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园园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凹陷
  • 3篇东濮凹陷
  • 2篇致密砂岩
  • 2篇致密砂岩气
  • 2篇砂岩
  • 2篇测井
  • 2篇成藏
  • 2篇储层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充注
  • 1篇有效储层
  • 1篇阵列感应
  • 1篇阵列感应测井
  • 1篇致密砂岩气藏
  • 1篇砂砾
  • 1篇砂砾岩
  • 1篇砂岩气藏
  • 1篇四性
  • 1篇四性关系
  • 1篇气藏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篇张园园
  • 3篇蒋有录
  • 3篇刘景东
  • 2篇申辉林
  • 1篇吴健
  • 1篇赵永强
  • 1篇徐田武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内江科技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东濮凹陷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被引量:9
2017年
东濮凹陷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但其储层物性下限尚不明确。为此,基于岩心实测孔隙度、渗透率和压汞资料等,综合采用经验统计法、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水膜厚度法、Purcell法、Wall法)及压汞曲线法等多种方法,确定了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存在一定差异,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值介于3.92%~5.306%之间,平均值为4.264%;渗透率下限值范围为0.032×10^(-3)~0.059×10^(-3)μm^2,平均值为0.038 7×10^(-3)μm^2。总体上,经验统计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较低,而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和压汞曲线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较高,特别是Purcell法计算所得的物性下限值明显高于其他方法,可能与其更能表征大孔喉的贡献有关。在此基础上采用算术平均法,综合确定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值为4.264%,渗透率下限值为0.038 7×10^(-3)μm^2。
吕雪莹蒋有录刘景东张园园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物性下限东濮凹陷
泌阳凹陷栗园浅层砂砾岩稠油储层四性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本文通过对泌阳凹陷栗园地区测井、录井、岩心实验及试油等资料的研究分析,明确了该区稠油储层的四性关系,在对有关资料详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和流体识别标准,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栗园地区稠油储层综合解释评价技术,从而为栗园区块进一步开发和增储增产,提供了有力依据.
赵永强申辉林张园园
关键词:稠油砂砾岩测井解释四性关系
富油凹陷深层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与充注机理
目前我国发现并成功开采的致密砂岩气藏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且气源岩偏腐植型,而罕见天然气成因类型为油型气的致密砂岩气,因此选取渤海湾盆地中天然气十分富集的富油凹陷—东濮凹陷为典型解剖区,从天然气成藏机理出发对其成藏条件及...
吕雪莹蒋有录刘景东张园园
关键词:东濮凹陷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
东濮凹陷杜寨地区深层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关系被引量:11
2016年
为分析东濮凹陷杜寨地区沙三中—下亚段致密砂岩储层演化与油气充注过程的耦合关系,综合运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荧光显微及流体包裹体等测试方法,明确杜寨地区沙三中—下亚段储层特征、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储层孔隙度演化史和油气充注史等。结果表明:杜寨地区沙三中—下亚段处于中成岩B期至晚成岩阶段,在经历三期钙质胶结、三期溶蚀、持续压实的复杂成岩过程后,在斜坡带发育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在洼陷带发育特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东营组沉积末期,储层尚未致密化,低熟—成熟有机质在斜坡带聚集形成常规型油气藏,在洼陷带附近形成"边致密边成藏"型致密砂岩油气藏。明化镇组沉积末期至今,储层致密,除少量油气向上运移、在斜坡带形成"边致密边成藏"型油气藏外,仍有大量晚期生成的天然气在洼陷带附近聚集,形成典型的"先致密后成藏"型致密砂岩气藏。
张园园蒋有录刘景东徐田武吕雪莹
关键词:东濮凹陷
测井新技术在薄层识别和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胜利乔庄油田A块研究区薄层发育,常规测井方法难以有效反映砂岩薄层真实的测井响应,进而无法有效地解释和评价薄层。随着测井新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成熟,核磁共振、高分辨率阵列感应、薄层电阻率以及成像等一系列测井新技术已经投入实际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近些年来发展的测井新方法新技术在薄层识别和评价中的应用,实际研究成果表明,测井新方法在薄层的识别和评价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张园园申辉林吴健
关键词:薄层成像测井阵列感应测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