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济南施尔明眼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视网膜
  • 10篇网膜
  • 8篇玻璃体
  • 6篇视网膜脱离
  • 4篇术后
  • 3篇眼内
  • 3篇切除
  • 3篇切割术
  • 3篇玻璃体切除
  • 3篇玻璃体切割
  • 3篇玻璃体切割术
  • 3篇玻璃体视网膜
  • 2篇源性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视网膜静脉
  • 2篇视网膜脱离术
  • 2篇视网膜脱离术...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方式

机构

  • 14篇济南施尔明眼...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14篇张建华
  • 11篇毕宏生
  • 10篇王兴荣
  • 5篇董卫红
  • 3篇崔彦
  • 3篇卢秀珍
  • 2篇解孝锋
  • 1篇屈政朋
  • 1篇刘冬梅
  • 1篇刘致言
  • 1篇潘雪梅
  • 1篇蔡婉婷
  • 1篇蔡宛亭
  • 1篇马晓华
  • 1篇高红
  • 1篇温莹
  • 1篇温莹
  • 1篇王桂敏

传媒

  • 3篇眼科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山东医药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感染性眼内炎伴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
2005年
目的探讨治疗感染性眼内炎伴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及预后.方法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伴视网膜脱离20例20眼,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16眼,随访3~36月.炎症控制率95%,网脱复位率65%.结论对感染性眼内炎伴视网膜脱离眼,及时而有效的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可使大部分濒临丧失的眼球得以保留,部分患者可获得有用的视力.
张建华
关键词: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OCT的对比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比较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区OCT的变化。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4例34眼根据病情分为2组,A组22例22眼行巩膜扣带术。B组12例(12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惰性气体充填。术后1m、3m、6m、12m行眼部全面检查和OCT检查,平均随访12m。比较两组术后OCT形态变化,中心凹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术后1月间接眼底镜检查所有患眼视网膜成功复位。(2)OCT观察到A组术后有神经上皮下积液、色素上皮局限脱离两种形态。其中神经上皮下积液包括中心凹处和旁中心凹处,术后1m12例占55%,3m9例占41%,6m6例占28%,12m2例占9%。2例色素上皮脱离发生在术后1m,分别于术后6m,15m消失。B组仅有1例术后1m时发现中心凹处神经上皮下积液,术后2m复查时消失。(3)OCT测量术后1m时的中心凹厚度值平均为A组(282.27±87.65)μm,B组(171.33±17.00)μ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A组随时间延长,中心凹厚度逐渐减小,至12m时恢复正常。B组随时间延长,厚度值无明显变化。(4)术后1mA组矫正视力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A组随时间延长矫正视力逐渐缓慢提高。B组术后3m就达最佳矫正视力,6m后有下降趋势。(5)A组术后并发硅胶海绵脱出并感染2例,结膜下血肿2例。B组并发白内障5例。结论OCT显示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黄斑区形态即恢复正常,而巩膜扣带术后部分患者黄斑下亚临床积液可以持续存在数月之久。残余黄斑下积液可能是巩膜扣带术后视力延迟恢复的部分原因。
毕宏生张建华温莹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硅油充填术后无晶体眼下方虹膜周切孔关闭原因及防治
2004年
张建华毕宏生屈政朋
关键词:硅油充填术无晶体眼瞳孔阻滞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99年 3月至2 0 0 2年 9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患者 13例 18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期为 7个月~ 4年 ,平均 2 3个月。 18只眼视网膜均在位 ,16只眼 (88 9% )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中视力≥ 0 3者 11只眼(71% ) ,最好视力为 1 0。术后玻璃体再出血 2例 ,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吸收。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伴玻璃体出血的有效方法 ,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 ;结合术中及术后激光光凝治疗 。
董卫红毕宏生王兴荣张建华刘致言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出血并发症视力
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防治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评价5-氟尿嘧啶(5-Fu)聚乳酸微球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效果。方法分别将5-Fu聚乳酸微球和5-Fu原料粉末注入兔眼玻璃体腔后,测定前房水中5-Fu浓度,观察5-Fu聚乳酸微球体内释放特性。将健康家兔48只随机分为3组:1组为5-Fu聚乳酸微球组;2组为无药物的聚乳酸微球对照组;3组为5-Fu原料粉末对照组。以巨噬细胞注入家兔玻璃体腔建立PVR动物模型后,1、2、3组分别向实验家兔左右两眼玻璃体中后部注入:1组注入5-Fu聚乳酸微球的BSS混悬液0.2ml(相当于25mg微球,含5-Fu2.6mg);2组注入含有25mg无药物聚乳酸微球的BSS混悬液0.2ml;3组注入5-Fu注射液0.2ml(含5-Fu2.6mg)。评价其防治PVR的效果。结果5-Fu聚乳酸微球较5-Fu原料粉末消除半衰期明显延长,半衰期为379.05h,清除率明显降低。1组中有2只眼因晶状体损伤排除试验;3组中有4只眼因发生急性药物毒性反应而排除试验。药效实验表明:21及28d,2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62.5%、71.9%;3组为64.3%、78.6%;1组为13.3%和13.3%,其中1组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降低,与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Fu聚乳酸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玻璃体腔植入可有效防治巨噬细胞诱发的实验性PVR。
毕宏生崔彦张建华王兴荣解孝锋
关键词:氟尿嘧啶微球体
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复杂眼球穿通伤伴眼内异物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复杂眼球穿通伤伴眼内异物的疗效。方法 :应用玻璃体切割术、眼内异物取出术、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眼内光凝、眼内充填术 ,部分病例结合巩膜外加压术等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复杂眼球穿通伤伴眼内异物 41只眼。结果 :41只眼异物均一次手术取出 ,术后视力高于术前者 36只眼 (87 80 % ) ,等于术前者 4只眼(9 76 % ) ,下降者 1只眼 (2 44 % )。 3个月至 3年随访期间 ,无一例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结论 :复杂眼球穿通伤伴眼内异物常导致眼内多种组织的严重损伤。玻璃体切割、异物取出等联合手术是准确、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挽救患者一定视功能。
卢秀珍毕宏生王兴荣崔彦张建华
关键词:眼异物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光凝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被引量:1
2001年
张建华王兴荣毕宏生卢秀珍
关键词: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OCT的对比观察
<正>目的:观察比较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区OCT的变化。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4例(34眼)根据病情分为2组,A组22例 (22眼)行巩膜扣带术。B组12例(12眼)行玻璃体切...
温莹张建华毕宏生
文献传递
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自制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的药物特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恒温振荡法观察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体外释药特性;采用60Co灭菌方法消毒灭菌;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植入小鼠背部皮下,隔日处死小鼠后观察皮肤及微球,以检测微球的体内稳定性;将微球植入玻璃体腔后,定期测定房水中药物含量,观察其体内释药特性,并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第2d、5d、9d、14d行F-ERG检查,于第28d时将动物处死,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检查,观察5-FU微球对角膜、房角、视网膜的影响。结果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在体外释药672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72.3%,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60Co灭菌后药物含量及形态无明显变化;小鼠皮下埋植1月后,微球有破碎粘连现象,微球在小鼠体内组织相容性良好;房水中药物含量测定表明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体内药物浓度在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T1/2为379.05h;视网膜电流图潜时及波幅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组织学检查及电镜检查,注药眼与对照眼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本研究制备的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60Co灭菌方法可靠,体内药物浓度在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注入玻璃体腔后未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抑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崔彦毕宏生王兴荣张建华解孝锋
关键词: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2001年
目的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 1996年至 1998年 3年间经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及显微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的 12例 (12只眼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巩膜外加压术、巩膜环扎术、巩膜环扎加外加压术 ) 7只眼 ;玻璃体切除、眼内填充联合巩膜环扎术 5只眼。随访半年至 3年 ,视网膜完全复位 10只眼 (均为一次手术复位 ,占 83 3% ) ,部分复位 1只眼 ,总复位率达 91 7%。术后视力提高 9只眼 ,不变 2只眼 ,下降 1只眼。 12只眼均未行人工晶状体取出。结论 :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具有发病早、发展迅速、眼内病变复杂、易致严重PVR、诊断及治疗难度加大等特点。一旦发现视网膜脱离 ,即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施行手术治疗 。
董卫红毕宏生王兴荣张建华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人工晶体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