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成成

作品数:11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病毒
  • 5篇星状病毒
  • 5篇结构蛋白
  • 5篇非结构蛋白
  • 3篇蛋白
  • 3篇多克隆
  • 3篇多克隆抗体
  • 3篇抗体
  • 3篇克隆
  • 2篇蛋白质
  • 2篇原核
  • 2篇戊型
  • 2篇戊型肝炎
  • 2篇戊型肝炎病毒
  • 2篇细胞
  • 2篇酵母
  • 2篇酵母双杂交
  • 2篇肝炎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白质

机构

  • 1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11篇崔成成
  • 10篇井申荣
  • 8篇黄芬
  • 6篇曾韦锟
  • 6篇毕艳红
  • 5篇杨思达
  • 5篇李攀
  • 3篇张成
  • 2篇王应明
  • 2篇刘志成
  • 1篇毛小琴
  • 1篇汪玉婷
  • 1篇岳风先

传媒

  • 3篇医学分子生物...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昆明地区人输血传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检测昆明市体检人群血清输血传播病毒,研究该地区第4和第5组群输血传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输血传播病毒,阳性样品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检测了224份血清,通过序列测定和比对确定了151份阳性样品,病毒感染率为67.41%(151/224),第4组群和第5组群分别检测到48份和79份,混合感染10份,两组群输血传播病毒流行率为21.43%(48/224)和35.27%(79/224),混合感染率为4.46%(10/224)。结论获得了昆明地区第4和第5组群输血传播病毒流行病学数据,为昆明地区输血传播病毒的预防奠定基础。
李攀张成崔成成杨思达曾韦锟黄芬井申荣
关键词:输血传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具有增强蛋白质表达活性序列ER3的筛选及其功能区域的初步鉴定
2015年
目的:利用构建的增强子样序列筛选载体,筛选在大肠杆菌中增强外源蛋白质表达的序列,并利用删除突变体初步鉴定其功能区域.方法:以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序列与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衣壳蛋白基因 L1 的截短序列L11连接作为报告基因,从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增强子样序列,通过蛋白质表达来检测其增强活性,并通过构建删除突变体来初步鉴定其功能区域.结果: 成功筛选到一条增强子样序列,可使检测载体氯霉素抗体提高11倍,融合蛋白表达水平提高2.26倍,其功能区域主要集中在1~265bp.结论:从收集的样品中成功筛选出一个增强子序列,能提高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崔成成毕艳红王应明李攀杨思达黄芬曾韦锟井申荣
病毒包涵体在病毒感染细胞中的作用
2015年
病毒包涵体(viral inclusion bodies,IBs)是病毒蛋白在胞质或核内的聚集体,许多病毒能够形成病毒包涵体。早期研究认为,病毒包涵体只是病毒复制及组装的重要起始位点,然而最近研究发现,一些病毒形成的病毒包涵体在宿主细胞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具有一定作用。本文主要就病毒包涵体在病毒感染细胞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崔成成毕艳红井申荣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的致病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引起急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戊型肝炎通常是一种自限型疾病,但对孕妇和胎儿存在十分严重的危害,妊娠晚期孕妇感染HEV后死亡率高达25%,并极易造成胎儿早产、流产或死胎。目前HEV感染导致孕妇较高死亡率的原因还不清楚,本文将对HEV感染孕妇的流行病学及可能的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毕艳红杨臣臣崔成成井申荣黄芬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孕妇胎儿高死亡率
人星状病毒非结构蛋白酵母双杂交诱饵表达载体构建及酵母转化子特性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构建人星状病毒非结构蛋白3(non.structureproteinla/3,nsPla/3)基因酵母双杂交诱饵重组质粒,电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后鉴定酵母转化子特性。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星状病毒nsPla/3编码的基因序列,定向插入到穿梭表达载体pGBKT7改造后的pGBST7中,测序确定无误后将其电转化到Y2HGold酵母感受态细胞中,对细胞特性即nsPla/3一pGBST7诱饵质粒表达产物的毒性和报告基因自激活作用进行鉴定。结果测序结果表明诱饵重组质粒构建正确,阅读框无误。电转化酵母后,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对报告基因亦无激活作用。结论成功构建了用于酵母双杂交的酵母转化子,为研究nsPla/3蛋白与宿主细胞具体作用的靶蛋白和HAstV在细胞内的复制机制奠定了基础。
李攀崔成成杨思达黄芬曾韦锟井申荣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
人星状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nsP1a/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2015年
目的将人星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 P1a/1基因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上,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48 h后检测其表达。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人星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 P1a/1片段,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和p EGFP-N2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 DNA3.1(+)-ns P1a/1-His和p EGFP-N2-ns P1a/1。在转染试剂PEI的介导下将重组表达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转染48 h后分别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以及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s P1a/1基因的表达。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c DNA3.1(+)-ns P1a/1-His和p EGFP-N2-ns P1a/1构建成功;转染p EGFP-N2-ns P1a/1后48 h能够在荧光显微镜蓝色激发光下观察到较强的黄绿色荧光;转染pc DNA3.1(+)-ns P1a/1-His后48 h收集细胞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能够检测到ns P1a/1-His融合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人星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 P1a/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在人胚肾上皮细胞293T细胞获得表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ns P1a/1在人星状病毒抵御宿主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中是否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毕艳红崔成成黄芬井申荣
关键词:293T细胞
人星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1a/1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人星状病毒(HumanAstrovirus,HAstV)是在婴幼儿中引起病毒性腹泻和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并在免疫缺陷病人中伴随着脑炎和病毒血症。其感染既可引起爆发性腹泻,也可引起散发性腹泻。感染源为被污染的水、食...
崔成成
关键词:IFN-Β酵母双杂交多克隆抗体
文献传递
人星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1a/1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表达纯化人星状体病毒( human astrovirus, HAstV)非结构蛋白nsP1a/1,免疫动物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nsP1a/1基因序列,构建到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重组nsP1a/1蛋白,使用镍柱亲和层析法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和二噻啉甲酸(BCA)实验对重组蛋白的纯度与浓度进行分析,以重组的nsP1a/1蛋白为抗原,免疫雄性SPF级SD 大鼠获得多抗血清,用 ELISA 测定抗体效价、 Western 印迹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nsP1a/1-pET28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细菌中诱导表达了重组蛋白,免疫大鼠获得的多抗血清几何平均效价达到1∶406374。结论本实验成功地运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鉴定了人星状体病毒非结构蛋白nsP1a/1,为进一步研究人星状病毒的复制及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奠定基础。
苑荣亮崔成成井敏敏刘志成汪玉婷岳风先张成井申荣毛小琴
关键词:多克隆抗体NON-STRUCTURALPROTEINS
人星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1a/3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015年
目的原核表达、纯化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非结构蛋白nsP1a/3,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酶切质粒nsP1a/3-pCDNA3.1,获得nsP1a/3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nsP1a/3-pET-28a,转化大肠埃希菌BL2(DE3),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表达的重组蛋白经Ni2+亲和层析纯化后,经腹腔免疫SD大鼠,共4次,最后1次免疫7 d后,经心脏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多抗效价,Western blot鉴定多抗的特异性。结果重组表达质粒nsP1a/3-pET-28a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500,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为86.6%,浓度为1.26mg/ml;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较高,可达1∶30 000,且特异性较好。结论成功地原核表达、纯化了HAstV非结构蛋白nsP1a/3,并制备了特异性良好的鼠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nsP1a/3蛋白在病毒侵染靶细胞时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李攀张成杨思达崔成成刘志成曾韦锟黄芬井申荣
关键词:原核细胞纯化多克隆抗体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HepG2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
2015年
比较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感染和未感染HEV后细胞内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为初步探索HEV在宿主细胞内感染机制及致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RT.nPCR和免疫荧光确认HEV感染HepG2细胞后.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tagsforrelativeandabsolutequantitation,iTRAQ)技术比较HE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HepG2细胞蛋白质表达差异。结果HEV感染导致328种蛋白发生变化,与未感染组相比,262种蛋白表达上调,66种蛋白表达下调。结论HEV感染HepG2细胞导致大量蛋白差异表达.功能预测表明这些蛋白涉及到宿主的物质代谢、细胞信号转导、免疫蛋白、细胞骨架成分等方面,为今后研究HEV感染机制和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毕艳红崔成成杨臣臣井申荣曾韦锟黄芬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HEPG2细胞系蛋白质组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