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园园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高粱
  • 2篇靶斑病
  • 2篇斑病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毒素
  • 1篇形态学
  • 1篇造林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致病机理
  • 1篇致病力
  • 1篇侵染
  • 1篇膜透性
  • 1篇抗病
  • 1篇抗病基因
  • 1篇抗旱造林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定位
  • 1篇固体水

机构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辽宁省林业科...

作者

  • 5篇张园园
  • 3篇徐秀德
  • 2篇刘可杰
  • 2篇王振东
  • 2篇徐婧
  • 2篇姜钰
  • 2篇张立军
  • 2篇胡兰
  • 1篇董怀玉
  • 1篇高英旭
  • 1篇刘红民
  • 1篇王丽娟

传媒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粱靶斑病菌致病机理及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定位
高粱是重要的食用、酿酒、饲用和工业用原料,病菌侵染会导致粮食品质变劣、产量降低。同时,病原菌会产生真菌毒素,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由生离蠕孢属病菌侵染所致高粱靶斑病(Bipolaris sorghicola)是高粱重要的叶...
张园园
关键词:高粱靶斑病致病机理基因定位
文献传递
高粱靶斑病菌粗毒素对高粱胚根生长及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揭示高粱靶斑病菌的致病机理,用不同浓度病原菌粗毒素处理高粱种子L407B和Tx622B,测定其胚根生长抑制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高粱靶斑病菌粗毒素对高粱不同品种胚根生长及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病菌粗毒素对高粱胚根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同一毒素浓度下,处理后2天,处理组胚根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同一处理时间内,不同浓度毒素处理后胚根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高粱靶斑病菌毒素能降低高粱胚根细胞膜透性,且不同高粱品种间差异显著。
张园园徐秀德王振东张立军姜钰胡兰董怀玉
关键词:粗毒素致病力电导率丙二醛
高粱靶斑病菌侵染对高粱光系统Ⅱ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以高粱品种Tx622B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来研究高粱靶斑病菌[Bipolaris sorghicola(Lefebvre&Sherwin)Alcorn]侵染高粱叶片后对光系统II(PSII)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病原菌侵染的高粱叶片,H2O2和MDA含量均升高,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加剧;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的JIP测试分析表明病原菌侵染严重伤害了PSII供体侧,阻断了受体侧QA到QB的电子传递,降低了反应中心的活性。
张园园徐秀德王振东张立军王丽娟徐婧刘可杰
关键词:过氧化氢
高粱靶斑病病原菌种群多样性研究
2012年
从采自中国不同地区的高粱靶斑病病叶上病斑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中国高粱靶斑病原菌种群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病叶上的病斑形状、大小差异很大,但病原菌在菌落形态和孢子形态却极为相似;通过不同菌株的rDNA ITS序列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与高粱生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相似度达99%,病原菌种群多样性不丰富。
张园园徐秀德徐婧刘可杰姜钰胡兰
关键词:高粱形态学
固体水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植被恢复首先要解决苗木的水分供应问题,固体水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之中。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固体水的特点,总结了固体水在释水规律、对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以及苗木生长的影响的研究进展状况。
刘红民高英旭张园园
关键词:固体水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植被恢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