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媛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篇铁矿
  • 4篇紫金山
  • 4篇黄铁矿
  • 3篇电子探针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铜金
  • 2篇铜金矿
  • 2篇铜矿
  • 2篇金矿
  • 2篇金铜矿
  • 2篇矿床
  • 1篇电性
  • 1篇学成
  • 1篇同位素
  • 1篇铜金矿床
  • 1篇铜矿床
  • 1篇热电系数
  • 1篇热电性
  • 1篇紫金山铜金矿...

机构

  • 5篇福州大学
  • 2篇紫金矿业集团...

作者

  • 5篇王翠芝
  • 5篇张文媛
  • 1篇醋园博
  • 1篇孙颖超
  • 1篇陈丽华
  • 1篇范明森

传媒

  • 2篇有色金属(矿...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紫金山铜金矿黄铁矿热电性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14年
紫金山铜金矿床是高硫化型浅成热液矿床.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该矿床黄铁矿的热电性特征,探讨了其与成矿温度、成矿阶段、矿体规模等方面的关系,并应用矿物学填图法对该区的深部找矿远景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形成温度集中在80~100℃、240~350℃,属中低温矿床;黄铁矿热电性的热电导型以N型为主,总含量达86.15%,热电系数均值为-168.07 μV/℃,在时间和空间上,黄铁矿的热电系数(高负值-低负值-高负值)和N型出现率(高-低-高)都具有韵律变化,从成矿前期到成矿期,黄铁矿P型导电类型的出现率增大,且出现N-P混合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分散程度较大,黄铁矿的成矿环境不稳定;矿体的相对埋深表明矿体的变化梯度较大,其产出不稳定,从NW轴向上看,矿体的平均剥蚀百分比数值和相对埋深的绝对值呈现韵律变化,由高到低再到高,由此可以推测,在2号与4号勘探线之间-230 m以下可能有富矿体的存在.
张文媛王翠芝
关键词:铜金矿黄铁矿热电系数紫金山
紫金山金铜矿明矾石的红外光谱及XRD特征被引量:10
2013年
通过红外光谱(IR)和X射线粉晶衍射(XRD)对紫金山金铜矿中火山机构的不同部位、不同形态明矾石的组成物相、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矿中明矾石的红外光谱吸收峰沿北西向成矿带从火山口向外有逐渐减弱的趋势;明矾石的(006)和(004)晶面发育程度及晶胞参数大小显示从火山口沿北西向成矿带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进一步得出该矿中明矾石的红外光谱及XRD特征主要与火山机构中不同部位明矾石中钾的含量有关,火山口附近温度较高,有利于钠对钾的类质同象替换,具有较高含量的钠,钾含量相对较低,而远离火山口温度较低,不利于钠对钾的类质同象替换,钠含量较低,钾含量相对较高。
王翠芝张文媛
关键词:紫金山金铜矿明矾石红外光谱
紫金山金铜矿黄铁矿化学成分标型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4
2014年
紫金山金铜矿属典型的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黄铁矿的电子探针(EPMA)测试和S同位素分析显示,该区黄铁矿总体表现为亏Fe富s型,S/Fe原子比从浅部到深部呈现升高的趋势,表明深部成矿是高氧-高硫化环境;黄铁矿的Ni-co图解、As-c0-Ni三角相图解及似(Se),W(s)/W(Se)标型特征显示,其是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液成因;该区黄铁矿是原生金的主要载金矿物,Au是以纳米级自然金(Au^0)的形式存在的;黄铁矿的W(Cu+Pb+Zn)从浅部到深部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黄铁矿微量元素的lga-lgb成正相关关系;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综合比值Ф从浅部到深部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黄铁矿的S同位素结果表明,其δ34S值介于-3.0%o~3.5%o之间,极差为6.50%o,平均值为-0.18%o,S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根据其化学成分标型特征,总结该矿床的产出环境、热液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成因信息,并对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中黄铁矿的化学成分标型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张文媛王翠芝魏晓灿范明森陈丽华
关键词:黄铁矿化学成分电子探针S同位素
紫金山铜金矿黄铁矿环带结构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主要通过对紫金山铜金矿成矿期环带状黄铁矿的特征研究,来探讨成矿期地质环境及成矿作用。利用电子探针对不同深度矿化带中具环带结构黄铁矿的内核和环带中的微区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环带黄铁矿属于亏铁富硫型。Ni-Co(-As)图解显示环带状黄铁矿为火山—热液成因;环带是主要载金部位,金以纳米级自然金颗粒形式存在。结合本矿矿区地质、矿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本矿成矿期环带黄铁矿的形成与本区燕山晚期的火山—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体现紫金山铜金矿的成矿流体是燕山晚期富含Cu、Au、Pb、Zn等成矿元素的火山热液叠加在燕山早期具有W、Sn、Mo、Bi等矿化的紫金山复式花岗岩岩体上。
张文媛王翠芝孙颖超丘志钊醋园博
关键词:紫金山铜金矿床黄铁矿环带结构电子探针
紫金山铜金矿黄铁矿碎裂结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紫金山铜金矿黄铁矿的碎裂结构具有三种赋存状态,主要运用电子探针(EPMA)对其进行微区分析,进而探讨碎裂结构黄铁矿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本矿碎裂结构黄铁矿的三种赋存状态:破碎程度一般,颗粒较大;破碎程度大,颗粒细小;碎裂结构与粒状结构黄铁矿共生。黄铁矿的破碎程度越大,颗粒越细小,含金性越大,且黄铁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为纳米级颗粒金;2)碎裂结构黄铁矿是亏铁富硫型的,从浅部到深部,亏铁程度与富硫程度逐渐减弱,黄铁矿的Co-Ni图解,说明其是火山—热液成因,其形成与早期隐爆作用有关;3)碎裂结构黄铁矿的主要微量元素有Cu、Co、Ni、Pb、Zn、Au、Ag、As、Sb、Se、W、Sn等,从浅部到深部,碎裂结构黄铁矿的微量元素Sn含量明显增加;元素W、Au、Zn、Ag、Pb都有逐渐降低的趋势;Ni含量也逐渐降低,但是靠近铜矿体,其含量有所增加;越接近铜矿体,Cu与S的含量增加,而Fe的含量降低,体现了紫金山铜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火山热液(形成于燕山晚期,富含Cu、Au、Pb、Zn等成矿元素)与紫金山复式花岗岩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具有W、Sn、Mo、Bi等矿化特征)的叠加。
张文媛王翠芝魏晓灿
关键词:黄铁矿电子探针地质意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