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海霞
- 作品数:11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260例冠脉造影的回顾性研究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在不同类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60例临床诊断和可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相关中的临床数据行统计学处理。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心肌梗死组、典型心绞痛组及不典型心绞痛组。结果:有糖尿病的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生率为96%,吸烟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生率70%,高脂血症的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生率为68%,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生率62%。心肌梗死组阳性率96%,典型心绞痛组82%,不典型心绞痛组阳性率60%。结论:冠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最可靠方法,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男性及老龄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 廖菽丹王昌育辛渭川常海霞张涛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
- 糖代谢异常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时的临床特征及左室收缩功能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的临床特征及对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以急性心肌梗死首次住院的患者14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病史及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正常血糖组、糖尿病前期组及糖尿病组。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特征,检测各组患者BNP及LVEF值评价左室功能。结果:77.5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患者入院第2日BNP均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各组患者LVEF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糖代谢异常比例较高;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程度比糖代谢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重。
- 李涛常海霞白净龚敏
-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心肌梗塞
- 中性粒细胞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预测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 了解中性粒细胞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32例AMI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收集患者发病情况及入院时血常规、心肌酶、心电图等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各参数与严重心律失常间的关系.结果 AMI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白细胞(P<0.01)和中性粒细胞(P<0.01)水平较高,且短期死亡的风险也增加(P<0.01).严重心律失常多出现于发病早期(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I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与发病时间≤12 h(OR=0.50,95%CI:0.10~1.45,P=0.04)、短期死亡(OR=6.45,95%CI:3.21~13.73,P<0.01)及入院时中性粒细胞阳性(OR=2.65,95%CI:0.84~4.56,P=0.02)密切相关.结论 中性粒细胞计数>7×109/L时AMI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明显增加.
- 常海霞巩晓宏尚磊辛渭川马锋丁辉龚敏张环雷靖祎秦建宁王磊马前锋白引珠马东侠何琳张军科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
- 中性粒细胞升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临床意义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升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我们对324例24h内发生的AMI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比较入院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析它们与各种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二元回归分析提示AMI的患者中性粒细胞>7×109/L组,多表现为冠状动脉初始血流TIMI分级0级(P<0.002)、严重心律失常(P<0.001)及死亡(P<0.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AMI在30d内发生死亡多见于年龄≥70岁(P<0.001)、合并严重心律失常(P<0.001)及入院时中性粒细胞>7×109/L(P=0.01)的患者。结论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可能作为AMI预后的分层指标之一。
- 常海霞巩晓宏郑强荪尚磊辛渭川丁辉龚敏张环秦建宁王磊马前锋白引珠张军科马锋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或控制心室率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包括心房颤动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的控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48例,胺碘酮150mg加50g.L-1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患者30min后房颤未转复即再应用1次,继以0.5~1mg.min-1维持静滴48h,观察用药后1,2,6,12,24和48h转复率、心室率、心力衰竭症状的缓解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可快速有效使快速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纠正心力衰竭,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纤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 巩晓宏常海霞马锋谢铎文刘超峰
- 关键词:胺碘酮心力衰竭心房颤动
- 远端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缺血后处理组(MPostC组)、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组(RPostC组)、缺血后处理+5-羟葵酸组(MPostC+5-HD组)、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5-羟葵酸组(RPostC+5-HD)。结扎左冠状动脉左室支45 min,再灌注120 min造模,结扎双侧髂外动脉5 min骨骼肌短暂缺血。于缺血前、后及再灌注1 h、2 h观察心功能指标和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及心肌梗死范围。结果(:1)再灌注1 h、2 h后,MPostC组、RPostC组心功能指标较缺血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MPostC+5-HD组、RPostC+5-HD组分别较MPostC组、RPostC组改善不明显(P<0.05)(;2)再灌注2 h时,MPostC组、RPostC组的CK、LDH活力均显著低于缺血对照组(P均<0.05),MPostC+5-HD组、RPostC+5-HD组的CK、LDH活力分别较MPostC组、RPostC组明显增高(P均<0.05)(;3)缺血对照组的缺血范围[缺血区重量/左心室重量(AAR/LVg),缺血区面积/左心室面积(AAR/LVs)]与其他5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stC组、RPostC组梗死范围[梗死区重量/缺血区重量(AN/AARg)、梗死区面积/缺血区面积(AN/AARs)]均较缺血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MPostC+5-HD组、RPostC+5-HD组分别与MPostC组、RPostC组比,梗死范围均增加(P均<0.05)。MPostC+5-HD组、RPostC+5-HD组、缺血对照组的梗死范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典的缺血后处理和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共同的机制可能为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MitoKATP)的激活。
- 雷靖祎常海霞廖菽丹马锋
- 关键词:心脏保护ATP敏感性钾通道
- 形状对构建组织工程化心肌组织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索形状(片层及条带)对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EHT)的影响.方法:原代心肌细胞与液态胶原,Matri-gel,2×DMEM混合,注入环形槽内形成心肌条带,注入方形槽内形成心肌片层,条带和片层培养1wk后行力学拉伸,继续培养1wk,行HE染色,鞣酸多彩(mason)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以及激光共聚焦检测等对EHT进行评价.结果:拉伸前,心肌片层和心肌条带均可见点状自发性跳动,心肌片层拉伸后2d出现肉眼可见的一致性节律性跳动;心肌条带拉伸后4d形成肉眼可见的一致性跳动,14d后心肌条带仍然能维持长时间的跳动,形状和大小无明显改变,而心肌片层在去除力学拉伸后,发生明显的回缩,收缩力量减弱.HE染色,mason染色,免疫组化以及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EHT拉伸后内部细胞均匀分布,沿拉伸方向伸展,细胞核完整,呈长梭形,含有丰富肌丝,与正常成年大鼠心肌组织类似.结论:片层和条带对构建EHT各有利弊.心肌片层易于构建,容易移植,但构建后生理性能不稳定,而心肌条带构建后生理性能较稳定,但构建成功率低.
- 张环常海霞赵志敬辛渭川
- 关键词:原代心肌细胞心肌片层条带
- 辅酶Q_(10)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功能及BNP、6 min步行距离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研究辅酶Q_(10)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CHF病人225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病人口服辅酶Q_(10)和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脑钠肽(BNP)、6 min步行距离(6MWT)。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7%)明显高于对照组(7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P=0.00);治疗后,观察组HR、6MWT、LVEDD及血清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_(10)联合曲美他嗪能明显提高老年CHF病人的治疗疗效,并能改善病人的心脏功能,且安全性高。
- 王磊常海霞王军刘树文张涛秦建宁
- 关键词:辅酶Q10曲美他嗪6MIN步行距离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190例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0月完成的190例冠脉介入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5例,均采用Jndking’s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共扩张278支病变血管,其中直接支架置入治疗73处。190例病例中PCI成功率96.4%(183/190例),共置入275枚支架。支架置入后即刻造影,所有病变血管均达到TIMI血流3级。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脑血意外而死亡,病死率1%;4例心绞痛复发,复发率2%。结论:PCI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
- 梁小平马文英常海霞辛渭川
- 关键词:病变血管
- 前列地尔联合水化治疗对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联合水化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1-03至2014-03我院收治的175例年龄>70岁冠心病行PCI术患者纳入本研究,男122例(9.71%),平均年龄(74.7±3.9)岁,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8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6 h和术后12 h给予1 ml/(kg·h)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水化治疗;前列地尔联合水化组(n=91):在常规治疗、水化治疗基础上,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2次/d。两组患者于PCI术前及术后连续3天分别测定血清肌酐水平(SCr)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观察两组CIN的发生率。结果:Scr水平:术后第3天前列地尔联合水化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降低[(92.08±21.65)mmol/L vs(99.43±22.7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术后第3天前列地尔联合水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升高[(63.78±20.58)ml/min vs(57.09±22.31)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CIN的发生率:前列地尔联合水化组3.3%(3例)较对照组13.1%(11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行PCI者,前列地尔联合水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肾功能,降低CIN的发生。
- 雷靖祎常海霞廖菽丹马锋
- 关键词:对比剂肾病水化治疗前列地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