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士荣

作品数:32 被引量:146H指数:6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糖尿
  • 23篇糖尿病
  • 12篇2型糖尿
  • 12篇2型糖尿病
  • 8篇胰岛
  • 5篇胰岛素
  • 5篇糖耐量
  • 5篇综合征
  • 5篇病变
  • 4篇代谢
  • 4篇动脉
  • 4篇多囊
  • 4篇多囊卵巢
  • 4篇多囊卵巢综合
  • 4篇多囊卵巢综合...
  • 4篇多囊卵巢综合...
  • 4篇血管
  • 4篇卵巢
  • 4篇卵巢综合征
  • 4篇颈动脉

机构

  • 26篇蚌埠医学院第...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2篇张士荣
  • 19篇时照明
  • 17篇周静
  • 16篇孙卫华
  • 15篇张晓梅
  • 8篇石建华
  • 7篇陈建文
  • 7篇潘明麟
  • 7篇毕娅欣
  • 7篇徐浣白
  • 6篇于磊
  • 6篇黄詠齐
  • 6篇金国玺
  • 5篇胡小磊
  • 5篇吴道爱
  • 5篇周纯先
  • 5篇陈凤玲
  • 3篇宋宜宁
  • 2篇周占伟
  • 2篇李晓丽

传媒

  • 6篇蚌埠医学院学...
  • 6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实用糖尿病杂...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测量30名成年人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组)、45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者血糖、胰岛素、血脂等临床指标,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受试者的IMT,检测2组的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IFG组的IMT、ET-1和NO均高于NGT组(P<0.01);IMT与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NO、甘油三酯(TG)、ET-1、空腹胰岛素(FINS)、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舒张压(DBP)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NO与IMT、SBP、ET-1、TG、FINS、HOMA-IR、HOMA胰岛细胞功能(HOMA-β)、DBP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ET-1与IMT、SBP、NO、BMI、FINS、HOMA-IR、HOMA-β及TG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IMT影响因素依次为NO、TG、空腹血糖、ET-1;ET-1的影响因素依次为NO、餐后2 h血糖;NO的影响因素依次为SBP、ET-1。结论:IFG人群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已发生变化;早期干预可以改善IFG人群的胰岛功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也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金国玺毕娅欣于磊胡小磊周静张士荣王路
关键词:血糖空腹血糖受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皮素-1一氧化氮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L-18和MCP-1的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探讨IL-18、MCP-1在PCOS中的异常情况与胰岛素抵抗(IR)和肥胖的关系。方法:选择PCOS患者(PCOS组)47例,正常对照(对照组)29名,根据PCOS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成肥胖组30例和非肥胖组17例。再根据PCOS患者HOMA-IR分为IR组18例和非IR组29例。分别比较各组IL-18和MCP-1的变化,并对PCOS患者IL-18、MCP-1与BMI、腰臀比(WHR)、HOMA-I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OS组IL-18、MCP-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OS IR组和肥胖组IL-18、MCP-1均显著高于非IR组和非肥胖组(P<0.01)。IL-18与BMI、HOMA-IR,MCP-1与BMI、WHR、HOMA-IR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COS患者IL-18和MCP-1水平明显升高,与IR、肥胖有关。
吴道爱时照明王长江张士荣周静常保超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白细胞介素-1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蚌埠地区糖尿病防治系列研究(延续25年)
张晓梅徐浣白时照明陈凤玲黄咏齐潘明麟孙卫华张士荣石建华周纯先
该项目于2005-2006年开展了第三次糖尿病调查,并对1980、1985年两次糖尿病调查中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异常人群进行综合研究,进行25年糖尿病防治系列研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蚌埠地区的三级糖尿病防治网点,为糖尿...
关键词:
关键词:糖尿病
蚌埠地区168例糖代谢异常患者25年转归分析
2009年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1980年糖尿病(DM)普查出的168例糖代谢异常患者(144例T2DM、24例IGT)25年临床转归。方法: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对144例T2DM和24例IGT患者分别给予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25年间对114例T2DM患者及22例IGT各项临床指标进行随访。结果:114例T2DM中4例患者逆转为IGT;心脑血管、肾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别为57.0%、60.5%;25年病死率为70.2%(80/114)。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病、多脏器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24例IGT患者失访2例,18.2%发展成DM,年转变率为0.73%,36.4%仍为IGT,45.5%转为NGT。结论:T2DM慢性并发症以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患病率最高,且随病程延长增加;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IGT向DM转化。
张晓梅时照明徐浣白潘明麟周占伟石建华孙卫华张士荣陈建文黄詠齐
关键词: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细胞免疫损伤机制初步探讨
背景和目的:临床上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部分是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其血清可出现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等自身抗体,此类患者被称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
张士荣
关键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流式细胞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文献传递
蚌埠地区30例糖耐量受损者10年后转归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糖耐量受损(IGT)者10a后转归情况。方法1995年普查出的30例IGT者予以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10a后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30例IGT患者中7例(23.3%)发展成糖尿病,13例(43.3%)仍为IGT,10例(33.3%)逆转为正常糖耐量(NGT)。IGT患者初查时TG、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糖尿病转归组高于IGT转归组、NGT转归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尿病转归组>IGT转归组>NGT转归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糖尿病转归组体质指数(BMI)、腰围(WC)、2h血糖(2hPG)、收缩压(SBP)、HOMA-IR均高于NGT转归组(P<0.05);糖尿病转归组、IGT转归组舒张压(DBP)均高于NGT转归组(P<0.05);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0a后,糖尿病转归组肥胖、腹型肥胖患病率均85.7%高于NGT转归组(均为2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检出率(71.4%,71.4%,57.1%)糖尿病转归组高于IGT转归组、NGT转归组;糖尿病转归组、IGT转归组心脑血管病检出率(85.7%,61.5%)高于NGT转归组(10.0%)。结论IGT、糖尿病转归者均合并代谢异常疾病,且IGT阶段即可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应尽早发现、综合干预其以逆转IGT加强控制代谢综合征相关临床指标。
张晓梅徐浣白潘明麟石建华时照明陈凤玲周纯先孙卫华张士荣陈建文黄詠齐
关键词:糖耐量受损糖尿病转归
Graves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2023年
目的:探讨Graves病(即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及其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y,TRAb)、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诊或复发的Graves病患者124例,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OH)D<12μg/L]、维生素D不足组[25(OH)D:12~20μg/L]、维生素D充足组[25(OH)D≥20μg/L]。所有患者检测血清25(OH)D、TRAb、I型原胶原N-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erum type I collagen cross-linked C-terminal peptide,S-CTX)、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_(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_(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比较各组间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维生素D充足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间血清TT_(3)、TT_(4)、PINP、S-CTX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1),血磷水平依次显著降低(P<0.01)。维生素D充足组血PTH和血钙水平显著低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TT_(3)、TT_(4)、PINP、S-CTX、PTH、钙呈负相关(P<0.01),与磷和TSH呈正相关(P<0.01)。结论:Graves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降低与骨转换、PTH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密切相关,与TRAb无关。Graves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维生素D缺乏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应关注Graves病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态和维生素D补充,以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改善抗甲状腺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复发率。
时照明江淼张士荣吴道爱孙卫华
关键词: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25-羟维生素D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骨代谢指标
蚌埠市区第三次2型糖尿病患病现状调查被引量:3
2009年
整群随机抽样调查蚌埠市区25~75岁常住居民3 073人,发现人群中2型糖尿病、总糖耐量减低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2型糖尿病的发病趋于年轻化。肥胖高血压人群2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应注重早期2型糖尿病筛查。
张晓梅徐浣白潘明麟黄詠齐时照明周纯先孙卫华张士荣陈建文石建华
关键词:患病率抽样调查发病趋势
蚌埠地区60例2型糖尿病防治研究10年资料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1995年在蚌埠地区开展了第2次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流行病学普查,10年间,扩大DM三级防治网,提高防治水平。方法:指导1995年2282人中普查出的60例T2DM者予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10年间对各项临床指标进行随访调查。结果:60例T2DM患者先后服用降糖药治疗者>37.3%;病情重或慢性并发症多者,应用胰岛素替代疗法或与口服降糖药联用或先后阶段性应用,约占56.9%;病情较轻仅以饮食和体育锻炼治疗者占5.9%。血糖、血压控制较理想,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需加强控制。并发症中急性者少,慢性并发症增多。10年病死率为10.5%(6/57),主要死亡因素依次为心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结论:DM可防可治,应做到尽早发现、综合强化治疗,进一步加强DM三级预防工作。
徐浣白张晓梅潘明麟黄詠齐石建华时照明陈凤玲周纯先孙卫华张士荣陈建文
关键词:糖尿病
118例空腹血糖受损者用不同方法干预三年转归的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比较118例空腹血糖受损人群3年干预转归。发现二甲双胍强化组和罗格列酮强化组的糖尿病转化率均低于生活方式干预组。结果提示二甲双胍或罗格列酮比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更有效地减少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向糖尿病转化。
毕娅欣金国玺于磊周静张士荣蒋凤秀宋志毅石建华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药物治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