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正军

作品数:48 被引量:31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5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理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1篇图像
  • 10篇聚类
  • 7篇边缘检测
  • 7篇GAP统计
  • 6篇虚拟现实
  • 6篇聚类算法
  • 6篇计算机
  • 5篇图形学
  • 5篇计算机图形
  • 5篇计算机图形学
  • 4篇多尺度
  • 4篇马尔可夫
  • 4篇半边结构
  • 4篇GAP
  • 3篇图像边缘
  • 3篇图像边缘检测
  • 3篇图像处理
  • 3篇图像分割
  • 3篇马尔可夫过程
  • 3篇矩阵

机构

  • 48篇南京理工大学
  • 3篇南京工程学院
  • 2篇南京信息职业...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景德镇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48篇张正军
  • 15篇吴慧中
  • 6篇黄陈蓉
  • 5篇严涛
  • 4篇张芹
  • 3篇刘力维
  • 3篇李建军
  • 3篇刘伯英
  • 2篇陈萍
  • 2篇王俐莉
  • 2篇王罡
  • 2篇俞军
  • 2篇韦志辉
  • 2篇谢隽毅
  • 2篇唐丹
  • 1篇李振华
  • 1篇赵慧秀
  • 1篇叶俊
  • 1篇徐磊
  • 1篇周燕

传媒

  • 5篇计算机辅助设...
  • 5篇计算机科学
  • 4篇计算机应用
  • 3篇计算机工程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兵工高教研究
  • 2篇中国制造业信...
  • 2篇重庆工商大学...
  • 2篇计算机技术与...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系统科学与数...
  • 1篇计算机研究与...
  • 1篇应用数学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兵工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计算机与现代...
  • 1篇计算技术与自...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改进的近邻传播聚类算法的Gap统计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由于K-means算法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具有随机性,聚类结果可能不稳定,导致Gap统计估计的聚类数也可能不稳定。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近邻传播算法-mAP。该算法考察数据的全局分布特性,不同的点赋予不同的P值。在Gap统计中用mAP算法代替K-means算法,提出基于mAP的Gap统计mAPGap。mAP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好的聚类效果,而且不需要预先设定初始聚类中心,聚类结果更稳定。实验结果表明,mAPGap在估计聚类数的稳定性和聚类精度上都优于原Gap。
唐丹张正军王俐莉
关键词:聚类分析近邻传播聚类K-MEANS算法GAP统计
Markov过程的一个不变测度问题被引量:2
2001年
马尔可夫链的不变测度在马尔可夫过程的常返性和遍历性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文利用了不中断分解定理得到了遍历 Q过程R(λ)的不变测度和一类单瞬时态拟 Q -矩阵的不变测度的一般表达形式 ,并构造了一个Kolmogorov矩阵 ,解决了在单瞬时态不可和的条件下D .Williams教授提出的开问题 ,即给定已知不变测度的条件 ,Q过程的存在性问题。
张正军吴慧中
关键词:马尔可夫链拉普拉斯变换
受延迟随机损伤系统可修复时间的分布特征与修复概率
2006年
研究受延迟随机损伤系统可修复时间的概率特性.即系统初始运行安全期时间长度为一随机变量,受Poisson过程规律的随机冲击并产生随机损伤.用条件随机过程和条件Markov过程为数学工具,求出系统可修复时间的密度函数与特征函数以及可修复概率.
刘力维俞军张正军
关键词:偏微分方程
基于DS-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
2013年
针对连续Adaboost算法中平滑因子选取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动态选取平滑因子的DS-Adaboost算法,该算法对弱分类器输出中的平滑因子ε进行了动态选取,根据Wj+1/Wj-1比值的大小动态地选择平滑因子,当Wj+1/Wj-1>1时,εj=Wj+1,当0
叶俊张正军
关键词:人脸检测
基于熵与邻域约束的模糊C均值改进算法
2021年
针对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没有考虑样本不同属性的重要程度、邻域信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熵与邻域约束的FCM算法。首先通过计算样本各属性的熵值来为各属性赋予权重,结合属性权重改进距离度量函数;随后根据邻域样本与中心样本间的距离计算邻域隶属度权重,加权得到邻域隶属度,利用邻域隶属度约束目标函数,修正隶属度迭代过程,最终达到提升FCM聚类算法性能的目的。理论分析和在人造数据集、多个UCI数据集的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聚类效果、鲁棒性上均优于传统FCM算法、PCM算法、KFCM算法、KPCM算法和DSFCM算法,表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冯俊淇张正军章曼严涛
关键词:模糊C均值算法聚类算法邻域信息熵权法
基于多尺度多方向熵差的二值图像边缘检测法被引量:1
2007年
将信息熵引入到图像的边缘检测中,利用数据Gap统计方法的思想,提出了熵差的概念,建立了一种基于熵差的二值图像边缘检测模型,给出了边缘检测的算法,并通过图像边缘检测实例,与经典的sobel边缘检测法进行了比较。
李建军韦志辉张正军
关键词:边缘检测二值图像
基于自然最近邻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被引量:7
2021年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sity Peaks Clustering,DPC)需要人为指定截断距离d c,以及局部密度定义简单和一步分配策略导致算法在复杂数据集上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最近邻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sity Peaks Clustering based on Natural Nearest Neighbor,NNN-DPC)。该算法无需指定任何参数,是一种非参数的聚类方法。该算法首先根据自然最近邻的定义,给出新的局部密度计算方法来描述数据的分布,揭示内在的联系;然后设计了两步分配策略来进行样本点的划分。最后定义了簇间相似度并提出了新的簇合并规则进行簇的合并,从而得到最终聚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无需参数的情况下,NNN-DPC算法在各类数据集上都有优秀的泛化能力,对于流形数据或簇间密度差异大的数据能更加准确地识别聚类数目和分配样本点。与DPC、FKNN-DPC(Fuzzy Weighted K-nearest Density Peak Clustering)以及其他3种经典聚类算法的性能指标相比,NNN-DPC算法更具优势。
汤鑫瑶张正军储杰严涛
关键词:聚类算法
多尺度加权邻域Gap算子图像边缘检测方法被引量:2
2005年
依据Hastie T.和Tibshirani R.等提出的“Gap统计”的思想方法,通过分析样本灰度数据分布的差别,在进一步考虑加权邻域的基础上,建立了图像边缘检测的多尺加权邻域Gap统计模型。提出正则加权邻域的概念,并通过证明具体地给出了与尺度有关的正则邻域权重密度函数。分析Gap算子的性质,给出在加权邻域下模型边缘检测算法。给出正则加权邻域下不同尺度的检测结果,分析Gap算子与 Sobel边缘检测算子之间的关系。模型具有多尺度、依尺度抗噪声的特点。
黄陈蓉张正军吴慧中
关键词: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多尺度加权边缘检测算法边缘检测算子抗噪声
多专家的PCA边缘检测模型被引量:3
2012年
视一种边缘检测法为一个专家,为了解决不同专家检测结果的不一致性以及解决专家选择上的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专家与主成分分析(PCA)的边缘检测模型.首先给专家响应建立了统计模型,通过此模型分析得出,边缘检测模型能有效抑制专家噪声;然后利用提出的边缘检测模型融合多个专家的检测信息得到基于多专家的综合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边缘检测模型可获得很好的边缘检测效果.
李建军韦志辉张正军
关键词:边缘检测主成分分析
基于人工鱼群的自适应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2024年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中截断距离d c和聚类中心缺乏选取依据,以及对簇中存在多密度峰值的数据无法准确聚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鱼群的自适应密度峰值聚类算法(AFSADPC)。选择簇中心权值γ大于幂律分布上分位数的样本点作为聚类中心,根据两个相邻簇的簇间边界区域密度与簇平均密度构造簇间合并规则,利用人工鱼群算法寻找使改进轮廓系数指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优截断距离d_(c)。在合成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AFSADPC算法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
何凯琳张正军位雅唐莉
关键词:聚类算法人工鱼群算法幂律分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