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红梅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采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术前单采自体血液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估计术中出血量较大,符合国内外预存自体输血标准的外科择期手术患者8例,入院后第2、3天下午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单采压积红细胞3~6U(来源于800~1200ml静脉全血的红细胞)和机采血小板1 U,采集中补充生理盐水500~1000ml。当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患者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时,开始回输自体血液,并于手术结束前全部回输入患者体内。观察8例患者预存采血前、单采后、手术前、手术结束后血常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手术结束时血压(SPB,DPB)、心率(HR)及手术中液体输入总量、术中出血量、自体输血量、异体输血、输血反应等情况。结果 8例患者术中输注自体血液,未输注异体血液成分,单采中和输血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单采储血后和手术后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自体储血前,手术失血量300~1200ml,占整体血容量的7%~26.49%。术后患者心率、血压平稳。结论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液成分进行自体备血安全且疗效较好,能保障中型及大型手术的手术用血。
- 李卉贾菲师红梅王彦汪德清
- 关键词:自体输血血细胞分离单采
- 不同保存期内全血质量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保存期内全血理化指标的检测,评价全血质量的变化。选择30例健康献血员采集全血2 U/人,每袋全血采用无菌方式分为6份,每份血袋内装60—80 mL全血,置于储血冰箱(4±2)℃条件下保存。分别在全血保存的0 d、7 d、14 d、21 d、28 d和35 d后取样,检测血液pH值、血常规、电解质(K+、Na+)、游离血红蛋白(FHb)、Na+-K+-ATP酶、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葡萄糖、乳酸和血流变。全血中K+含量在7 d内迅速升高,在保存期21 d的浓度为(22.46±6.88)mmol/L,有些已达不到现行国家标准[1](GB 18469—2001:全血保养液ACD—B时,钾离子浓度≤21 mmol/L);Na+离子浓度逐渐降低,在保存的7 d含量为(136.33±5.98)mmol/L,亦未达到国家标准(GB 18469—2001:全血保养液ACD—B时,钠离子浓度≥146 mmol/L);pH值在保存期28 d内能达到国家标准(GB 18469—2001:全血保养液ACD—B时,pH为6.6~7.0),但0 d和21 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Na+-K+-ATP酶的活性0 d和14 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3-DPG的含量7 d发生明显变化(P<0.05);游离血红蛋白在保存21 d能达到国家标准(GB 18469—2001:全血保养液ACD—B时,血浆血红蛋白≤0.29 g/L);HCT在保存期35 d内无显著性变化(P<0.05);全血保存21 d后高切黏度显著升高(P<0.05),7 d后低切黏度的升高也有显著性(P<0.05)。说明全血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其理化指标变化有所不同,研究为血液的保存和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提供理论数据。
- 冯倩刘弈王彦师红梅罗园园桂萍潘纪春陈麟凤汪德清
- 关键词:全血理化性质
- 孕期血像的变化与产后输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孕妇孕期血像的变化与产后输血的相关性。收集2008年在我院待产孕妇的门诊信息和住院信息,追踪孕妇从怀孕第4个月到第10个月每月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产前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筛选产前无基础疾病且非高龄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产后输血组与非输血组,研究孕期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两组之间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2008年在我院产科待产住院450人,其中输血68人,具有完整产前资料的输血产妇30人;与同期非输血产妇28人比较,结果显示两组Hb、Plt、PCT、MPV、PDW均正常,两组之间血象变化无显著差异。但Hb水平与Plt计数在孕末期均有轻微下降,Plt计数变化与PCT、MPV、PDW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健康孕妇孕期血像的变化与产后出血、输血无相关性,孕妇Hb与Plt在孕末期均有轻微下降,但Plt计数、PCT、MPV和PDW均在正常范围内。
- 李卉陈麟凤王淑英王彦师红梅汪德清
- 关键词:妊娠血像输血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评估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组织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调查现状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值,重点解析制定对策,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制定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结果选定紧张、空腹及紧张、空腹和疲劳的综合因素作为解决献血反应的主要解决方向;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献血反应发生率从1.7%降低至0.7%;紧张引起献血反应的目标达成率为153%,空腹引起献血反应的目标达成率为79%,综合因素引起献血反应的目标达成率为15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
- 师红梅王海宝宋英伟秦园园李卉
- 关键词:品管圈献血反应柏拉图
- 浅谈编写全国医师输血定期考核大纲和题库的经验
- 2014年
- 国内对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的临床医师一直未进行规范统一的复核。2011年起,中国医师协会配合卫计委对全国各临床专业的医师进行定期考核,以此统一测评临床医师的执业水平。现报告全国医师输血定期考核大纲及题库的编写过程,并总结经验,以便发挥借鉴作用。
- 师红梅刘景汉汪德清兰炯采
- 关键词:输血题库
- 储存式单采自体红细胞在腹膜后肿瘤择期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普外科腹膜后肿瘤择期手术患者术后输注单采自体红细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20例腹膜后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自体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及术后自体红细胞回输的疗效。结果 20例自体储血患者血常规指标单采后与单采前相比有所下降,但PLT、HCT、Hb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LT>150×109/L、HCT>30%、Hb>110g/L),因此自体储血不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和组织缺氧。回输自体血后患者的血液指标与术后相比有所回升,防止了术后失血性贫血的发生。结论普外科择期手术术后输注单采自体红细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案,不仅可以解决择期大手术的输血需求,而且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 孙桂香席朝运李卉师红梅汪德清
- 关键词:择期手术储存式自体输血单采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
- Trima与Amicus两种血细胞分离机的性能比较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性能。方法从健康机采血小板献血员4 234名中,选取80名献血员前后使用两种不同血细胞分离机Trima和Amicus采集数据,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残余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采集时间、采集效率、报废情况及安全性等方面。结果在两种血细胞分离机的献血员采集前基本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两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产品质量方面、处理血量和抗凝剂使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时间、采集效率和管道残余血量方面进行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类型的血细胞分离机在使用过程中各有利弊,因此应该根据献血员的身体素质与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血细胞分离机。
- 王彦陈麟凤师红梅李卉汪德清
- 关键词:血细胞分离机机采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