外渗漏,但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1例椎体其上椎间盘发生渗漏。短期随访显示17例患者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2例神经根或脊髓受压患者症状消失,其余3例患者症状仍存在。长期随访示2例患者疼痛加剧,系邻近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引起。结论PVP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远期疗效可靠。
张继吴春根程永德顾一峰朱雪娥李明华
关键词:血管瘤椎体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并存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并与单纯性(不合并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以分析椎体内裂隙样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PVP治疗95例患者、176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本组研究中除外多节段骨折、合并肿瘤病史、影像资料不全和术后随访不配合患者。入选43例分A、B两组,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裂隙样变患者为A组,25例无椎体内裂隙样变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术前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分析两组术后1周局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与B组术后1周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明显(P<0.05);两组间术后1周疼痛缓解的程度和日常活动功能改善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水泥外漏发生率相似(P>0.05),但两组间骨水泥外漏类型分布有差异(P<0.05)。结论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椎体内裂隙样变对PVP的止痛疗效、功能改善与骨水泥外漏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对骨水泥的外漏类型有一定影响。
朱雪娥吴春根张继程永德顾一峰胡晓晖李明华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