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本志

作品数:6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自动站
  • 2篇热岛效应
  • 2篇聚类分析
  • 2篇降水
  • 1篇增温
  • 1篇日较差
  • 1篇商务区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热环境
  • 1篇夏季
  • 1篇精细化
  • 1篇降水变化
  • 1篇降水变化特征
  • 1篇降水量
  • 1篇降水强度
  • 1篇降水特征
  • 1篇奥运
  • 1篇奥运会
  • 1篇北京奥运
  • 1篇北京奥运会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局北...
  • 3篇北京市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6篇张本志
  • 4篇刘伟东
  • 4篇杨萍
  • 3篇任国玉
  • 2篇尤焕苓
  • 1篇苏德斌
  • 1篇薄莉
  • 1篇吴宏议
  • 1篇段欲晓
  • 1篇梁丰
  • 1篇袁丽丽
  • 1篇孙成云
  • 1篇余东昌
  • 1篇孟金平
  • 1篇王玉彬
  • 1篇虞海燕
  • 1篇王建捷
  • 1篇谢璞

传媒

  • 2篇气象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京奥运会国际天气预报示范计划支持技术研究
谢璞王建捷王玉彬梁丰苏德斌薄莉段欲晓余东昌吴宏议虞海燕袁丽丽孙成云张本志孟金平
该项目隶属地球科学领域大气科学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数据处理、社会科学等领域,研究世界气象组织、天气研究示范计划-北京2008年奥运会预报示范项目(Beijing 2008 Forecast Demonstration ...
关键词:
北京地区热岛效应及日较差特征被引量:24
2013年
通过对2007~2010年北京地区经质量控制后的123个自动气象站气温数据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分类,得到城区、郊区、西部和北部山区、西南和东北部山区4个温度分区,分析了4个分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和日较差变化特征,并对北京地区热岛效应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方法可对北京地区温度很好地进行分区,分区结果与站点的地形和下垫面情况较为吻合;不同分区温度日较差在西部和北部山区最大,在西南部和东北部山区次之,郊区再次之,在城区的日较差最小;在一年中,各温度分区以2月、5月与10月日较差较大,其中以5月的日较差为最大;北京地区热岛效应在冬季和夜间较强,而3~8月热岛较弱,在夏季的白天比其它季节白天强。
刘伟东杨萍尤焕苓张本志
关键词:日较差自动站聚类分析
北京地区自动站降水特征的聚类分析被引量:24
2014年
利用2007—2010年北京123个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北京的主城区、西部和北部区、东北区、东南区共分为4个区域的逐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与实际地形和下垫面类型比较,自动站分类较为合理,避免了在区域划分方面的主观因素影响。主城区降水集中时段最为突出,集中出现在7月逐日20—00时,且降水强度最强,降水量较大,降水小时数不多。西部和北部区降水集中出现在6月逐日18—20时、7月逐日23时至次日03时,降水小时数最多,降水强度不大,降水量不大。东北区降水主要集中出现在7月逐日00—08时和17—23时,降水小时数较多,降水强度不大,降水量最大;东南区降水主要集中出现在7月的逐日02—04时,降水小时数少,降水强度较大,降水量较大。
刘伟东尤焕苓任国玉杨萍张本志
关键词:自动站降水特征聚类分析
北京中心商务区夏季近地面气温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2012年6—8月31个自动观测站气温资料,分析了北京中心商务区(CBD)夏季近地面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并将CBD地区夏季气温监测数据与朝阳区气象站同期地面气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下垫面类型和人为热排放等差异是直接影响城市CBD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人口密集区、高层建筑与柏油路面集中区成为夏季月平均气温高值中心,较绿地覆盖区域的低值中心偏高约1.0℃;夜间人类活动及车辆使用造成的人为热排放是导致夜间城市地面气温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而白天气温空间差异相对较小。CBD地区与朝阳站平均温差存在较明显的周内和日内变化规律,且白天和夜间二者温差基本都为正值,但夜间的差值更加明显,即CBD地区平均气温一般高于朝阳站,表现出明显的附加城市热岛效应,而且这种附加城市热岛效应具有同城市热岛强度相近的日内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CBD区域的附加城市热岛强度表现出显著差异,晴好微风少云天气情况下,附加城市热岛效应更明显,主要表现在夜间;阴天、高湿天气条件下,附加城市热岛效应在白天和夜间均较弱;降水天气条件下附加城市热岛效应日夜差异最小,说明日照和太阳辐射在引起附加城市热岛效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天气条件下CBD地区内部的附加城市热岛效应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张本志任国玉张子曰李艳
关键词:热环境
1978-2008年城市化对北京地区气温变化影响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应用北京地区20个常规站1978-2008年经均一性序列多元分析方法均一化处理的气温数据,初步分析了北京地区城市化对年平均和不同季节日最高、最低以及平均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2008年,年平均日最低、平均气温空间分布自北向南、自西向东,温度逐渐升高,在城区达到最高,日最高气温表现为从西向东南逐步升高,在城区形成较为明显的热岛。温度变化趋势表明,各站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均呈升温趋势。城市化对北京地区城区及近郊区站点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影响最大,对自北部佛爷顶至昌平到城区一带站点的最高气温影响最大。城市化对北京(观象台)站的增温影响最为明显,对城区站点温度平均的增温影响次之,对全市站点温度平均的增温影响最小。城市化对观象台站、城区站点平均、全市站点平均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的年平均、各季节均非常显著,其中在秋季影响最大,对日最高气温的影响则是在夏季最大。
刘伟东张本志尤焕苓杨萍
关键词:城市化增温
北京地区精细化的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14年
应用2007-2010年北京地区123个数据质量较好的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夏季不同级别降水的空间特征和4~10月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07-2010年自动站年平均夏季降水量分布与1978-2010年常规站多年平均夏季降水量分布较一致,夏季总降水小时数明显高值中心在北部山区和城区以西山区,小时雨强以东北部、城区为高值中心,自东向西趋势递减,7月城区小时雨强最强。
刘伟东尤焕苓任国玉杨萍张本志
关键词:降水量降水强度自动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