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凡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碳通量
  • 1篇淡水
  • 1篇动力学
  • 1篇溶解无机碳
  • 1篇示踪
  • 1篇示踪研究
  • 1篇碳酸盐体系
  • 1篇碳吸收
  • 1篇碳循环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生产力
  • 1篇无机碳
  • 1篇夏季
  • 1篇海冰
  • 1篇河水

机构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4篇张凡
  • 3篇高众勇
  • 3篇孙恒
  • 2篇陈立奇

传媒

  • 3篇极地研究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极普里兹湾碳循环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普里兹湾是南大洋碳循环研究典型代表海区,也是中国历次南大洋考察的重点调查区域。从初级生产力、营养盐、叶绿素、海-气CO2通量、真光层颗粒有机碳(POC)输出通量,净群落生产力(NCP)等方面综合阐述了其碳循环特征。生物泵运转效率和海冰过程是碳吸收的主要控制因素。普里兹湾总体上可以从陆坡划界,分为湾内和湾外两大部分。两者碳循环特征差异显著。湾内碳循环过程活跃,是南大洋夏季的高生产力区域。湾外则表现出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特征,初步认为存在Fe限制。总体上,溶解有机碳(DOC)、POC、营养盐、叶绿素、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存在从湾内向湾外随纬度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海冰消长对碳循环过程影响剧烈。夏季融冰造成的冰藻释放、水体垂直稳定性增加是提高生物生产力的首要原因。总体上普里兹湾的碳循环受各种生物、物理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控制,对南大洋碳循环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
张凡高众勇孙恒
关键词:碳循环碳通量
夏季西北冰洋表层淡水分布的总碱度示踪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中国第三次和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在西北冰洋测定的海水总碱度资料和相关资料,结合海水、海冰融化水及河源淡水3个端元盐度和总碱度的特征值,计算分析了夏季表层海水中淡水所占的比例。示踪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海盆南部海冰融化水所占比例最大,该区为海冰剧烈融化的冰缘带。径流水的比例明显低于海冰融化水的比例,径流水主要来自白令海入流水中携带的Yukon河水和加拿大Mackenzie河水的输入。2008年夏季海冰融化水以及由白令海入流水输入的淡水量都明显比2010年大,由Mackenzie河水带来的淡水影响变化不大,但其影响的峰值区域位置有所偏移,与海冰分布区相对应。
高众勇孙恒陈立奇张凡
关键词:河水
南极普里兹湾碳酸盐体系与碳通量研究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极区海洋碳循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普里兹湾是南极大陆沿岸第三大海湾。作为南大洋碳循环研究典型海区,普里兹湾成为中国历次南大洋考察的重点调查区域。海冰过程、生物过程、水文过程等彼此耦合使普里兹湾碳循环复杂多...
张凡
关键词:碳酸盐体系
文献传递
西北冰洋总碱度与溶解无机碳的分布被引量:2
2012年
2008年7—9月,中国进行了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本研究即利用此次宝贵的科学考察机会,在西北冰洋现场采集大量的海水样品,进行二氧化碳体系(主要包括总碱度(TA)和溶解无机碳(DIC)等)研究,得到了西北冰洋二氧化碳体系参数的分布,并对其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夏季西北冰洋表层海水总碱度(TA)、盐度归一化总碱度(nTA,nTA=TA×35/S)、溶解无机碳(DIC)和盐度归一化溶解无机碳(nDIC,nDIC=DIC×35/S)的范围分别为1 757—2 229μmol.kg-1,2 383—2 722μmol.kg-1,1 681—2 034μmol.kg-1,2 119—2 600μmol.kg-1。由于受到河水和海冰融化水的稀释,表层DIC和TA的浓度都比较低。78°N以南西北冰洋上层水柱中TA与盐度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比较保守,在盐度大于30时,主要是海水端元与河水端元混合,在盐度小于30时主要是海水端元与海冰融化水端元的混合。在楚科奇海,DIC分布主要受到有机质生产或降解的主控,而加拿大海盆无冰区混合层DIC分布的主控因素是海水与海冰融化水的保守混合。
孙恒高众勇陈立奇张凡
关键词:溶解无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