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田

作品数:10 被引量:8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药
  • 4篇国医
  • 4篇国医大师
  • 3篇药学
  • 2篇学术
  • 2篇伤寒
  • 2篇伤寒论
  • 2篇思想传承
  • 2篇中药调剂
  • 2篇中药煎煮
  • 2篇五味子
  • 2篇麻黄
  • 2篇煎药
  • 2篇煎药机
  • 2篇煎煮
  • 2篇《伤寒论》
  • 2篇传承
  • 1篇地黄
  • 1篇地塞米松
  • 1篇性关节炎

机构

  • 10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卫生学校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和平里...
  • 1篇北京中医药学...

作者

  • 10篇翟华强
  • 10篇张田
  • 6篇李睿
  • 5篇田伟兰
  • 3篇袁一平
  • 3篇郭兆娟
  • 2篇王晓霞
  • 2篇贾晓玉
  • 1篇邓娟
  • 1篇张小娟
  • 1篇孙文燕
  • 1篇王威
  • 1篇刘童
  • 1篇李丝雨

传媒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传承的国医大师金世元熟地黄调剂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通过整理《本草纲目》对熟地黄炮制历史源流、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记载,对比分析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理论认识及相关实践操作,以继承和发展熟地黄临床调剂技术。在分析过程中,以"熟地黄"、"炮制方法"、"临床应用"、"李时珍"、"金世元"、"调剂技术"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系统梳理《神农本草经》、《本草图经》、《本草纲目》、《景岳全书》相关古籍,归纳熟地黄炮制及功效的历史沿革;金世元教授注重熟地黄的临床调剂技术,包括熟地黄性状辨别技术、临床炮制技术、处方审核技术、处方应付技术、发药交代技术、临床煎煮技术、采购管理技术和贮存养护供应技术。通过整理考证得知,《本草纲目》对熟地黄炮制的历史源流、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载;熟地黄蒸制方法始载于《金匮要略》,李时珍非常注重熟地黄"九蒸九晾"的炮制方法,并在临床应用方面将其与生地黄、鲜地黄区分开来。金世元教授发展完善了熟地黄的临床调剂技术,以其自身"精药通医"的知识结构传承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为熟地黄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药学服务。
郭兆娟翟华强袁一平张田李睿孔李婷贾晓玉
关键词:熟地黄药学服务
基于煎药机参数分析的中药煎煮规范化思考被引量:13
2016年
系统回顾了目前中药煎药机的煎煮压力、煎煮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和煎煮温度等5个参数的研究现状,通过3个现状的比较分析了煎药机和传统煎煮方法的优劣不同,旨在从中药的有效成分、质地、服药人群和实际工作情况等4个方面提出对中药煎煮规范化的思考。
李睿翟华强田伟兰张田李丝雨邓娟
关键词:中药煎煮煎药机
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浅析麻黄九项调剂关键技术被引量:4
2015年
为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金世元的学术经验,现对麻黄的九项调剂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梳理。通过文献搜索、名师访谈、技术调查以及实践操作等方式,分析梳理麻黄的九项调剂关键技术。中药调剂的九项关键技术包括中药性状辨识技术、中药临床炮制技术、中药处方审核技术、中药处方应付技术、中药发药交待技术、中药临床煎煮技术、中药调剂供应技术、中药采购管理技术、中药贮存养护技术。中药调剂的九项关键技术对系统全面的继承发展中药调剂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张田翟华强金世元
关键词:中药调剂麻黄
《伤寒论》方药升降浮沉的运用规律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伤寒论》方药升降浮沉的运用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古籍中关于中药药性升降浮沉理论的内容。收集《伤寒论》中113个处方,通过对处方的六经辨证和八法属性的归纳和分析,判断处方升浮或沉降的性质,详细具体的阐述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是如何运用方药升降浮沉的药性的。结果:《伤寒论》中升浮方的比重较大占47.8%,40.7%的经方为沉降方,11.5%为中性方。结论:《伤寒论》中方药升降浮沉的运用规律可以指导临床用药。
张田翟华强
关键词:升降浮沉伤寒论六经辨证
中医药分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性功效初步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通过文献查阅及整理,分析中医药分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常用中药的药性特点和功效主治。方法借鉴循证医学的思路与方法,对RA按活动期用药和稳定期用药进行分类,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主库,检索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药",收集近十年中医药治疗RA临床资料。将药物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有毒无毒以及功效。结果①活动期用药特点:四气方面,温性药使用频次最高,使用频率占43.2%,其次是寒性药占30.7%,平性药占18.2%。五味方面,苦味药使用频率最高,占34.9%,其次是辛味药占30.1%,甘味药占25.7%。归经方面,归肝经最多,占23.3%,归脾经占16.8%,归肺经占13.4%,归胃经占12.4%。毒性方面,有毒中药占11.4%,无毒中药占88.6%。功效方面,祛风湿药使用频率最高,占21.5%,其次是活血化瘀药占16.8%,清热药占13.6%,补虚药占12.5%,解表药占11.4%。②稳定期用药特点:四气方面,温性药使用频次最高,占45.6%;其次是平性药占25.1%,寒性药占23.3%。五味方面,甘味药使用频率最高,占33.8%,其次是辛味药占29.5%,苦味药占25.4%。归经方面,归肝经最多,占26.1%,归脾经占15.4%,归肺经占14.8%,归肾经占13.2%。毒性方面,有毒中药占12.1%,无毒中药占87.9%。功效方面,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占22.7%,其次是祛风湿药占20.8%,活血化瘀药占16.1%,解表药占13.2%,清热药占10.7%。结论治疗RA活动期用药多辛温祛风湿、活血化瘀,稳定期多用甘温补益、活血,分阶段使用、分期治疗反映了中医药治疗RA的特点和优势。
王威张田王晓霞孙文燕翟华强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药活动期稳定期药性
国医大师金世元浅析五味子的中药调剂关键技术被引量:5
2016年
为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金世元教授的学术经验,对临床常用中药-五味子的调剂技术进行系统梳理。通过文献检索、名师访谈、技术调查以及实践操作等方式,分析梳理五味子的九项调剂关键技术,包括了五味子的性状辨识技术、临床炮制技术、处方审核技术、处方应付技术、发药交待技术、临床煎煮技术、调剂供应技术、采购管理技术及贮存养护技术。全面系统地掌握中药调剂的九项关键技术对继承发展中药调剂学具有重要意义。
李睿翟华强张田田伟兰郭兆娟袁一平
关键词:中药调剂五味子
《伤寒论》中药药嘱初步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系统整理和分析《伤寒论》中有关中药药嘱的文献资料,归纳概括中药药嘱的主要内涵。对《伤寒论》中有关药嘱的内容,按照中药剂型的制法、中药的服法、服药禁忌、服药后护理等4个方面进行收集、筛选、比较、归纳和分析。查阅相关研究《伤寒论》中方剂用药的文献,归纳其论点,并做比较。规范的发药交代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规范如下,中药的煎煮用水常选择自来水和井水。对于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组成的汤剂,可以加入酒共煮;含有毒性药组成的汤剂,可以加入蜂蜜共煎。特殊煎煮的中药,如麻黄可先煎,并去除药汤上的浮沫。煎煮火候的衡量可在汤剂中加入粳米,米熟即汤成;不同剂型的服用剂量(合或升,梧桐子或弹丸,方寸匙);汤剂的服药时间、温度及次数变化,要考虑汤剂的作用部位,功效主治及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等因素;服药饮食宜忌(宜食糜粥调养,忌食与药物功效相反的食物);服药后护理(服热粥以利解表剂发汗,服稠粥以利服泻下剂后调养,药物不同用药途径及方法不同);用药护理的核心,保证患者服药后身体正常机能调节;药物疗效观察二便,血的形态,疗效观察要"以知为度"。总之,《伤寒论》是最早论述药嘱的著作,详细记述了中药药嘱的各项内容,该文归纳出中药药嘱的新规范,是开展中医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依据,也是中药临床调剂技术的主要支撑内容之一。
刘童翟华强张田金世元
关键词:《伤寒论》临床药学
基于煎药机参数分析的中药煎煮规范化思考
目的:系统回顾目前中药煎药机的5个参数,比较分析中药煎药机和传统煎煮方法的优劣不同,并结合煎药机参数规范中药煎煮操作,旨在促进中药煎煮机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国内外中药煎药机的研究文献,详细了解中药煎药机的发展历程,客观...
李睿翟华强田伟兰王晓霞张田邓娟
麻黄、五味子联用地塞米松对肺纤维化大鼠血管新生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麻黄、五味子联用地塞米松(DXM)对肺纤维化大鼠血管新生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6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麻黄组、五味子组、麻黄+DXM组、五味子+DXM组以及DXM组。采用气管滴入博莱霉素(7 mg/kg)法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并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第28天腹主动脉取血处死,肺组织灌洗后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缺氧诱发因子(HIF)-1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HIF-1α、PDGF、PEDF和endostatin的表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28天时HIF-1α、PDGF含量较第7天时升高,PEDF和endostatin含量较第7天时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麻黄组、五味子组HIF-1α、PDGF表达降低,PEDF、endostatin表达升高(P<0.05);麻黄组第28天与第7天比较,HIF-1α、PDGF表达升高,PEDF、endostatin表达降低。五味子组与麻黄组情况相反。第7天、第28天,麻黄+DXM组、五味子+DXM组与模型组比较,HIF-1α、PDGF表达降低,PEDF、endostatin表达升高(P<0.05);第7天、第28天比较表达无显著变化。与DXM组比较,五味子+DXM组HIF-1α表达升高,PEDF表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纤维化进程中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失去平衡,麻黄、五味子可抑制HIF-1α、PDGF的表达,促进PEDF、endostatin表达,与地塞米松联用后,对肺纤维化的不同病理阶段选择性减弱。
张小娟张田田伟兰李睿翟华强
关键词:麻黄五味子地塞米松特发性肺纤维化血管新生
基于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传承的国医大师金世元附子调剂技术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整理李时珍对附子性状鉴别、临床炮制应用经验,对比分析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相关实践操作及理论认识,以利于传承和完善附子临床调剂技术。在分析过程中,以"附子"、"李时珍"、"法像药理"、"金世元"、"调剂技术"为主题词,在CNKI,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查阅《伤寒论》、《本草纲目》、《医宗说约》、《中国药典(2015年版)》等书籍,归纳附子历代炮制方法和古今煎煮用量,同时结合技术调查以及实践操作,分析梳理出李时珍对附子描述和金世元教授对附子调剂的研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用法象药理学的方法记载附子性状鉴别、临床炮制应用;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发扬李时珍的用药精髓,以其自身"精药通医"的知识结构传承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为附子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药学服务,首次提出附子调剂技术,包括性状鉴别、临床炮制、临床煎煮、处方应付发药交代技术和附子等级规格。该文以附子为例分析中药调剂的关键技术,日后将中药的关键调剂技术运用到各个常用中药中。
袁一平翟华强郭兆娟张田孔李婷贾晓玉田伟兰李睿
关键词:附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