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欢荣

作品数:24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吴阶平医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化疗
  • 7篇单抗
  • 7篇肿瘤
  • 7篇恶性
  • 6篇细胞
  • 6篇积液
  • 5篇灌注
  • 4篇单抗治疗
  • 4篇胸腔
  • 4篇疗法
  • 4篇卵巢
  • 4篇卵巢癌
  • 4篇免疫
  • 3篇胸腔积液
  • 3篇热灌注
  • 3篇热灌注化疗
  • 3篇晚期
  • 3篇胃癌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机构

  • 10篇解放军总医院...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24篇康欢荣
  • 14篇付艳
  • 14篇杜楠
  • 10篇肖文华
  • 9篇朱建华
  • 8篇赵辉
  • 7篇孙君重
  • 7篇李晓松
  • 6篇李秋文
  • 4篇宋林萍
  • 4篇胡佳
  • 3篇陈殿君
  • 3篇祁楠
  • 3篇蒋建
  • 3篇高洁
  • 2篇萨仁高娃
  • 2篇马俊勋
  • 2篇王如良
  • 2篇郝怡鑫
  • 2篇姚芳芳

传媒

  • 5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药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国老年学学...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杉醇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5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静脉紫杉醇和顺铂化疗,将所有患者分为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组(贝伐组)21例和紫杉醇组(化疗组)24例。胸腔给药,每3周为一周期。贝伐组采用贝伐珠单抗300 mg 联合紫杉醇60 mg 进行治疗;化疗组采用紫杉醇60 mg 进行治疗。根据 RECIST 1.1评价标准和 NCI-CTC-AE 3.0分级标准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胸腔积液均呈下降趋势,治疗胸腔积液的总有效率贝伐组为81.0%,化疗组为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可以更好地控制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的增长。
祁楠康欢荣杜楠付艳胡佳李晓松赵辉
关键词:紫杉醇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
胃癌患者血清leptin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瘦素(leptin)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为胃癌组(94例)?胃癌术后组(86例)及正常对照组(150例)三组,检测血清TC、TG及leptin含量。结果胃癌组及胃癌术后组血清TC及leptin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胃癌术后组血清TC及leptin均较胃癌组降低(P均<0.05)。结论leptin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胃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
康欢荣蒋建肖文华朱建华
关键词:胃肿瘤瘦素胆固醇甘油三酯类
伊立替康联合卡铂合并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卡铂合并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 carcinoma,NSCLC)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NSCL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采用伊立替康80 mg.(m2)-1第1、8、15天,静脉滴注,顺铂80 mg.(m2)-1,在第1~3天共分3天使用,静脉滴注,每4周为1个周期。Ⅱ组采用伊立替康30mg.(m2)-1联合卡铂(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2)给药7周、胸腔放疗3~4周(共63 Gy:1.8 Gy×25 d+2 Gy×9 d),然后每21天予以多西他赛75 mg.(m2)-1强化3个周期。治疗2周期以上开始评价治疗效果及毒性反应。结果:Ⅰ组CR 9例,PR 17例,SD 6例和PD 8例,总有效率为65.0%。1年生存率45%,2年生存率7.5%,中位生存9个月。Ⅱ组CR 10例,PR30例,SD15例和PD 5例,总有效率为66.7%。1年生存率50%,2年生存率10%,中位生存13个月。主要毒副反应表现为血液系统毒性和消化道反应。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铂合并放疗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康欢荣蒋建肖文华朱建华
关键词:伊立替康卡铂放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香菇多糖联合化学疗法治疗胃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联合化学疗法(化疗)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将82例胃癌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香菇多糖加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治疗2周后对患者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1.9%(26/42)和40%(1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59±9)%比(50±8)%,(37±6)%比(34±4)%,(1.65±0.45)比(1.24±0.25),(37±8)%比(28±6)%],CD8低于治疗前[(24±4)%比(2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治疗前[分别为(1.01±0.30)比(1.26±0.22),(24±6)%比(28±6)%],CD3高于治疗前[(51±7)%比(4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卡氏行为状态评分上升患者比率为47.6%(20/42),明显高于对照组[25.0%(10/40)](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6%(12/42)比45.0%(18/40),33.3%(14/42)比50.0%(2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
付艳杜楠孙君重康欢荣
关键词:香菇多糖胃肿瘤化学疗法
胸腔灌注吉西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观察胸腔灌注吉西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伴大量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在接受吉西他滨1 000 mg/m^2(d1、d8)+卡铂400 mg/m2(d1)方案全身化疗的基础上,A组(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250 mg/m^2+贝伐珠单抗5 mg/kg胸腔灌注治疗;B组(对照组)仅给予吉西他滨250 mg/m^2单药胸腔灌注治疗,每3周用药1次,共4周期。观察治疗后两组胸腔积液的变化、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吉西他滨的药物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分期及KPS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客观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3%vs 40.9%,P=0.008)。不良反应:观察组血压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3%vs 0,P=0.000);观察组粒细胞减少(58.3%vs 50.0%,P=0.571)、腹泻(16.7%vs 0,P=0.139)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29.2%vs 36.4%,P=0.603)、鼻出血(62.5%vs 68.2%,P=0.686)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胸腔给药12 h后观察组胸腔中吉西他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5±0.38μg/ml vs1.25±0.16μg/ml,P=0.04),联合给药延长了吉西他滨在胸腔中的停留时间。结论胸腔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并延长了吉西他滨的作用时间。
孙志佳杜楠祁楠赵辉康欢荣高洁付艳刘自豪
关键词:肺癌胸腔灌注吉西他滨
miR-19a-3p通过靶向PIK3CB参与调控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化疗耐药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miR-19a-3p在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用10μmol/L顺铂处理ER阳性乳腺癌耐药细胞株和敏感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NA测序分析ER阳性乳腺癌耐药细胞株和敏感细胞株中表达差异的microRNA;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miR-19a-3p在ER阳性乳腺癌耐药细胞株和敏感株中的表达差异;合成miR-19a-3p类似物和抑制物,分别转染ER阳性乳腺癌耐药细胞株和敏感株,检测耐药细胞株对顺铂耐药的药物作用浓度是否发生改变;通过Starbase v2.0调取TCGA数据分析预测miR-19a-3p的靶标基因及相互调控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miR-19a-3p与靶标基因在ER阳性乳腺癌耐药细胞株和敏感株中的表达。结果:顺铂处理后不影响ER阳性乳腺癌耐药细胞株的细胞活性;小RNA测序发现miR-19a-3p在ER阳性乳腺癌耐药细胞株中低表达,qPCR进一步确认miR-19a-3p在ER阳性乳腺癌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量相比于敏感株较低;miR-19a-3p过表达促进ER阳性乳腺癌耐药株的顺铂耐药作用浓度下调,而miR-19a-3p表达被抑制后会上调ER乳腺癌敏感细胞株的顺铂敏感作用浓度;通过Starbase v2.0预测表明miR-19a-3p负调控PIK3CB,qPCR及Western印迹证实miR-19a-3p过表达抑制PIK3CB的表达。结论:miR-19a-3p通过抑制PIK3CB的表达,负调控ER阳性乳腺癌化疗耐药,增强ER阳性乳腺癌细胞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高洁李晨曦赵辉康欢荣杜楠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耐药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显著改变肝癌HepG2细胞中exosome的免疫相关分子种类和含量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修饰的肝癌细胞exosome所含肿瘤抗原和免疫分子的变化。方法采用蔗糖梯度离心联合超滤技术分离和纯化肝癌HepG2细胞在MS-275处理前后分泌的exosome,并用免疫电镜和Westemblot杂交技术分别观察exosome表达热休克蛋白70、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HLA—Ⅱ、NY-ESO-1和CD80等免疫分子的变化。MS-275处理前后样本均数的比较用配对f检验。结果经MS-275处理后,肝癌HepG2细胞分泌exosome的数量和总蛋白含量均较处理前显著增加,分别为(303.0±3.2)×10^6个/ml比(236.0±2.8)×10^6个/ml和(1.37±0.18)mg比(0.78±0.11)mg,t值分别为27.29和4.85,P值均〈0.01。免疫电镜下,100个exosome所含免疫分子HSP70、HLA—I、HLA-DR和CD80胶体金颗粒数均明显增加,分别为(79.8±5.2)个比(60.2±3.2)个、(65.6±6.3)个比(38.4±2.7)个、(26.9±2.7)个比(3.0±0.16)个和(42.7±5.2)个比(28.9±1.9)个,t值分别为5.56、6.87、15.3和4.32,P值〈0.01或〈0.05;NY—ESO-1所含胶体金颗粒数无明显变化[(40.2±4.6)个比(32.2±4.5)个,t=2.15,P〉0.051。Westernblot结果也证实了上述免疫电镜的发现。结论MS-275修饰肝癌细胞能显著改变exosome各种免疫分子的含量和种类,有利于增强exosome的免疫刺激作用,为体外大规模制备抗肝癌亚细胞瘤苗提供了新思路。
李秋文肖文华萨仁高娃董伟伟赵惠霞段昕妤朱建华康欢荣付艳郝怡鑫王如良宋林萍叶明
关键词:肝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EXOSOME
腔内热灌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探讨腔内热灌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并确诊的80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40)和观察组( n=40),对照组仅接受单纯腔内热灌注化疗(每次给予顺铂30mg、地塞米松10mg、氟尿嘧啶750mg,每2周1次,连用2次),观察组在热灌注化疗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每次200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注入胸腔或腹腔,每周1次,连用4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相关标准、生活质量评分( KPS)及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级标准评估两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5.0% vs.57.5%, P<0.05),但两组疾病控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价改善16例(40.0%),稳定14例(35.0%),降低10例(25.0%);观察组中改善34例(85.0%),稳定4例(10.0%),降低2例(5.0%);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以1~2级为主,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腔内热灌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较好,相关毒副反应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康欢荣蒋建杜楠
关键词:热灌注化疗恶性胸腹腔积液
肝细胞癌17p13.3位点杂合缺失及其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17p13.3位点杂合缺失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17p13.3位点的3个微卫星标志,即D17S643,D17S926和D17S1574,并比较和确定杂合子等位基因缺失。结果 3个微卫星标志总的杂合率为89.8%(79/88),杂合缺失率为41.7%(33/79);杂合缺失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和肝内转移明显相关(P<0.01)。结论染色体17p13.3位点杂合缺失是肝细胞癌最常见的遗传学事件之一,该位点的缺失与肝癌门静脉癌栓和肝内转移密切相关。
李秋文肖文华朱建华康欢荣付艳孙君重
关键词:肝细胞癌微卫星标志杂合缺失
卵巢癌腹水来源exosomes的免疫分子检测
李秋文肖文华宋林萍萨仁高娃朱建华康欢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