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岷

作品数:16 被引量:5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团练
  • 5篇地方官
  • 5篇清廷
  • 5篇官员
  • 4篇地方官员
  • 3篇绅士
  • 2篇嘉庆
  • 2篇嘉庆帝
  • 2篇官绅
  • 2篇
  • 1篇动员
  • 1篇督抚
  • 1篇宣战
  • 1篇鸦片
  • 1篇鸦片战争
  • 1篇言路
  • 1篇倚重
  • 1篇义和团
  • 1篇银贵钱贱
  • 1篇游移

机构

  • 16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邯郸学院

作者

  • 16篇崔岷
  • 1篇冯小红

传媒

  • 3篇史学月刊
  • 2篇安徽史学
  • 2篇历史研究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历史档案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北大史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倚重与警惕:1843年的团练“防夷”之议与清廷决策被引量:1
2018年
1843年春,耆英、田润等人为防备英军再次入侵,提议沿海省区举办团练。他们认为举办团练为"防夷"之急务甚至"第一要务",但也承认此举含有骚扰地方的风险。在随后沿海七省区将军督抚的议论中,多数反对办团,亦在于担忧团练"流弊滋多"。对于沿海省区将军督抚在团练"防夷"问题上的分歧,清廷强调"因地制宜",适行者行之,不适者弃之。这一灵活原则的背后,实为清廷自白莲教起事以来对于团练既倚重又警惕的心态。若未注意及此,便易陷入以逻辑代替史实的误区,仅以多数省份反对而得出清廷全面禁止办团的误判,进而影响到对于团练在战后"防夷"体系中地位的认识。
崔岷
关键词:团练清廷鸦片战争
晚清“团练大臣”研究的省思被引量:1
2017年
咸丰朝以降,作为清廷谋求增进团练功效的产物,"团练大臣"始终与王朝危机相随而行,承载着非同一般的社会动员(办团)和社会控制(防剿)的使命。作为深化团练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对"团练大臣"的活动及其对地方权力结构和政治生态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深入的考察,不但有助于理解清政府与太平天国对抗态势的演变,亦将推进对咸同时期官绅关系及其未来走向的认识,从而为深入体察晚清国家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素材。鉴于今人对于晚清"团练大臣"的认知与其历史角色颇不相符,有必要系统梳理和评述中外学界的"团练大臣"研究,并就如何推进从史料和方法上提出若干思考,期能为后来者提供必要的借鉴。
崔岷
关键词:团练
统合官绅的困境:“团练大臣”与地方官员的冲突(1853—1860)被引量:2
2017年
咸丰初年,清廷先后向湖南、江西等14省委任了近300位旨在协助地方官员办理团练的"团练大臣",希望凭借此举统合地方官员与"在籍绅士"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尽快将绅民动员、组织起来,以阻止太平天国向基层社会的蔓延和渗透。但在随后的办团过程中,"团练大臣"与地方官员难以实现清廷"官绅联为一体"的期望,"团练大臣"在司法、财政和防剿方面均对地方官员构成竞争,所谓"一切公事掣肘多端"。双方冲突很大程度上源于清廷制度设计上的不切实际和模糊性。清廷虽一度决定废弃"团练大臣",将团练改由地方官单独办理,但后者无力单独承担这一重任的现实令其不得不终止这一尝试。"团练大臣"与地方官员的冲突反映出清廷统合官绅的艰难,直接影响着清政府与太平天国激烈对抗的走势。
崔岷
关键词:团练地方官员
密奏与京控:嘉庆帝的“言路”及其疏通努力被引量:3
2017年
由于将乾隆末年以来政治衰退的关键原因归结为和珅擅权导致的上下"壅弊",嘉庆帝亲政后立即将"去壅弊"树为最为重要的一项帝王"治道",认为只有实现"下情无不上达",方能顺利施行"新政"中的各项"治术"。为此,嘉庆帝倡导"广开言路",先是鼓励官员积极上奏言事并扩大奏事官员的范围,继而下令受理所有士民的京控呈词,从而形成两条分别以官、民为载体的"言路",并在随后的实践过程中采取多种举措以维护两条"言路"传递"下情"的能力。嘉庆帝对官员密奏的鼓励和彻底放开京控不仅一度改变了官场气象,而且士民因遭受冤屈而产生的压抑和愤怒亦得到了释放的机会。嘉庆帝的"去壅弊"努力使他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到了吏治民情的真实信息,并为其展开相应的整顿奠定了基础。虽然最终无力挽回颓势,嘉庆帝的积极行动却多少延缓了"国家的崩溃",从而对清帝国的历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崔岷
关键词:嘉庆帝
咸同之际“督办团练大臣”与地方官员的“事权”之争被引量:11
2018年
咸丰十年五六月间,为改变此前数年"团练大臣"因位低权轻而令其办团行动常受地方官掣肘的状况,有效发挥团练的卫乡和助剿作用,清廷向河南等八省委任了九位具有极大权势的"督办团练大臣"。然而,"督办团练大臣"与地方官员之间不但难以实现清廷所要求的"和衷共济",反而"无不各存意见,彼此猜嫌",以致双方均感"事权不一",甚至事事牵制,处处掣肘。双方的"事权"之争突出表现为争夺地方财源以满足团费和兵饷之急需,亦有地方官员对"督办团练大臣"侵夺司法权的指控。而"事权"之争的背后,还隐含官员与绅士、外省与本省之间竞争的色彩。随着"督办团练大臣"的陆续撤回,实施十年之久的"团练大臣"策略宣告终结。相应地,团练办理模式亦完成了从"任绅"向"任官"的回归。这一结局意味着咸丰初年以来利用"在籍绅士"加速社会动员和强化社会控制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也标志着"双轨制"社会控制体制在晚清的昙花一现。
崔岷
关键词:地方官员团练
谨慎地渐进:庚子宣战前清廷对义和团策略的演变
2008年
以往关于庚子宣战前清廷对义和团策略的研究过于侧重对上谕本身的解读,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当时不断变化的内外局势对清廷发布相关上谕的影响,以致无法揭示其策略复杂变动的背景。实际上,自1899年底义和团运动走向高潮起,清廷对义和团的策略经历了一个相当谨慎的渐趋强硬的过程。尤其是1900年春天义和团向直隶中部发展后,在来自团民和列强两方的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清廷的上谕虽然在措辞上愈发激烈,又每每不忘提醒地方官员和统兵将领不得激变生事,显得十分矛盾和不具有可操作性,以致一些坚决主张剿杀的文武官员备感束手束脚。
崔岷
关键词:清廷义和团地方官员
山东京控“繁兴”与嘉庆帝的应对策略被引量:9
2008年
1807年6月的都察院奏报显示出山东京控案件的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省份。这让一心"勤求民隐"的嘉庆帝意识到,山东士民对京控如此热衷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当地社会状况的特别信息。实际上,嘉庆帝需要面对的是来自官与民两方面的难题:山东官员在审理讼案时普遍存在着消极懈怠和听断不公的弊病,这令士民不得不跋涉千里赴京上控;与此同时,山东讼师的活跃与素称"刁悍"的民风同样促成了山东京控的不同寻常。在其后十余年的整饬中,除了在和舜武、程国仁等官员治理时期获得短暂的慰藉外,嘉庆帝对山东局面是很绝望的。这一过程揭示出,在整个官僚系统已经病入膏肓的情况下,少数杰出官员的勤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司法领域中的弊病,而与之紧密相连的民风同样没有改善的希望。
崔岷
关键词:嘉庆帝官僚讼师民风
广西官员奏报金田起义与清廷谕令进剿金田时间考
2010年
崔岷
关键词:金田起义时间考清廷官员太平天国起义
从“民情”到“恨官”:18—19世纪山东绅民抗粮动因的转变被引量:1
2013年
18世纪,山东绅民的抗粮行为常被清廷认为缘自其"民情"兼具"刚狠"和"晓文"的特质,而较少与官府失当联系在一起。嘉道年间,随着州县官吏在田赋征收中盘剥程度的加重,山东绅民时常通过京控渠道进行抗议。但因清廷的整饬始终不见成效,绅民对官府的仇怨持续发酵。至咸丰年间,在州县官因税收压力倍增而继续加重对乡村的盘剥,又未能有效掌控团练的情况下,"恨官久矣"的山东绅民遂借团练之力,频繁而激烈地反抗州县的田赋征收。耐人寻味的是,正是官方自身相信,"吏道之堕"实为团练抗粮的根源,绅民的责任反而获得理解和宽容,提示出当时的吏治危机已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山东绅民抗粮动因从"民情"向"恨官"的转变既折射出清王朝自18世纪末开始日渐凸显的吏治危机与官民对立,也预示着晚清以降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种种冲突。
崔岷
关键词:嘉道年间乾隆时期银贵钱贱和珅
广西“匪患”与金田起事——基于清方军事部署的考察被引量:4
2010年
广西"匪患"对于金田起事的影响并非学术界从前认为的那样有利。相反,拜上帝会的强势让清方很快便将原本用于清剿各地"匪患"的外省精兵全数调往金田。清方剿捕重点的转移使拜上帝会于起事后不久便面临着重兵围困,形势相当险峻。负责"剿匪"事务的李星沅亦因此压力陡增,因其必须尽快一举剿灭金田"会匪",否则将因各地"匪患"未靖而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而李的急于"进剿"对拜上帝会恐更为不利。虽然官军对金田"贼巢"的"进剿"过程颇为不顺,稍后各地"匪患"的再度加剧也令李星沅颇感焦虑,但胜负的天平实已倾向官军。
崔岷
关键词:拜上帝会军事部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