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明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中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百蕊草
  • 2篇基因
  • 2篇寄生
  • 2篇杭菊
  • 1篇地上茎
  • 1篇多酚
  • 1篇信号物质
  • 1篇休眠
  • 1篇淹水
  • 1篇淹水胁迫
  • 1篇药材
  • 1篇药材品质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学
  • 1篇植株
  • 1篇山柰
  • 1篇山柰酚

机构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贵州大学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作者

  • 12篇张晓明
  • 10篇郭巧生
  • 7篇王长林
  • 5篇陈璐
  • 5篇宋玲珊
  • 3篇罗夫来
  • 2篇汪涛
  • 2篇刘波
  • 1篇杨伟
  • 1篇乌仁其其格
  • 1篇黄学文
  • 1篇刘丽
  • 1篇刘亚杰
  • 1篇袁粒英
  • 1篇张水清

传媒

  • 7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草药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寄生植物百蕊草在长江下游地区适应特性研究
百蕊草(ThesiumchinenseTurcz.)为檀香科兼性—根—半寄生植物。分布比较广,其干燥全草为我国民间常用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补肾涩精、解暑利湿作用,常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肺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
张晓明
关键词:百蕊草环境适应性种群年龄结构
文献传递
奥科里堆山偃松植株随海拔变化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偃松是大兴安岭林区高峰顶部的覆盖建群种,偃松林的存在对大兴安岭山地水土保持、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本文通过对奥科里堆山偃松植株及针叶随海拔梯度抽样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及针叶变化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株型特征在海拔为1200—1400m左右表现优势,具体在海拔1420m左右平均分枝数为13枝、海拔1320m左右平均丛径为792.25cm、海拔1170m左右平均株高为35.37cm。本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分布于奥科里堆山偃松的植株形态特征和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拔,而且坡向和海拔高度的相互作用对植株形态变化有明显的贡献。
黄学文张晓明乌仁其其格张水清袁粒英
关键词:偃松海拔梯度
百蕊草根系总RNA提取方法比较及优化被引量:6
2015年
百蕊草根系富含多糖、多酚和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用传统方法提取总RNA难以有效将这些杂质去除。以百蕊草根系为材料,比较TRIzol法、CTAB-Li Cl法、SDS/酚法及改进TRIzol法4种方法对百蕊草根系总RNA的提取效果,并以电泳检测、D260 nm/D280 nm比值测定、RT-PCR试验等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能提取百蕊草根中总RNA,提取效果差异显著;改进TRIzol法提取总RNA的28S和18S条带清晰,无弥散,28S亮度比18S加倍,完整性好,无明显DNA或其他杂质污染,D260 nm/D280 nm值为1.8-2.0,D260 nm/D230 nm值大于2.0,总RNA得率仅次于TRIzol法;用改进TRIzol法提取总RNA,反转录c DNA片段大小分布在0.2-2.5 kb,可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提取的总RNA完全适用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刘波张晓明郭巧生王长林
关键词:百蕊草总RNA提取多酚TRIZOL法RT-PCR
不同居群夏枯草产量构成因子与形态特征关系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为唇形科夏枯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果穗入药,为我国常用中药材。采用野外环境因子调查、室内分解测定和统计分析方法,为夏枯草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对不同居群夏枯草产量构成因子与形态特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中夏枯草产量的贡献因子不同,在适宜环境中,夏枯草的叶长、叶数、株高、生殖枝数对夏枯草的产量贡献最大;在过渡环境中,夏枯草的茎直径、叶长、穗直径对产量的贡献较大;在林下和干旱环境中,影响夏枯草的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是根长、叶宽、穗长等。
杨伟刘丽郭巧生万德乾张晓明郑荣波黄晓丹朱焕蓉
关键词:夏枯草不同居群
百蕊草地上茎分枝数量对其药材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2龄级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地上茎不同分枝数量对其药材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江苏句容、谷里、茅山等地野生2龄级百蕊草为材料,按照其根茎分枝数量划分为5个级别。其中1~3分枝为1级,4~6分枝为2级,7~9分枝为3级,10~20分枝为4级,20分枝以上为5级。采用HPLC法测定其有效成分量,同时结合其生长指标、产量等因素综合分析。结果不同分枝数量百蕊草之间的药材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级分枝百蕊草单株干质量最高,可达5.710 6g,而1级分枝最低,为0.224 5 g,单株产量相差高达25.4倍;百蕊草植株内总黄酮量总体随分枝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其中1级分枝质量分数最高,为4.02%,显著高于其他级别。山柰酚量也随着分枝数的增大而减少,其中1级分枝量最高为3.38mg/g,显著高于4级分枝和5级分枝;在不同分枝级别中,百蕊草总黄酮和山柰酚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山柰酚与百蕊草根直径之间为显著负相关。结论百蕊草分枝数量对其药材品质影响较大,从外在品质考虑,百蕊草分枝数量越多其产量越高,且种子数量也越多,但其有效成分的量却越低。
宋玲珊张晓明郭巧生刘亚杰陈璐王长林
关键词:百蕊草分枝总黄酮山柰酚
淹水胁迫对杭菊花色苷及合成相关酶和基因的影响
2017年
测定不同开放程度杭菊头状花序花色苷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和相关酶活性和含量,分析淹水胁迫对杭菊头状花序开放过程中花色苷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杭菊CHS基因表达量和CHS酶含量随杭菊头状花序开放程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花色苷含量、DFR基因表达量和DFR酶活性均随杭菊头状花序开放程度的增加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花色苷与DFR基因和DFR酶呈显著正相关,而与CHS基因和CHS酶无显著相关性。说明淹水胁迫对杭菊花色苷的合成及其相关酶和基因有显著影响,但不改变它们在杭菊头状花序开放过程中的变化规律,DFR基因和DFR酶的变化规律与花色苷一致,确实为花色苷合成的关键基因和关键酶,而CHS基因和CHS酶含量与花色苷的含量无显著相关性,CHS基因和CHS酶是否为杭菊花色苷合成关键基因和关键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汪涛陈璐郭巧生张晓明宋玲珊
关键词:杭菊查尔酮合成酶花色苷
寄主对半寄生植物百蕊草影响的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寄主对百蕊草生长发育和药材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筛选百蕊草优良寄主。方法:测定寄生于不同寄主的百蕊草的形态指标和药材活性成分含量,运用指数和法对寄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寄主可以显著促进百蕊草株高、单株重、茎粗、叶面积、种子数和吸器数量的增加及根重/茎重比的降低。不同寄主对百蕊草生长的促进和药材各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得分鼠曲草最高(37分),其次是白茅和夏枯草(36分),它们均可作为百蕊草药材生产的优良寄主;小麦(25分)和假俭草(17分)得分较低,不适合作为百蕊草药材生产的寄主。结论:寄主可以显著促进百蕊草生长发育,寄生于不同寄主的百蕊草,其生长发育和药材各活性成分含量存在差异。鼠曲草、白茅和夏枯草均可作为百蕊草药材生产的优良寄主;小麦和假俭草不适合作为百蕊草药材生产的寄主。
罗夫来郭巧生王长林张晓明
关键词:百蕊草生长发育活性成分寄主综合评价
百蕊草半寄生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百蕊草半寄生机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和电镜研究百蕊草根、茎、叶、吸器的显微结构和叶片超微结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色素含量;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合等生理参数日变化。结果:百蕊草叶肉细胞含有较多叶绿体,叶绿素含量丰富,叶绿体中具有完整的基粒类囊体系统,片层系统发达;百蕊草维管组织发达,根、茎木质部导管孔径较大,输导能力强;百蕊草侧根有许多圆球形吸器,吸器内维管组织发达,吸器探针穿透寄主根的表皮和皮层,直达髓部,在髓部吸器导管与寄主导管融合。百蕊草叶片光合能力强大,最大净光合速率可达7.06μmol.m-2.s-1,水分利用率为0.735 mmol.mol-1,蒸腾作用白天变化剧烈,夜晚相对平稳,白天为7.20 mmol.m-2.s-1显著高于夜间,夜间为0.85mmol.m-2.s-1。结论:百蕊草通过吸器从寄主体内夺取水分和养分;百蕊草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全部或大部分碳的自给。
罗夫来郭巧生王长林张晓明
关键词:百蕊草结构植物学光合作用
百蕊草的吸器诱导及发育信号物质的分离鉴定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GC-MS检测鉴定百蕊草优势寄主植物夏枯草根系分泌物,并对2,6-二甲氧基-对苯醌(DMBQ)对百蕊草吸器诱导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鉴定得到了9类53种化合物,其中大多数为烃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类化合物,而酚酸类、醛类和醌类化合物种类则较少,分别只检测出1种。其中2,5-二叔丁基-1,4-苯醌具有1,4-对苯醌核心结构,可能对夏枯草与百蕊草寄生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DMBQ能够诱导百蕊草根系产生吸器,并且1μmol·L-1DMBQ对百蕊草吸器的诱导能力最强。
刘波张晓明郭巧生王长林陈璐宋玲珊安开龙
关键词:百蕊草吸器气质联用信号物质
杭菊DFR基因克隆及其在花中表达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克隆杭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基因,并研究其在花芽分化期及开花期不同时期的表达特征。方法根据已报道的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DF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从杭菊头状花序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连接、转化、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并拼接;采用基于内参基因的相对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表达量特征。结果得到全长1 152 bp的杭菊DFR基因,最大开放阅读框1 029 bp,共编码342个氨基酸。NCBI上进行Blast比对,该基因与其他植物的DFR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RT-PCR表明该基因在花芽分化时期不同阶段以及开花期不同时期花不同部位中表达量均有差异。花芽分化时期杭菊DFR基因在50 d表达量最高;开花期该基因在时期I的管状花中表达量最高,在时期II的花序托中表达量最低。结论克隆得到杭菊DFR基因c DNA序列,该基因表达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表达量在花蕾膨大成熟到舌状花开放30%的时间段内最高。该结果为进一步进行该基因在杭菊中的表达与催化产物的关系和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陈璐汪涛郭巧生张晓明宋玲珊
关键词:杭菊实时定量PCR荧光定量PCR基因克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