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琳虹

作品数:40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龙岩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病毒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9篇艾滋病
  • 8篇沙门菌
  • 8篇疾病控制
  • 7篇手足
  • 7篇手足口
  • 7篇手足口病
  • 5篇电泳
  • 5篇中毒
  • 5篇脉冲场
  • 5篇脉冲场凝胶电...
  • 5篇耐药
  • 5篇肠炎沙门菌
  • 4篇血清
  • 4篇食物
  • 4篇食物中毒
  • 4篇食源
  • 4篇食源性

机构

  • 39篇龙岩市疾病预...
  • 14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龙岩市新罗区...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龙岩市第一医...
  • 1篇福建省龙岩市...

作者

  • 40篇廖琳虹
  • 21篇曹春远
  • 19篇陈前进
  • 12篇李美华
  • 12篇郭贞钻
  • 9篇何云
  • 9篇陈海滨
  • 8篇杨萍
  • 6篇林伟
  • 6篇金建潮
  • 6篇廖亦红
  • 6篇何春荣
  • 5篇张彦锋
  • 5篇阙金财
  • 4篇吴水新
  • 4篇林英华
  • 3篇郑禄祥
  • 3篇游田珍
  • 3篇罗招福
  • 3篇廖文兰

传媒

  • 10篇海峡预防医学...
  • 5篇河南预防医学...
  • 5篇预防医学论坛
  • 3篇中国城乡企业...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7株肠炎沙门菌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掌握龙岩市肠炎沙门菌的耐药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57株肠炎沙门菌包括源于食物中毒、食品和医院的散发病例等,对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采用药敏反应板定量测定菌株对16种常用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 57株肠炎沙门菌均对诺氟沙星、头孢西丁、复方磺胺、阿奇霉素、头孢他啶等5种抗生素敏感。部分菌株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四环素、多粘菌素B等存在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最高的是萘啶酸(93.00%),其次是氨苄西林(74.00%)和链霉素(54.00%)。随着时间推移,肠炎沙门菌有耐药增强的趋势。结论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应引起重视,需加强对多重耐药株的监控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陈海滨罗招福李美华曹春远廖琳虹金建潮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耐药最小抑菌浓度多重耐药
肠炎沙门菌PFGE分子分型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分析龙岩市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点和耐药特征,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发现及疫情控制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收集自2014、2016年龙岩市食物中毒、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临床散发病例分离的77株肠炎沙门菌进行PFGE分析,并测定其中57株对16种常用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77株肠炎沙门菌分为17个PFGE型别,其中P4、P6和P8为优势型别;按照90%的相似度可得到3个优势PFGE型别簇(Cluster 1—3)。暴发相关的带型主要为P8、P6、P4和P14,分别与5次食物中毒事件有关。57株肠炎沙门菌药敏结果以耐萘啶酸最高(93%),其次是氨苄西林(74%)和链霉素(54%)。耐3种或3种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占71.93%(41/57)。结论龙岩市肠炎沙门菌PFGE型别呈现多态性,存在3个优势PFGE型别簇,在食物中毒事件中以PFGE分子分型检测能快速预警肠炎沙门菌散在暴发和溯源。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应引起重视,需加强对多重耐药株的监控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陈前进曹春远李美华陈海滨廖琳虹何春荣金建潮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聚类分析最小抑菌浓度多重耐药
龙岩市中老年人艾滋病感染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老年人艾滋病感染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2016年现住址为龙岩市的艾滋病感染病例,并对送检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2016年全市累计中老年人艾滋病感染病例210例,本市户籍病例91.90%(193/210);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4.83∶1(174∶36);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49.05%(103/210);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82.38%(173/210);职业分布以农民及农民工为主,占47.62%(100/210);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检测为主,占87.14%(183/210)。结论在今后艾滋病防控中应将中老年人作为重点关注人群,提高此类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降低危险性行为,防止艾滋病疫情在中老年人群中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林伟廖琳虹郭贞钻廖亦红
关键词:中老年人艾滋病防控措施
龙岩市2006~2010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2012年
目的了解龙岩市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龙岩市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五年期间共检测各类人群8142人,检出HIV抗体阳性102例,病例数逐年增加,20~49岁占86.3%,感染者中初中文化以下占82.3%,经性传播占74.5%,职业以农民工和无业者为主,占52.6%。结论龙岩市艾滋病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流动人口起桥梁作用,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应采取切断性传播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疫情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
林伟廖琳虹黄清垣刘玉贵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
龙岩市手足口病病原体柯萨奇B5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龙岩市手足口病病原体柯萨奇B5病毒(Coxsackie virus B5,CVB5)VP1区基因特征及变异情况。方法对2011年采自确诊手足口病患者的Real-time 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和柯萨奇病毒A 16型(Coxsackie virus A 16,CVA16)阴性未分型样品,经RD细胞分离肠道病毒。从培养上清中提取RNA核酸,经RT-PCR法初步鉴定病毒型别。应用187/222引物对扩增病毒株的VP1区,回收产物经克隆、筛选后测序。采用ClustalX、Mega5.0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和进化树构建。结果 104份未分型样品中分离到3株CVB5。3株CVB5分离株VP1区长度为330-357个核苷酸,编码110-119个氨基酸。3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99%,氨基酸同源性为84%-99%。比较推导的氨基酸序列,FJLY2011126h株VP1与另外2株龙岩分离株相比有18个位点差异,核苷酸序列287-288位发生插入突变,第290、291、338、339位发生颠换,与2010年长春株JN695051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95%-98%,氨基酸同源性84%-99%)。结论 2011年福建省龙岩市手足口病患者中存在CVB5感染,病毒与2005年法国株和国内山东、长春、昆明、浙江病毒株属同一型别。
廖琳虹何云陈前进曹春远吴水新张彦锋何春荣
关键词:手足口病
龙岩市2011-2015年复检确诊的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2017年
福建省随着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已由低流行区转变成中度流行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也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为了解龙岩市艾滋病的流行学特征,为艾滋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本文对2011-2015年龙岩市辖区内筛查实验室送检的785例样本进行复检,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郭贞钻陈新莉李美华廖琳虹阙金财
关键词:蛋白印迹法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一起肠炎沙门菌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溯源分析
2022年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分析,查明事件原因。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和描述事件,将采集到的病例标本与食物相关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及鉴定,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溯源分析。结果共检出4株肠炎沙门菌(血清抗原式9∶g,m∶-),分别源自病例粪便(2株)、食品包装袋(1株)、食品(1株),其生物学性状、PFGE图谱带型基本一致。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和分子分型结果确认,奥尔良三明治中的鸡排是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源头。
陈海滨邱桢文曹春远李美华金建潮廖琳虹陈前进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疫情暴发脉冲场凝胶电泳
一起纽波特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及菌株同源性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为查明事件原因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患者、食品加工人员和剩余食物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及鉴定,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及耐药性分析。结果从采集的13份样本中检出4株纽波特沙门菌,其中1株来自病人样本,1株来自食品加工人员(厨师)样本,剩余牛肉、鸭肉各1株。4株菌株经PFGE分析,同源性为100%。4株分离菌株耐药谱相同。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纽波特沙门菌引起,PFGE分型揭示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为事件的分析和溯源提供分子流行病学证据。
金建潮曹春远何春荣林英华廖琳虹张景平陈前进
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食源性致病菌
两起肠炎沙门菌所致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探讨两起同地区连续发生的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方法参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方法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检出菌株进行表型鉴定;用VITEK-Ⅱ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菌株抗生素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检出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共检出23株肠炎沙门菌,其中从25份患者肛拭样本中检出17株,8份从业人员肛拭样本中检出2株,8份留样食物中检出3株,厨具涂抹样本中检出1株。23株肠炎沙门菌血清抗原式均相同(9∶g,m∶-);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基本一致;PFGE图谱带型完全一致(相似度为100%),且与当地散发病例PFGE图谱带型相似。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和分子分型结果,证实这两起食物中毒是由同一来源的肠炎沙门菌污染所引起。
王炳发曹春远陈前进林英华廖琳虹何春荣李美华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脉冲场凝胶电泳食源性致病菌食物中毒
HIV筛查实验室送检阳性样本复检与确认结果分析
2012年
目的为探讨龙岩市各HIV筛查实验室送检筛查阳性标本与确证实验室复检及确认结果的符合性及-般规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硒标免疫层析法(Determine)、免疫印迹法(WB)对龙岩市各筛查实验室送检标本进行复检和确认。结果2008—2011年371例送检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复检阳性136例,占送检标本36.85%,1阴1阳44例,占11.85%,136份复检阳性及44份1阴1阳标本经确证试验,确认HIV-1抗体阳性134例,占送检样本的36.12%,阴性27人份,占7.28%;不确定19人份,占5.12%。献血员、临床患者、产前检查、婚检等送检标本复检结果阳性率分别为4.05%、58.86%、50.00%、71.43%,确认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5%、57.71%、50.00%、57.14%。结论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送检标本检测结果与确认实验室检测结果符合性存在-定差异,这可能是筛查实验室与确认实验室使用试剂不同、部分基层筛查实验室只采用-种检测试剂及无严格的质量控制有关,建议各筛查实验室严格规范操作,做好质量控制,采用两种或以上特异性及敏感性高的试剂联合检测。
杨萍陈前进廖琳虹郭贞钻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免疫印迹试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