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开林

作品数:146 被引量:329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4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8篇机械工程
  • 79篇交通运输工程
  • 1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冶金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8篇机车
  • 48篇转向架
  • 20篇齿轮
  • 19篇齿轮箱
  • 17篇应力
  • 17篇机车车辆
  • 16篇轴箱
  • 14篇转向架构架
  • 13篇动车
  • 12篇有限元
  • 11篇铁道
  • 10篇强度分析
  • 9篇拉板
  • 8篇弹簧
  • 8篇轴箱体
  • 8篇橡胶关节
  • 8篇螺栓
  • 8篇高速转向架
  • 8篇车辆
  • 7篇机车构架

机构

  • 138篇西南交通大学
  • 15篇中国南车集团...
  • 2篇中国南车集团
  • 2篇中车株洲电力...
  • 2篇广州电力机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北京首钢设计...
  • 1篇南车戚墅堰机...
  • 1篇大连机车车辆...
  • 1篇四川省特种设...
  • 1篇中车四方车辆...
  • 1篇中车成都机车...

作者

  • 145篇张开林
  • 61篇姚远
  • 53篇张红军
  • 26篇钟文生
  • 21篇陈康
  • 20篇张雨
  • 15篇赵利华
  • 14篇罗赟
  • 14篇刘旭
  • 11篇刘斌
  • 8篇陈晓峰
  • 8篇王秋实
  • 7篇黄志辉
  • 7篇陈喜红
  • 6篇晋军辉
  • 6篇邹文辉
  • 6篇钟源
  • 6篇廖志伟
  • 6篇李冠军
  • 6篇邵帅

传媒

  • 16篇机车电传动
  • 6篇机械设计与制...
  • 6篇内燃机车
  • 6篇铁道机车车辆
  • 6篇铁道学报
  • 5篇电力机车与城...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 4篇机械
  • 4篇机械制造与自...
  • 3篇机械强度
  • 3篇铁道机车与动...
  • 2篇铁道车辆
  • 2篇润滑与密封
  • 2篇工程力学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机械传动
  • 1篇技术与市场

年份

  • 8篇2023
  • 6篇2022
  • 9篇2021
  • 15篇2019
  • 5篇2018
  • 11篇2017
  • 1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20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轨道车辆一系悬挂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一系悬挂结构,属于轨道车辆转向架技术领域。轴箱体靠近构架斜梁一侧设有顶部带螺纹的阶梯盲孔一;构架斜梁下部设有带卡口的突耳,该卡口的上部设有阶梯盲孔二,下悬臂设有通孔一;拉板座的后端为水平圆弧通孔二...
张雨张开林姚远张红军
文献传递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高速齿轮箱内部流场数值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利用Pumplinx软件,对高速动车组驱动齿轮箱内齿轮啮合过程中润滑油分布规律和齿轮箱内部压力场变化规律进行数值分析。使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动网格模型建立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齿轮箱内部流场的VOF两相流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关键节点压力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不同齿轮参数对箱体内部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齿轮啮合区与从动齿轮左下方有漩涡出现;在啮合区的出口处压力有较大波动,稳定时啮入点压力在正压范围内波动,啮出点压力在负压范围内波动,通气孔处压力波动较大且无规律可寻;齿轮转速越快、齿轮越宽,箱体内部压力波动越大,合理降低转速和齿宽,有利于实现内部流场压力的均匀分布。通过数值仿真和监测关键位置可以得到齿轮箱内部流场的两相流分布和压力场变化规律,可为齿轮箱结构的合理设计与润滑油的合理配置提供的理论依据。
高超张开林张雨姚远
关键词:齿轮箱流固耦合两相流内部流场
一种动车转向架横向振动幅值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车转向架横向振动幅值控制装置,属于铁道机车车辆技术领域。包括构架、轮对及驱动装置,构架与车体及轮对之间分别通过二系悬挂和一系悬挂连接,驱动装置上设有横向惯性作动器,构架横梁中部设有传感器,传感器通过...
姚远张开林钟文生陈康张红军
文献传递
铁道车辆关键部件的疲劳寿命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基于对某出口动车转向架构架垂向减振器座静强度对比分析结果,利用有限元应力应变方法、材料的S-N曲线和动力学模拟得到的载荷时间历程,对垂向减振器座疲劳寿命进行仿真对比分析,进一步对该减振器座作了结构改进。静强度分析和疲劳预测都证明结构改进是合理的。
张开林王忠
关键词:减振器座有限元
摆式列车内燃动力车转向架二系弹簧系统稳定性分析——刚度法被引量:5
2000年
针对由橡胶弹簧和高圆簧组成的摆式列车内燃动力车转向架二系弹簧系统的结构特点 ,建立了基于弹性杆理论的数学模型 ,导出弹簧系统载荷与变形关系式 ,提出评定复合弹簧系统稳定性的新方法———刚度法 ,避免了此类弹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负刚度。与现有复合弹簧系统的稳定性评定方法相比 ,刚度法具有较高计算精度和广泛的适用性。
米彩盈张开林张红军
关键词:稳定性刚度法摆式列车橡胶弹簧高圆簧
高速动车组齿轮箱径向迷宫密封的数值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对高速动车组齿轮箱径向密封的几何结构进行分析,利用Fluent软件仿真计算径向迷宫密封的内部流场和泄漏量,研究径向迷宫的密封机制,分析密封齿相对啮合深度(啮合深度与齿高的比值)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对比研究不同密封齿结构下迷宫泄漏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相对齿啮合深度为0.1~0.6时,随着啮合深度的增加,迷宫透气效应增强,泄漏率增加,相对齿啮合深度为0.6时存在流体介质高速通道,密封性能最差,而相对啮合深度为0.1时径向迷宫的密封性能最佳;径向迷宫的密封性能随着密封齿夹角和齿顶长度的增大而减弱,工程应用中可以通过减小密封齿夹角和齿顶长度进行齿形锐化,密封齿存在最小夹角。
张雨张开林姚远
关键词:齿轮箱
机车驱动系统弹性架悬的机理与应用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机车驱动系统弹性架悬有利于机车的横向动力学性能。为了阐明其机理并据此优化驱动系统悬挂参数,建立10自由度的驱动系统弹性架悬机车单转向架横向动力学模型,比较不同的驱动系统悬挂参数对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动力吸振角度解释其机理并提出最佳悬挂频率选取的原则;针对两种结构形式驱动系统的机车,对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驱动系统悬挂频率接近于轮对蛇行运动频率时,机车动力学性能最佳,驱动系统相对构架横向和摇头运动吸收了构架的振动能量,减小了构架的蛇行运动幅值,从而提高了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摆杆位于电机侧时,机车动力学性能明显改善,相对驱动系统非弹性悬挂,摆杆位于电机侧和非电机侧对机车最大轮轴横向力分别减小了45%和34%;摆杆长度大于100mm时,驱动系统悬挂频率小于3Hz;理论上驱动系统最佳悬挂阻尼比为0.1~0.3,但为了减小驱动系统相对构架的横向位移,需要提高悬挂阻尼。
姚远张开林张红军罗世辉
关键词:机车弹性架悬动力吸振
一种转向架构架横向振动控制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架构架横向振动控制装置,属于铁道机车车辆技术领域。包括由构架和轮对以及悬挂元件组成的转向架,构架与车体及轮对之间分别通过二系悬挂和一系悬挂连接。附加振子由弹簧与阻尼并联构成,其自由端设有质量块,另一端...
姚远张开林钟文生陈康张红军
文献传递
出口缅甸3B_0机车焊接构架疲劳寿命预测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对出口缅甸3B_0机车转向架焊接构架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构架在不同疲劳载荷下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确定了箱体梁中主焊缝的多种疲劳应力范围。基于IIW标准和相关文献中焊接接头疲劳寿命数据确定了评估焊接构架的多条S-N曲线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整体名义应力法和局部缺口应力法计算了关键主焊缝的寿命次数。结果表明:所有焊缝的寿命次数均大于2×10~6次,满足轨道车辆焊接接头设计标准要求;其中构架侧梁T型角接头在垂向动载作用下寿命较低,应通过焊缝磨削处理降低其应力集中程度。由于名义应力法分析结果较缺口应力法更为保守,从结构轻量化和局部优化角度出发,采用局部缺口应力进行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更具有优势。
赵峰强张开林刘斌
关键词:机车构架焊接接头
热沉对焊接残余变形的影响及参数优化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对常规的熔化极保护气体焊(MAG)和动态控制低应力无变形(dynamicallycontrolled low stress no-distortion,DC-LSND)MAG焊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实际的DC-LSND焊件进行了测量,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以构架侧梁的焊接残余变形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仿真模型并结合优化算法对热沉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到了相应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最优参数下DC-LSND MAG焊控制焊接残余变形的效果明显.
赵利华张开林
关键词:热沉数值仿真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