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洲
- 作品数:60 被引量:37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中日关系如何超越历史?被引量:1
- 2007年
- 在冷战终结及国际体系的巨大变动之下.原有的中日关系基础与结构受到冲击,中日关系的种种矛盾也随之浮出水面,双边关系呈现出跌宕起伏之势,而其中,历史认识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之一。中日之间虽有两千年的交往史,但作为问题呈现的,是近现代的一段历史。所谓历史认识问题,或历史问题,对于中国而言,就是日本还没有对侵略中国的历史进行深刻反省和以书面的形式就侵略历史向中国政府和人民作正式道歉,不承认侵略历史的一部分或全部,甚或美化侵略,修改历史教科书歪曲史实,一些日本政要屡屡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伤害中国人民以及曾被日本侵略的别国人民的感情。而在日本看来,二战的历史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而且日本为过去的历史多次表示过道歉,中国是在靖国神社参拜等问题上“打历史牌”,甚至言及中国是在搞“反日教育”;
- 张志洲
- 关键词:历史认识问题中日关系日本侵略侵略历史靖国神社
- 汉语热不等于“中国软权力威胁”
- 国际社会的汉语热、孔子学院的开设,被一些西方人称为"中国软权力威胁论"。但是,一国语言的对外普及程度与该国的软权力并不存在对应的逻辑;中国文化的"和合"本质和传统,塑造了中国内敛和崇尚和平的性格,它会伴随中国的强大造福于...
- 张志洲
- 文献传递
- 国家转型、道路自信与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
- 在西方话语已经'普世化'的背景下,中国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面临着多重挑战,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仍然处于向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由于国家定位和社会转型尚未完成,话语体系构建的方向和主流价值取向上存在定位困扰;二是中国话语应...
- 张志洲
- 关键词:话语体系核心价值观
- 文献传递
- 如何增强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被引量:12
- 2011年
- 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当今中国的一种战略性需求。而要增强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涉及媒体的管理机制与自主性、话语质量与话语传播效率之间的关系,议题设置的主动性、适当性,国际社会价值结构,以及国家定位等等问题。
- 张志洲
- 关键词:中国媒体国际社会话语权话语质量议题设置
- 关于人权的思考被引量:3
- 2001年
- 人权的国际保护和国内保护的辩证关系 ,说明人权与主权关系问题凸现的理论根源在于国际关系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内在矛盾 ,问题的解决须找到两者间的一个平衡点。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在人权观念和实践上的差异有深刻原因 ,西方“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是强权政治。掌握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权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迷误、在人权对话或斗争中争取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张志洲
- 关键词:人权主权
- 全球化:相关问题与特点论析被引量:3
- 2001年
- 全球化是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准确认知其特点是深入理解其涵义的重要方面 ,而这要求首先把握几个相关的问题 ,如全球化在当今的现实发展程度、全球化起始阶段的认定、全球化“标签”与时代特征的对应性关系等 ,作为认识基础。全球化作为正在促使我们时代社会转型的一个全球化体系 ,涵义非常复杂 ,因此对其特点的认知还涉及种种“问题与主义”。作者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他所认知的全球化的八个方面特点 ,即全球范围紧密联系与“瞬间”高度互动性、时空重组、全球同质性、超民族—国家性、多维性、资本与市场的主导性、美欧或西方主导性与新的意识形态色彩、不均衡性和不平等性。最后部分 ,作者认同全球化发展有一个极限 ,并由此促使制度反思和新的调控 。
- 张志洲
- 关键词:市场经济
- 九七之后中英关系的重新定位与发展
- 2000年
- 香港回归后 ,英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中英关系主要通过两国领导人的三次互访重新定位于发展全面的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又是两国关系历史定位与国际定位的结合。两国全面伙伴的发展关系迄今主要表现在经贸关系和政治关系上。这种关系的发展有多种基本动因。两国关系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但总体上前景看好。中英关系走到今天 ,也留给我们一些有意义的经验和教训。
- 张志洲
- 关键词:中英关系全面伙伴关系
- 新冠疫情下的中国“话语处境”与国际话语权建设被引量:13
- 2020年
- 由于新冠肺炎最早的病例报告出现在武汉,中国与疫情之间的关系成了国际舆论关注的一大焦点,由此形成了新冠疫情下的中国“话语处境”。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势力,对于中国在政治制度、发展道路、意识形态等方面本来就缺乏认同,疫情的全球性爆发更成了他们的“舆论盛宴”,把矛头直指中国。包括新冠病毒中国起源论、中国不配合国际调查论、中国赔偿论等种种言论,实际是对于中国与疫情关系的许多联想,并没有事实和科学依据,但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权结构之下,给中国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突破当前疫情下中国的“话语处境”,是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一个着力点,具体而言:一是需要认清“西强我弱”的话语权结构和西方疫情话语的政治化本质;二是把握中国在疫情问题上国际话语权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三是在提升话语质量的同时强化话语环境建设。
- 张志洲
- 金砖机制建设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被引量:14
- 2017年
- 在金砖合作机制的建设中,最根本的挑战来自于成员国的经济增长状况与相互之间的结构性差异,在厦门峰会之后,金砖合作的经济领域又进一步拓宽,金砖合作机制更加制度化,但同时保持了灵活性,更有利于治理角色的发挥,金砖机制的光明前景可期。金砖合作机制追求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与中国增强国际话语权的诉求具有一致性。金砖合作机制提升了自身的国际话语权也增强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基于中国在金砖合作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对自身增强国际话语权有着重要意义。
- 张志洲
- 关键词:国际话语权国际舆论全球治理议题设置结构性差异
- 全球文化新秩序与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被引量:2
- 2024年
- 全球文化秩序的形成是世界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产物,西方主导地位和“西方中心主义”以及“西强他弱”是这一全球秩序的基本结构。西方在全球文化新秩序中的主导地位质言之就是掌握了文化国际话语权。全球文化新秩序的构建是大国话语权竞争的重要领域。中国具有特殊的文化身份,且要改变在这一秩序中的结构性弱势地位,具有促进全球文化秩序转型和更新的动力。中国要以国际话语权建设推进全球文化秩序转型,可以从四个方面加强认识并采取举措:加强话语质量建设与传播影响力建设并举;寻求非西方“文化话语权联盟”以获得“共同话语权”;将国家实力增长有效转化为国际话语权特别是文化话语权的增长;对西方文化话语权进行适当解构。
- 张志洲
- 关键词: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