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月菊

作品数:89 被引量:19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6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理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3篇地震
  • 32篇地球化
  • 32篇地球化学
  • 16篇遥感
  • 16篇震前
  • 16篇CO
  • 15篇地震前
  • 14篇CH4
  • 13篇裂带
  • 12篇断裂带
  • 12篇同位素
  • 10篇地震前后
  • 10篇化学特征
  • 8篇地球化学异常
  • 8篇断层
  • 8篇氧同位素
  • 8篇气体地球化学
  • 8篇氢氧同位素
  • 8篇汶川地震
  • 7篇地球化学特征

机构

  • 51篇中国地震局地...
  • 40篇中国地震局
  • 19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1篇宁夏回族自治...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辽宁省地震局
  • 5篇内蒙古自治区...
  • 4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国土资源...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吉林省地震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陕西国际商贸...

作者

  • 89篇崔月菊
  • 58篇杜建国
  • 23篇陈志
  • 20篇李营
  • 18篇周晓成
  • 15篇谢超
  • 13篇刘雷
  • 12篇孙凤霞
  • 10篇孙凤霞
  • 9篇李静
  • 7篇张炜斌
  • 6篇孙玉涛
  • 6篇易丽
  • 5篇王海燕
  • 5篇刘永梅
  • 5篇邹镇宇
  • 5篇荆凤
  • 5篇李新艳
  • 4篇司学芸
  • 3篇张德会

传媒

  • 9篇矿物岩石地球...
  • 8篇地震
  • 6篇地球科学进展
  • 6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地震学报
  • 4篇地震研究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中国地震
  • 3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遥感信息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12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西缘CH4和CO2浓度的构造响应
地球脱气受气体来源、气体运移途径和驱动力(地质应力)的控制.含C-H-O气体(例如,CO2、H2、CH4、CO、H2O等)是地幔和下地壳中的重要成分.固体地球中的气体不断地排放到大气中,特别是通过地壳中的薄弱带,如板块/...
崔月菊司学芸李营杜建国
关键词:二氧化碳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地质构造鄂尔多斯地块
首都圈西北部主要活动断裂土壤气中氢气(H_2)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在首都圈西北部9条活动断裂上布置了17个土壤气氢气(H_2)测区,土壤气H_2浓度分别在2012年5月和2013年5月测量两次,测点共1105个.测量数据结果表明:(1)9条活动断裂上土壤气H_2的浓度在断裂附近明显高于非断裂区域;(2)9条活动断裂上土壤气H_2的浓度从西向东呈增大的趋势.首都圈西北部活动断裂带土壤气H_2的释放会引起大气电离层的扰动,有关活动断裂带土壤气H_2释放的进一步研究对大气环境变化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周晓成陈超吕超甲孙凤霞陈志仵柯田黄丹张冠亚张瑞鑫刘红崔月菊
关键词:氢气土壤气地球化学首都圈
应用于地震预测的遥感气体地球化学
  利用卫星高光谱技术可以监测到大震前后地下气体释放引起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利用AIRS标准产品数据中CO和O3月平均数据构建全球9年(2003-2011年)平均CO月背景场和O3月背景场,运用差值法(地震发生当年数据—...
崔月菊杜建国张德会孙玉涛
关键词:高光谱遥感气体地球化学地震AIRSO3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玉树Ms7.1级地震甘达村段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为探究地震对断层带气体逸出的影响和震后气体地球化学特征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地震动力学特征,利用土壤气地球化学方法,于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断层甘达村段测量地表破裂特征和震后断层气氡和汞浓度,发现断层带土壤的气氡和汞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9246 Bq/m3和4.2 ng/m3。破裂带中Rn浓度变化幅度大,而Hg的浓度变化较小。断层主滑面附近Rn浓度相对降低,为地表破裂后断层气逃逸所致。泉水气氡观测发现,震前氡浓度增高,表明地震断层活动性增强。因此巴颜喀拉地块向东不均匀挤压,使深部气体沿地震断裂逃逸至地表,这也是造成断层带气氡、汞浓度的增高的原因。
刘雷杜建国付碧宏谢超达杰智美周晓成陈志时丕龙崔月菊李静
关键词:断层气地震地表破裂玉树MS7.1级地震
汶川地震相关的断裂带含碳气体排放量估算被引量:2
2017年
断裂带是地下气体向上运移的有利通道,地震活动会加剧地下气体沿断裂带向上运移,释放到大气中。本文利用卫星高光谱遥感技术,初步估算了汶川地震伴随的大范围含碳气体(CH_4、CO和CO_2)的排放变化总量。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长期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含碳气体,汶川地震的发生导致在短时间里龙门山断裂带向大气中至少多排放了4740t CO、8549t CH_4和87.15 Mt CO_2。地震活动造成的断裂带含碳气体排放不可忽视,是地质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环境效应有重要影响。
崔月菊杜建国李新艳孙凤霞邹镇宇
关键词:CH4COCO2地震
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前高光谱多参数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高光谱遥感数据,通过RST算法提取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前不同参数异常信息,发现震前CH_(4)、CO、H_(2)O、O 3均出现了高值异常,且异常均位于震中附近,异常幅度高于2倍均方差,CH_(4)、CO、H_(2)O异常机理不同于O 3。通过统计2018—2020年CH_(4)、CO、H_(2)O三种气体出现频次,发现同步异常具有可靠性,认为高光谱多参数异常出现的同步性,可提高异常性质判定的信度。通过对不同参数进行连续跟踪观测,提取多参数同步异常信息,对地震短临预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丁志华崔月菊唐杰
张渤地震带高光谱气体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卫星高光谱数据分析了张家口—渤海(张渤)地震带CO和CH4总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时间上,该地区CO总量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季节变化,但是CH4总量的周期性季节变化不明显。空间上,研究区南部CO和CH4总量高于北部地区;由西向东气体总量增大,在平原和山区交界的地方变化明显。CO和CH4总量背景趋势时间上受气候和气象变化影响,空间上主要受控于区域地形地貌、地质背景、构造和地震活动及地壳厚度等。研究结果不仅为研究区地震地球化学测量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而且对地震异常判识、断裂带分段活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崔月菊杜建国李营刘雷周晓成陈扬陈志韩晓昆
关键词:CH4地震活动性地球化学
汶川Ms8.0地震破裂带CO2、CH4、Rn和Hg脱气研究
在汶川Ms8.0地震破裂带上23地点,跨断裂测量了土壤气中的CO2、CH4、Rn和Hg的浓度和CO2、Rn和Hg的通量,获得约880个土壤气CO2、Rn和Hg的浓度和约440个土壤气CO2、Rn和Hg的通量数据,并且,采...
周晓成杜建国陈志孙凤霞吕超甲李营崔月菊
关键词:土壤气汶川地震
基于AIRS传感器的新疆于田Ms7.3地震前后CO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了解地震前后气体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与地震和构造活动的关系,可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参考。本文在以瓦里关站数据验证AIRS反演产品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震中区不同高度CO体积混合比和异常指数法研究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前后CO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AIRS传感器和瓦里关站的CO观测结果具有一致的月、季、年时间变化特征,表明AIRS反演的CO数据可以真实可靠地反映近地表CO的变化特征。CO浓度在地震前及地震当月发生下降,地震次月CO浓度出现最大幅度的异常。CO浓度出现下降是地震孕育过程中断裂带弹性闭锁造成,地震引起地下排气增强和大气化学反应是CO浓度异常的原因。
刘海博辛存林崔月菊
关键词:CO地震AIRS
河套盆地周缘泉水化学组分对2015年4月15日阿左旗M_S5.8地震的响应被引量:13
2016年
根据河套盆地周缘断裂带泉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水化学组分,讨论了该区地下水的化学类型、成因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于2014年9月下旬和2015年4月15日MS5.8阿左旗地震震后在河套盆地周缘的乌拉山断裂带、色尔腾断裂带、狼山断裂带以及桌子山断裂带采集了17个泉水和井水样品,测得水样的TDS分布在143.8-42 553.0 mg/L范围内,δD和δ18 O值分别在-83.6‰-66.56‰和-11.16‰-8.2‰的范围内,来源为大气降水。根据舒卡列夫分类法,震前水样可划分为13种水化学类型,震后西山咀、圐圙朴隆等5个点采样点泉水的水化学类型发生变化。其中,乌拉山断裂带的水样以HCO3-Ca型低矿化度地表水为主;色尔腾断裂带、狼山断裂带泉水受白垩系含水层影响,矿化度较高,富含HCO-3及SO2-4;桌子山一带受煤矿开采影响,水样以富SO2-4和Cl-的高矿化度水为特征。地震前后TDS、阴、阳离子以及γNa/γCl、γ(SO4+Cl)/γHCO3、γHCO3/γCl等毫克当量比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地震。2015年4月15日阿左旗MS5.8地震后,呼鲁斯太、迪延阿贵庙及八一井的水化学组成变化较大,对地震响应较为敏感。呼鲁斯太地区泉水的TDS稍有降低,但HCO-3在阴离子中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表明震后该地区含水层的泉水与较低矿化度的含碳酸盐岩含水层水发生了混合;八一井的TDS值有所增加,γNa/γCl比值有所降低,表明深部高矿化度水的混入;迪延阿贵庙水样的TDS稍有下降,但NaCl的相对含量较震前有所升高,表明有低矿化度NaCl水的混入。本工作不仅确定了该区水文地球化学背景,而且对地震监测和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孙凤霞崔月菊郑红巍王玥李继成司学芸李新艳杜建国
关键词:离子浓度氢氧同位素地震前兆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