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
-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源CT在检测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评价双源CT在检测儿童川崎病(KD)并冠状动脉损害(CAL)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确诊为KD并经心脏超声确诊合并CAL的患儿进一步行双源CT(DSCT)检查,观察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状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形态和大小,并和同期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SCT共检测到冠状动脉瘤43个,肿瘤最宽径1.55 cm,平均(0.65±0.47)cm,其中小冠状动脉瘤(<0.4 cm)15个,中冠状动脉瘤(<0.8 cm,≥0.4 cm)20个,巨大冠状动脉瘤(≥0.8 cm)8个。累及左冠状动脉21个,包括左冠主干9个,前降支近段4个,前降支中段5个,回旋支3个。累及右冠状动脉22个,包括右冠近段9个,右冠中段7个,右冠远段6个。另外,发现3处狭窄及2处血栓形成。而6个位于中远段的冠状动脉瘤、2处血栓及3处狭窄B超未能显示。结论DSCT能清晰显示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在显示局部冠状动脉狭窄和血栓形成方面明显优于经胸超声,可成为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瘤患儿诊断和随访的重要评估方法。
- 赵立健韩波王锡明晁宝婷张建军庄建新张仪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川崎病冠状动脉瘤
- 骨保护素在诊断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评估血清骨保护素(OPG)在预测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A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0例KD患儿作为KD组、30例因感染性疾病发热的患儿为发热组、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为SLE组、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并同时检测外周血象、肝功、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90例KD患儿均行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对合并CAL者进一步根据其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冠状动脉瘤直径)进行CAL严重程度的分组,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筛选出KD并CAL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应用ROC分析评价相关危险因素在预测CAL方面的价值。结果KD组患儿血清OPG含量明显高于发热组、SLE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90例KD患儿中有38例(42.2%)在急性期合并了CAL,其中冠脉扩张者18例,冠脉瘤14例,巨大冠脉瘤6例。统计结果显示,KD合并CAL组血清OPG、CRP明显高于KD无CAL患儿组(P<0.05),KD合并CAL组血ALB水平低于KD无CAL组(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OPG、CRP及ALB是KD发生CAL的危险因素。ROC分析表明,OPG、CRP及ALB是预测KD急性期发生CAL的可靠指标。线性回归分析表明,OPG与CAL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95)。结论OPG是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并与CAL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用于预测急性期KD患儿是否发生CAL。
- 赵立健韩波张丽萍张仪张建军
- 关键词:川崎病骨保护素冠状动脉损害超声心动图
- CD_(40) Ig融合蛋白阻断共刺激信号通路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CD40Ig融合蛋白(简称CD40Ig)对柯萨奇B3病毒(CVB3)所致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死亡率、心肌病理改变和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106只4~6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体质量12~16 g,随机分为CD40Ig组(16只)、病毒组(40只)、IgG组(4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CD40Ig组、病毒组和IgG组小鼠腹腔注射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为10-3L-1的CVB30.15 mL,正常对照组小鼠接种0.15 mL不含病毒的Eagle液。CD40Ig组、IgG组小鼠于接种病毒后6 h、72 h分别注射CD40Ig(0.1 mg.kg-1)及IgG(0.1 mg.kg-1)。接种病毒后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在光镜下观察其心肌病理变化,并计算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心肌组织中CVB3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心肌组织中CD40蛋白表达。结果1.与病毒组比较,CD40Ig组小鼠死亡率降低(80.0%vs50.0%,P<0.05)、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下降[(8.88±2.95)分vs(3.42±1.21)分,P<0.05]、心肌CVB3mRNA表达减少(3.48±2.89vs0.91±0.75,P<0.05);2.病毒组和CD40Ig组小鼠心肌组织均有CD40蛋白表达,CD40主要表达于心肌组织中浸润炎性细胞胞膜表面,并且在VMC小鼠的心肌细胞胞膜/胞质中也可见大量CD40蛋白表达。结论CD40Ig可减轻VMC小鼠心肌炎性反应,降低心肌病毒复制及死亡率,其机制可能与CD40Ig阻断CD40和CD40L的相互作用,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有关。
- 路康韩波张仪赵立健席俊芳张建军张捷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小鼠
- 婴幼儿肺炎248例临床分析及EF、BNP在肺炎并心力衰竭定量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进一步探讨肺炎并心衰的诊断标准。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轻症肺炎的158例患儿(A组)和90例肺炎并心衰患儿(B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心脏器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出现率显著不同,但均缺少特异性;B组左房扩大和左室扩大,射血分数(EF)、主动脉峰值流速(PFVA)、肺动脉峰值流速(PFVP)下降,肌酸肌酶心肌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升高,发生率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单纯依靠临床表现诊断肺炎并心衰易扩大化,建议诊断标准中增加EF<45%或BNP>70 pg/m l。
- 马沛然黄磊张仪
- 关键词:婴幼儿肺炎心力衰竭射血分数脑钠肽
- CD28单克隆抗体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治疗作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CD28单克隆抗体(CD28 mAb)对柯萨奇病毒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死亡率、心肌病理改变及病毒滴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6只BALB/c小鼠分为CD28 mAb组16只、病毒组40只I、gG组4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为10-6/mL的柯萨奇B3病毒0.15 mL,正常对照组接种0.15 mL的Eagle氏液。CD28 mAb组I、gG组接种病毒后67、2 h分别接种CD28 mAb(0.1 mg/kg)和IgG(0.1 mg/kg)。于接种病毒后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取心脏,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CVB3mRNA的表达。结果CD28单克隆抗体组小鼠死亡率、心肌病理积分、心肌CVB3mRNA均低于病毒对照组(P均<0.05)。结论CD28单克隆抗体可降低心肌病毒滴度,减轻VMC小鼠心肌炎症,降低VMC小鼠死亡率。
- 张仪韩波赵立健刘振虎席俊芳路康韩秀珍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柯萨奇病毒感染
- CTLA4-Ig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TLA4-Ig)对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死亡率、心肌病理改变与病毒滴度、CTLA4蛋白表达及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10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CTLA4-Ig组16只、病毒组40只、IgG组4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于接种病毒后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采用光镜检查心肌病理变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CVB3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CTLA4蛋白的表达,取外周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IL-4及IFN-1的含量。结果CTLA4-Ig组小鼠死亡率、心肌病理积分、心肌CVB3 mRNA均低于病毒对照组(P均〈0.05);CTLA4-Ig组小鼠心肌组织中CTLA4表达较病毒组明显增加(P〈0.05);病毒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P〈0.01),IL-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P〈0.01),两组小鼠间IL-2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A4-Ig组小鼠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病毒组及IgG组(P均〈0.01),IFN.1水平低于病毒组及IgG组(P均〈0.01),三组小鼠血清IL-2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LA4-Ig可减轻VMC小鼠心肌炎症,降低心肌病毒滴度及死亡率,其机制可能与阻断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使Th2反应增强有关。
- 张仪韩波刘振虎赵立健席俊芳路康韩秀珍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小鼠CTLA4-IGIL-2IL-4
- Timothy综合征一例报道
- 韩波牛娜张仪李万镇赵立健伊迎春张建军庄建新韩秀珍
- 病毒性心肌炎诊治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 病毒性心肌炎(VMC)甚为常见,VMC缺少特异临床诊断指标,亦缺少特异高效治疗方法,因此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困难。近年来,VMC在诊断和治疗都有很大的进展,现介绍近年来对生化指标、器械检查、Dallas诊断标准、免疫组化和P...
- 马沛然张仪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生化指标器械检查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