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见
- 作品数:20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重建个体文化身份的困惑被引量:1
- 2012年
-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作为黑人文学的最新代言人,托妮·莫里森的作品继承并超越了传统黑人文学作品纯粹“黑人性”的描述,把作品提高到一个新的维度,即通过论述黑人个体的命运进而关注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失落和异化肆虐的今天,个体如何重建自己的文化身份。
- 张秀见田猛
- 关键词:文化身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美国作家黑人文学莫里森
- 美国二战前后的意识形态控制及其启示——以联邦调查局对好莱坞的监控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美国十分重视大众传媒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前苏联的崛起,出于对面临颠覆的恐惧,以及对电影业地位的重视,美国联邦调查局对好莱坞展开了全面监控与调查,以维护美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冷战及后冷战时期,影视业则成为美国输出其价值观的有力工具。对中国而言,要重视对影视文化的意识形态管控,同时也要防范美国影视文化对中国价值观输出的潜在威胁。
- 张秀见
- 关键词:意识形态控制
- 论《最蓝的眼睛》中身体破损意象的双重性
- 2007年
- 托妮.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中通过描绘不同黑人的命运,对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黑人个体的失落和异化问题予以深刻的关注。其主要以身体破损意象为表征,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分析,阐明了这一意象的双重含义:它既意味着失落和异化,也意味着对失落和异化的反抗。通过反抗,托妮.莫里森提出了黑人个体尤其是黑人女性重建自我身份的主张,即获得自己的话语权并打破白人主流文化的神话。
- 张秀见
- 关键词:英美文学异化双重性
- 从俄国结构主义视角评析《李尔王》(英文)被引量:1
- 2001年
- 俄国结构主义理论对莎士比亚名篇《李尔王》的评析 ,重点强调其“纯文学性” ,而“纯文学性”是通过defamiliarization得以实现的。本文重在用defamiliarization从四个方面对《李尔王》进行剖析 。
- 张秀见
- 关键词:《李尔王》纯文学DEFAMILIARIZATION
- 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关于二战爆发前夕前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长期以来史学界褒贬不一。争论焦点在于该条约与二战的爆发是否有直接关系上。事实证明,二战的爆发与德国的野心及英法的绥靖政策间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苏德条约客观上虽促使二战提前爆发,但它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张秀见
- 关键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人性中的“动物性”——评《土生子》中自然主义的表现被引量:1
- 2006年
- 著名作家理查德.赖特在美国享有“美国黑人文学之父”的美誉,其名著《土生子》是美国黑人文学只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式的作品。赖特在小说中用自然主义的视角,以环境决定论为依据,采用返祖式发展情节等方法分析小说《土生子》中的主要人物比格.托马斯暴虐性格形成的原因和他的暴力行为对其完整人格的形成及精神解放的意义。
- 刘黎张秀见
- 关键词:《土生子》自然主义人性动物性
- 缺席与在场转换——论生态女性主义关于主体身份的批评被引量:1
- 2020年
- 本文首先分析了女性与自然的共同境遇,生态女性主义对西方传统哲学的统治逻辑的批判,基于其背后根源的探讨,进而对自由派的非批判性的平等二元论,激进派的彻底逆转二元论,深层生态认为的人与自然同一性都一一进行了深层反思。
- 王娟张秀见
- 关键词:生态女性
- 走不出的困惑
——从美国黑人文学中看美国黑人为自由而抗争的三个阶段
- 从第一批黑人被掳掠到美洲大陆开始,时间已过去一百多年。回首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一部写满了美国黑人辛酸与凄凉的伤心史。也是一部美国黑人为自由和平等而进行抗争的血泪史。这种永不停息的抗争亦成为美国黑人文学永恒的主题。 ...
- 张秀见
- 走不出的困惑
- 从第一批黑人被掳掠到美洲大陆开始,时间已过去一百多年。回首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一部写满了美国黑人辛酸与凄凉的伤心史。也是一部美国黑人为自由和平等而进行抗争的血泪史。这种永不停息的抗争亦成为美国黑人文学永恒的主题。本文即...
- 张秀见
- 关键词:美国黑人美国黑人文学
- 文献传递
- 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地域特色——以第三代陕西作家小说创作为例
- 2012年
- 虽然第三代陕西作家们在小说的写作风格、创作主题等方面都各有特色,但在他们的作品中却可寻到一个共同的脉络,那就是独特的语言魅力。其中深具口语化色彩的叠音字的运用、各种带有地域特色的名词、动词的运用以及形象的民间熟语的运用等,都令其作品达到了方言、地域文化和修辞间的和谐统一,从而呈现出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 张秀见刘黎
- 关键词:地域文化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