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明
- 作品数:14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枣庄学院政法与历史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提高毕业生从师素质的高效之路——谈“说课”在教育实习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8年
- 教育实习是在校师范生与自己将来所要从事事业的一次"亲密接触"。说课是教研的新形式,教改的新课题。教育实习中引入说课,是由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不足、教育实习的目的及说课自身的优势所决定的。实践证明,说课在教育实习中的应用,丰富了教育实习的内容,提高了教育实习的质量,锻炼了实习生的从师能力。
- 崔新明
- 关键词:教育实习实习生说课
- 王志胜与“铁道游击队”的发展壮大
- 2008年
- "铁道游击队"举世闻名。这支小型抗日武装创建时只有11人,最多时200余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敌人严密统治区内立住脚跟,创造出一系列光辉业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王志胜从"铁道游击队"创立到全国解放一直在游击队工作,并且一直担任"铁道游击队"的副大队长,为"铁道游击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崔新明
- 徐广田与“铁道游击队”
- 2008年
- "铁道游击队"举世闻名。徐广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参与创建了"铁道游击队",并为游击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抗日战争胜利了,而徐广田改变了革命立场。
- 崔新明
- 从中西比较的视角看人口对封建社会发展的作用
- 2009年
- 人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西封建社会同属于传统农牧社会,社会结构框架基本相似,因而人口的发展模式也有很多相似性。但中西封建社会人口控制机制有所不同。中西封建社会人口发展的差异影响了当时的历史发展,并对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崔新明
- 关键词:中西封建社会人口发展
- 运河与枣庄煤炭业的发展被引量:1
- 2009年
- "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枣庄,是"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煤城"。枣庄煤炭业的发展与枣庄段运河的开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没有枣庄段运河就没有枣庄煤炭业的兴盛。运河与煤炭是枣庄人骨子里最重要的两个元素。因为有了运河,枣庄文化中满含开放、多元因素。因为有了煤炭,枣庄文化被贴上了进取、奉献的标签。
- 崔新明
- 关键词:煤炭业文化
- 当前农民增收与农村稳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 2004年
- 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工作的大局。稳定才能增收 ,增收促进稳定。农村稳定是农民增收的先决条件 ,保持农村稳定 ,就能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前 ,中国的农民问题、农村稳定问题 ,归根到底是农民增收问题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战略性调整阶段 ,分析和研究当前中国农民增收问题 。
- 崔新明
- 关键词:农民增收
- 留日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探析被引量:1
- 2004年
- 五四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爱国运动,学生是这次运动的主力军。但是传统观点往往把这个"学生"范畴定格为国内的进步学生,而大量史料表明,留日学生在此次运动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是早期留日归来的抑或是当时滞留日本的对运动的准备、组织、发动、领导都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
- 崔新明
- 关键词: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留日学生
- 道德的功能与学校德育
- 2009年
-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的道义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学校德育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也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学校德育必须正视社会现实,发挥在和谐社会建构中具有的重要功能。
- 崔新明
- 关键词:学校德育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精神动力社会现实社会建构
- 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中西文化观被引量:1
- 2004年
- 张之洞对中学固守儒学的"纲常"理论,以政教相维为基础,力倡"忠教爱国"的中学,以达"保国、保种、保教"的目的;对西学,他主张在某些方面学习西学,以"开风气",使清政府摆脱被动挨打的困境,寻求富国强兵之路。对中西学的关系,他主张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西学补中学之不足,以中学来衡量西学。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在学习西学、引入西学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达到了"开风气"的目的。但他同时又固守封建纲常和封建君主制这一最后防线,有悖于历史潮流,具有局限性。
- 徐玲崔新明
- 关键词:张之洞《劝学篇》中体西用中西文化比较
- 关于鲁西南绳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 2007年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针对绳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显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成效显著,为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档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此次实地调研、访谈,收集相关资料,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以及相关理论,就绳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 崔新明
-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