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君倩

作品数:18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底栖动物
  • 8篇群落
  • 6篇大型底栖动物
  • 6篇群落结构
  • 4篇物种
  • 3篇大型底栖动物...
  • 3篇底栖动物群落
  • 3篇动物群
  • 3篇动物群落
  • 3篇软体动物
  • 3篇水生
  • 3篇种群
  • 3篇物种多样性
  • 3篇螺蛳
  • 3篇湖泊
  • 2篇大型无脊椎动...
  • 2篇典范对应分析
  • 2篇多样性
  • 2篇生态监测
  • 2篇生物多样性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8篇谢志才
  • 18篇张君倩
  • 6篇李正飞
  • 5篇蒋小明
  • 3篇熊晶
  • 3篇刘洋
  • 2篇徐靖
  • 2篇银森录
  • 2篇宋卓彦
  • 2篇陈静
  • 2篇王丑明
  • 1篇张堂林
  • 1篇吴小平
  • 1篇李林
  • 1篇熊雄
  • 1篇马凯
  • 1篇刘瑞秋
  • 1篇宋立荣
  • 1篇汪亚平
  • 1篇过龙根

传媒

  • 4篇生物多样性
  • 3篇湖泊科学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通江湖泊商业采砂活动影响水生态健康的监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生态监测与评估技术领域的一种通江湖泊商业采砂活动影响水生态健康的监测方法,包括设置标准化的监测区域、监测时间和样本采集三个部分,监测区域部分依据通江湖泊水流动态共设置3个监测区域,其中包括采砂直接干扰区域1个...
谢志才孟星亮张君倩
文献传递
一种考虑扩散作用的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考虑扩散作用的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属于生态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首先,采用已有的筛选流程(比较中值、独立样本t检验、箱线图法、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对IBI核心参数进行初筛;之后,使用主轴...
李正飞张君倩谢志才
傀儡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水质评价被引量:14
2010年
2008年对昆山市傀儡湖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季度调查,共记录底栖动物17科66种。其中,寡毛纲2科18种,摇蚊科26种,软体动物8科14种,其它动物8种。采用聚类分析,将傀儡湖分为4个湖区。傀儡湖底栖动物密度在西南部较高(湖区Ⅲ、Ⅳ),中部和东北部(湖区Ⅰ、Ⅱ)较低,取水河道高于入水口样带。底栖动物生物量(湿重)中,软体动物均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总磷和溶氧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BI生物指数对傀儡湖水质的评价最接近实际情况:傀儡湖区整体水质属于污染,各湖区的水质清洁度排序为湖区Ⅱ>湖区Ⅳ>湖区Ⅲ>湖区Ⅰ。取水河道(湖区Ⅴ)水质轻度污染,而入水口样带(湖区Ⅵ)的水质污染最为严重。
熊晶谢志才张君倩蒋小明方涛敖鸿毅过龙根邓永良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质评价
赣江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受胁因子初探被引量:19
2019年
赣江是长江的第七大支流,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而相关的研究明显不足。基于文献调研和2016–2017年现场调查,本研究系统评估了赣江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受胁因素。共记录底栖动物5门10纲27目95科204属330种(历史记录138种,2016–2017年记录267种)。历史记录中国特有软体动物计48种(腹足类17种,双壳类31种),目前记录32种。优势种主要是一些耐污种和广布种。中游支流的密度、生物量和丰富度指数要高于赣江干流、上游支流和下游支流。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基质、流速、浊度、挖沙等环境因子以及不同尺度空间因子的驱动。偏CCA结果显示,环境过滤对群落结构的影响高于空间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赣江流域水生生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邢圆吴小平欧阳珊张君倩徐靖银森录谢志才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典范对应分析
一种螺蛳种群人工恢复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蛳种群人工恢复的方法,涉及生态恢复与生态保护领域。该方法通过螺蛳种源的采集和驯化,并将其放入待恢复湖区,使得待恢复湖区恢复螺蛳的自然繁殖与生长,达到螺蛳种群人工恢复的目的。本发明的优点是:可恢复我国云贵...
张君倩谢志才宋卓彦蒋小明
文献传递
近三十年保安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演变及其构建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保安湖是江汉湖群的一个典型浅水湖泊。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保安湖面临多重人类压力影响,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历史上曾开展过数次的保安湖底栖动物调查,但有关群落结构的长期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改变的认知仍为空白。本研究基于30余年(19862019)的多次调查数据,探索保安湖底栖动物的群落演变规律及其群落构建机制。研究共记录保安湖底栖动物5门10纲25目49科110属170种(历史记录154种,现场调查51种)。总物种数由1992年的107种降为2019年的51种;平均密度由1992年的433 ind./m 2增加到2019年的2177.6 ind./m 2;平均生物量由2001年的160.6 g/m 2降低为2019年的26.7 g/m 2。优势种在1987年有寡毛类、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多个类群,其后逐步演变为现阶段少数几种耐污的寡毛类和摇蚊类,如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等,而多年生大型软体动物衰退明显。PERMANOVA和SIMPER分析结果表明,2001和2019年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不同时期特征种差异较大。近20年间,底栖动物群落构建机制发生变化,主要驱动力由环境过滤(2001年)转变为中性过程(质量效应)(2019年)。现阶段(2019年),不同季节的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春冬两季的物种数、密度以及生物量均大于夏秋两季,但不同季节的特征种相似。同时,群落构建的关键因子及驱动机制在不同季节间也存在一定差异,除秋季外,其他季节的空间因子解释率均大于环境因子解释率。
刘洋李正飞李正飞鲍少攀刘振元谢志才谢志才
关键词: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大型底栖动物
南洞庭湖区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评估及保护对策被引量:3
2020年
洞庭湖孕育和维持了较高和独特的软体动物多样性。尽管有关该湖软体动物的调查较多,但多分散于各文献中。本文结合文献调研和现场调查(2013–2018年),系统评估了南洞庭湖区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解析驱动群落格局演变的关键因子,并提出合理的保护对策。共记录2纲5目14科33属87种(腹足纲41种,双壳纲46种),其中本调查记录54种,隶属于2纲5目12科31属,包括腹足纲22种,双壳纲32种。评估结果显示处于近危和受威胁等级物种21种,包括腹足纲4种和双壳纲17种。调查区域软体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73.1 ind./m2和279.3 g/m2。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大沼螺(Parafossarulus eximius)、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卵河螺(Rivularia ovum)。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istance-based redundancy analysis, dbRDA)结果显示,局域环境因子(底质类型、水深、pH、总溶解固体和总磷)制约软体动物的群落变异。另外,区域内的人类活动(如商业采砂、建坝和沿岸土地利用、过度捕捞和非法电捕等)亦深刻影响软体动物的生存。这些人类干扰已导致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显著下降,可能造成一些特有物种的局域性灭绝。为了恢复和保护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和资源,应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管控合法的挖沙业和取缔非法挖沙业、禁止过度捕捞和非法电捕、维持水文的自然节律、恢复沿岸自然湖滨带和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物排入等。我们呼吁尽快在南洞庭湖区建立软体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该湖区(可能是整个洞庭湖)残存的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
刘振元孟星亮李正飞张君倩徐靖银森录谢志才
关键词:软体动物
长江上游支流赤水河流域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与保护对策被引量:1
2023年
作为长江上游唯一未在干流建坝的一级支流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赤水河流域孕育和保护了极为丰富的底栖动物多样性。然而对赤水河底栖动物的了解仍不充分,缺乏涵盖整个流域的连续性、季节性的底栖动物调查。本研究于2019–2021年按季度开展4次调查,系统评估了赤水河水系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更新了物种名录,甄别出其驱动机制及受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本次调查共记录底栖动物5门9纲22目86科186属209种。全流域优势种均为昆虫类,如蜉蝣属一种(Ephemera sp.)、扁蜉属一种(Heptagenia sp.)、河花蜉属一种(Polamanthus sp.)、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潜水蝽科一种(Naucoridae sp.)和多足摇蚊属一种(Polypedilum sp.)。春季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季节。上游的密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明显高于中下游。主坐标分析显示,不同季节和不同河段间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底质、海拔、流速、溶解氧、NH4+-N和大尺度空间因子PCNM1、PCNM2、PCNM3、PCNM6的驱动。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环境过滤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空间因子(随机效应)。流域内的多重人类活动(如支流的梯级电站、采矿业、土地开发利用、酿酒业、旅游业等)严重影响底栖动物多样性。建议采取退耕还林、维持水文的自然节律、管控采矿业和酿酒业、优化防治外来入侵种等一系列对策,建立有效的预测和风险评估机制。
张多鹏刘洋李正飞李正飞张君倩张君倩
关键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洱海湖滨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被引量:7
2011年
洱海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湖泊,拥有生物较为丰富的湖滨带和特有种,如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绘环棱螺(Bellamya limnophila)。2009年5月和12月在洱海湖滨带开展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0个分类单元;其中,寡毛类、摇蚊科幼虫和软体动物等主要类群为11种、7种和9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36.7%、23.3%和30.0%,其它动物3种。在密度方面,群落结构以寡毛类为主,平均密度达488个/m2(占总丰度的89.7%),密度峰值出现在弥苴河口(7424个/m2);而在生物量方面则以软体动物占优势,平均生物量为67.26g/m2(占总丰度的91.4%)。按密度的平均相对丰度计算,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为第一优势种(平均相对丰度24.4%),其次为异腹腮摇蚊(Einfeldia sp.)(13.2%)、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11.6%)和正颤蚓(Tubifex tubifex)(11.5%)。按生物量计算,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sp.)为第一优势种(占总生物量的79.3%),其次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10.6%)和环棱螺(Bellamya sp.)(6.2%)。洱海的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为1.08,西岸比东岸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要高。
王丑明张君倩蒋小明熊晶谢志才
关键词:洱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一种通江湖泊商业采砂活动影响水生态健康的监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生态监测与评估技术领域的一种通江湖泊商业采砂活动影响水生态健康的监测方法,包括设置标准化的监测区域、监测时间和样本采集三个部分,监测区域部分依据通江湖泊水流动态共设置3个监测区域,其中包括采砂直接干扰区域1个...
谢志才孟星亮张君倩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