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昭

作品数:130 被引量:536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18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化学工程
  • 41篇理学
  • 15篇冶金工程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电气工程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5篇氧化钛
  • 25篇二氧化钛
  • 23篇介孔
  • 22篇催化
  • 15篇硫酸
  • 13篇TIO
  • 13篇催化剂
  • 11篇介孔二氧化钛
  • 11篇光催化
  • 9篇水热
  • 9篇比表面
  • 9篇比表面积
  • 9篇SO
  • 8篇离子
  • 8篇浸出
  • 7篇强酸
  • 7篇模板剂
  • 6篇正极
  • 6篇正极材料
  • 6篇钛酸

机构

  • 129篇四川大学
  • 3篇攀枝花学院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西北有色金属...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上海化工研究...

作者

  • 129篇张昭
  • 30篇沈俊
  • 24篇田从学
  • 17篇游贤贵
  • 14篇黄学超
  • 13篇张钰婷
  • 11篇彭少方
  • 10篇张明俊
  • 10篇刘昉
  • 8篇侯隽
  • 8篇何菁萍
  • 7篇刘中清
  • 7篇陈垚翰
  • 7篇罗妮
  • 6篇阮丽萍
  • 6篇袁熙志
  • 6篇罗文彬
  • 6篇李纲
  • 5篇崔名全
  • 5篇王乐飞

传媒

  • 7篇四川大学学报...
  • 7篇四川有色金属
  • 6篇功能材料
  • 6篇Chines...
  • 6篇电子元件与材...
  • 5篇湿法冶金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无机化学学报
  • 4篇无机盐工业
  • 3篇硅酸盐学报
  • 3篇稀有金属
  • 3篇四川冶金
  • 3篇第九届全国化...
  • 3篇第五届全国稀...
  • 2篇现代化工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化学反应工程...
  • 2篇钛工业进展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2012年全...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13篇2008
  • 12篇2007
  • 17篇2006
  • 12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 8篇2002
  • 3篇2001
  • 7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品位红土镍矿的直接氢还原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在对单纯镍铁氧化物氢还原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对低品位复杂红土镍矿进行了直接氢还原实验研究,考察了还原时间、还原温度、氮氢混合气体中氢含量对镍铁还原率的影响。对还原产物进行的物相分析表明,由于红土矿组成的复杂性,高温下共熔相产生的粘结和包覆作用使还原率降低。最佳实验条件为还原温度850℃,还原时间40 min,氮氢混合反应气体中氢含量65%,镍和铁的还原率分别达到43%和62%。铁氧化物的还原为分步还原过程。
张钰婷张昭袁熙志游贤贵
关键词:氢还原镍红土矿镍铁
溶胶-凝胶工艺合成微孔-介孔钛硅复合材料被引量:4
2007年
用硫酸催化醇盐水解,经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微孔-介孔钛硅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低温N_2吸附-脱附测定,考察了水解pH值、温度、时间以及Ti/Si摩尔比等因素对产物孔道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2.5~3.0,温度60℃,反应时间2h的条件下进行钛、硅醇盐的水解聚合是较为有利的,合成产物具有短程有序的孔道结构,较窄的孔径分布,随Ti含量增加比表面积减小。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模板剂得到的纯硅样品为平均孔径1.78 nm的微孔材料,具有866 m^2/g的比表面积;而含Ti产物为微孔-介孔材料,平均孔径略小于2 nm。以三嵌段聚合物(P123)作模板剂得到的含20%质量分率Ti的产物为介孔材料,平均孔径略小于4 nm,比表面积为618 m^2/g。
侯隽田从学张昭
关键词:二氧化钛溶胶-凝胶工艺硫酸催化比表面积
Si掺杂介孔SO_4^(2-)/TiO_2的非模板剂法合成及表征被引量:14
2008年
在不使用模板剂的条件下,以工业硫酸氧钛溶液为原料合成介孔偏钛酸前驱体,再经正硅酸乙酯浸渍焙烧制备了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Si掺杂介孔SO42-/TiO2.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方法对样品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该材料在亚甲基蓝氧化降解反应中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焙烧过程中,被吸附在偏钛酸孔道内的正硅酸乙酯发生水解,并与偏钛酸孔壁上的自由羟基形成Ti-O-Si键;Si进入二氧化钛骨架中,对孔结构起到了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介孔SO42-/TiO2的热稳定性.700℃焙烧2 h后,Si掺杂介孔SO42-/TiO2材料的比表面积仍达到189 m2/g,平均孔径为2.8 nm.400℃焙烧的样品在亚甲基蓝降解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陈垚翰沈俊张昭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钛热稳定性光催化
共沉淀法合成磷酸盐陶瓷Ca_(1-x)Ba_xZr_4P_6O_(24)粉体的研究被引量:16
2001年
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磷酸锆钡钙 [Ca1 -xBaxZr4(PO4) 6 ,0≤x≤ 1]陶瓷粉体的先驱体 ,研究了消除团聚并获得结晶良好、配比准确的单相Ca1 -xBaxZr4(PO4) 6 粉体的方法 .结果表明 :在共沉淀反应过程中控制pH =9,并采用低分子有机溶剂分散处理共沉淀物 ,可有效防止反应过程及液固分离过程中团聚体的形成 ,使制备的粉体具有较窄的粒度分布 ,平均粒径 2 μm左右 ;采取反加料顺序并保持沉淀剂过量 ,可避免分别沉淀 .将先驱体在 90 0℃下煅烧 2h后 ,经XRD分析发现为单相的Ca1 -xBaxZr4(PO4) 6
祝琳华廖学品郎小川杨劲张昭
关键词:共沉淀法磷酸盐陶瓷
硫酸钛液水解合成介孔TiO_2-SO_4^(2-)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探讨了硫酸钛水解和偏钛酸焙烧时硫酸根在锐钛矿型TiO_2介孔结构形成中的作用机理;用低温氮吸附-脱附等温线、XRD、XPS、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Hammett指示剂、艾氏卡等方法对TiO_2-SO_4^(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介孔TiO_2-SO_4^(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和改性的介孔TiO_2光催化剂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在酸催化反应、光催化反应中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1)硫酸钛水解时部分硫酸根进入偏钛酸的结构中,焙烧时硫酸根和偏钛酸孔壁上的自由羟基键合,有效抑制了TiO_2晶粒的长大及晶型转变,使TiO_2保持了介孔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锐钛矿晶型。(2)XPS测试和IR分析说明表面上SO_4^(2-)以鳌合双配位作用形式键合在TiO_2表面,且S =O双键的强电子诱导效应和酸中心的协同作用,产生了超强酸中心。适当的硫含量、焙烧条件制得的介孔SO_4^(2-)/TiO_2的酸强度H_0<-14.52,成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3)介孔SO_4^(2-)/TiO_2固体酸催化剂可望在生物柴油的合成和Halon—1211催化降解反应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催化剂的稳定性有待提高。(4)与TiO_2在表面上键合的硫酸根中S=O的强电子诱导效应能促进TiO_2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延长电子-空穴对的寿命,提高TiO_2作为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应用在亚甲基蓝光催化氧化降解反应中显示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远优于P25型TiO_2。
张昭
关键词:催化剂光催化性
介孔TiO_2分子筛前驱体的热处理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以工业TiOSO4液为原料,控制溶液pH值使TiOSO4液在复合模板剂十二胺和CTAB自组装超分子诱导作用下水解、缩聚和组装,制备出介孔TiO2前驱体。根据TG-DTG和DSC热分析结果确定对前驱体采用两步热处理方案。产物采用XRD、粒度分布、SEM及等温N2吸附进行分析表征。研究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前驱体经热处理脱模后均得到锐钛型介孔TiO2,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增长使产物结晶度增高,晶粒长大,但其介孔孔道逐渐收缩并坍塌破坏。采用350℃热处理1 h,500℃热处理1 h的热处理方案所得介孔TiO2的晶型与锐钛型TiO2标准物的最接近,晶粒尺寸L101=19.90 nm;粉末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0.552μm;其介孔孔道分布窄,平均孔径为3.86 nm,BET比表面积为156.51 m2/g,孔容0.35 cm3/g。
田从学张昭何菁萍陈垚翰
关键词:介孔TIO2复合模板剂
硫酸钡共沉淀法从镍电积阳极液中除铅的研究
硫酸钡共沉淀法可用于硫酸盐体系脱除微量铅。考察了SO浓度对溶液中Pb饱和浓度的影响,以BaCO为沉淀剂时,沉淀剂用量、陈化时间及引入晶种对共沉淀颗粒大小和除铅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Ba:Pb=25(摩尔比)的投料最优条...
杨晓娇张昭汤睿
关键词:除铅
文献传递
二氧化硫浸出软锰矿过程中铁的浸出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对二氧化硫浸出软锰矿过程中铁的浸出行为进行了研究。在选定的工艺条件下 ,铁的浸出率仅为 2 3% ,可使后续的净化处理过程更为方便、经济。
刘立泉张昭
关键词:二氧化硫软锰矿浸出
担载非晶态Ni-B合金催化材料化学镀法制备被引量:1
2006年
以NH3为稳定剂,KBH4为还原剂,考察了化学镀法制备γ-Al2O3担载Ni-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工艺条件。NH3浓度和温度对镀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加料顺序亦影响催化剂制备的顺利进行。14℃下,NH3浓度13.5%,镀液稳定时间8 h,当NH3浓度降到5.4%时,稳定剂完全失去作用。当温度升到30℃,NH3浓度13.5%,镀液稳定时间降到3.5 h。在γ-Al2O3表面预载微量金属镍敏化载体表面,可以催化化学镀的顺利进行。XRD数据显示化学镀法制备Ni-B合金的非晶态特性明显优于普通化学还原法。
崔名全张昭张明俊黄朝洁
关键词:化学镀非晶态镍硼合金催化剂
超声共沉淀法合成Li1.05Co0.10Ni0.10Mn1.80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正> 锂离子电池优良的性能使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钴资源稀少、价格高和对环境的不友好性使得锰酸锂有望成为替代钴酸锂的正极材料。然而锰酸锂结构的欠稳定性将影响其可能的应用,对锰酸锂掺杂可使其循环性能提高。本研究采用共沉...
田从学侯隽李海张昭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超声场共沉淀法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