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楠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性
  • 2篇药物
  • 2篇蛇床子
  • 2篇蛇床子素
  • 2篇神经毒
  • 2篇神经毒性
  • 2篇作用靶点
  • 2篇麻药
  • 2篇局麻
  • 2篇局麻药
  • 2篇抗癌
  • 2篇抗癌作用
  • 2篇剂型
  • 2篇靶点
  • 1篇星点设计
  • 1篇星点设计-响...
  • 1篇盐酸
  • 1篇盐酸丁卡因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机构

  • 5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丹参
  • 5篇张楠
  • 4篇景永帅
  • 1篇苏晓梅

传媒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盐酸丁卡因醇质体的制备工艺优化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建立盐酸丁卡因(TCH)醇质体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CH的含量;采用注入-超声法制备TCH醇质体。以TCH对照品加入量、蛋黄卵磷脂质量浓度、乙醇体积分数为因素,以包封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所制醇质体进行表征以及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TCH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0~100μg/mL(r=0.9995);定量限为0.045μg/mL,检测限为0.021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为97.80%~103.20%(RSD=0.36%,n=9)。最优制备工艺为TCH对照品加入量1 mg,蛋黄卵磷脂质量浓度7 mg/mL,乙醇体积分数33%;在此工艺条件下,平均包封率为64.50%(n=3),与预测值(64.92%)的相对误差为0.64%。TCH醇质体为微有蓝色乳光的澄清液体,其外观为球形,形态圆整、光滑,大小均一,平均粒径为(80.33±2.24)nm,平均电位为(-22.6±1.33)mV。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TCH醇质体在4℃避光且密封的环境中放置10 d稳定性良好。结论:优化所得TCH醇质体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建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捷。
张楠张丹参景永帅苏晓梅张健美
关键词:盐酸丁卡因醇质体高效液相色谱法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包封率
局麻药神经毒性作用靶点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通过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产生局部麻醉作用。由于体循环过程,局麻药在神经、心血管系统存在引起毒性的风险,与心血管系统(CVS)相比,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CNS)更为敏感,引发CNS毒性反应的局麻药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CVS的毒性反应,其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可能是毁灭性的。因此,研究局麻药神经毒性作用靶点、发挥有效作用的药物,对于降低患者使用的风险,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发现的局麻药产生神经毒性作用的靶点主要有: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相关靶点、炎症信号通路相关靶点、T型钙通道相关靶点、氧化应激相关靶点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靶点。锂对上述靶点具有潜在治疗作用,完全逆转了PI3K/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抑制;姜黄素通过增加细胞Akt的磷酸化水平激活Akt信号通路,对神经毒性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虫草素通过对炎症信号通路的反向调节从而对局部麻醉药诱发的脊髓神经毒性发挥保护作用;槲皮素通过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具有降低局部麻醉剂毒性的潜力;苏马碱(P2X4受体拮抗剂)通过降低活性氧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活性从而降低神经细胞凋亡诱导的神经毒性;另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减弱了布比卡因诱导的神经毒性和SH-SY5Y细胞的凋亡。局麻药通过阻滞神经传导发挥麻醉的功效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认可,应用日益广泛,但它的神经毒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降低局麻药神经毒性是扩大其应用的重点。本文综述了局麻药神经毒性作用靶点及新发现的具有潜在作用的药物,为局麻药更加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及其神经毒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进一步研发直接作用于该靶点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使预防及�
张楠景永帅张丹参
关键词:局麻药神经毒性靶点药物
蛇床子素抗癌作用及其剂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蛇床子素是伞形科植物蛇床子的主要活性成分,许多临床和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蛇床子素具有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抗肿瘤,抗诱变以及减缓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的功效。另外蛇床子素对多种癌症均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如:神经胶质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胃癌等。然而蛇床子素作为一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为改善其缺点,需要制备蛇床子素的新剂型,如,脂质体、胶束、固体分散体等,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该文归纳总结了近几年来蛇床子素治疗癌症的药理作用及其剂型研究,希望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帮助。
张楠张丹参
关键词:蛇床子素抗癌剂型
局麻药神经毒性作用靶点研究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通过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产生局部麻醉作用。由于体循环过程,局麻药在神经、心血管系统存在引起毒性的风险,与心血管系统(CVS)相比,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CNS)更为...
张楠景永帅张丹参
关键词:局麻药神经毒性靶点药物
文献传递
蛇床子素抗癌作用机制及其剂型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蛇床子素是伞形科植物蛇床子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蛇床子素具有肝脏保护,神经保护,抗菌,抗氧化,抗血栓、抗凝血,抗骨质疏松,抗肿瘤的作用。由于其功能的多样性,蛇床子素最近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综述总结了蛇床子素在治疗恶性肿瘤(如:神经胶质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胃癌,肾癌,前列腺癌等)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蛇床子素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等,来调节癌细胞的凋亡、增殖和侵袭从而发挥显著的抗癌作用。但作为脂溶性药物,蛇床子素具有溶解度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临床上存在蛇床子用药量大、蛇床子素等有效成分含量低等问题,为改善其临床应用的现状,需要制备蛇床子素的新剂型,如:脂质体、胶束、微乳、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等。另外还可通过对其剂型的研究增加靶向性,促进吸收,达到缓释的目的。本文综述了蛇床子素对各类癌症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靶点以及近年来蛇床子素新剂型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蛇床子素的药理作用,更加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基础资料。相信随着对蛇床子素研究的不断深入,蛇床子素应用的前景会更加广阔。
张楠景永帅张丹参
关键词:蛇床子素抗癌剂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