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友林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大豆
  • 4篇疫霉
  • 4篇疫霉菌
  • 4篇病原
  • 4篇病原菌
  • 4篇病原菌鉴定
  • 4篇大豆疫霉
  • 4篇大豆疫霉菌
  • 2篇抗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谱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形态学
  • 1篇适生
  • 1篇适生性
  • 1篇适生性分析
  • 1篇水杨酸
  • 1篇炭腐病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崔友林
  • 6篇王晓鸣
  • 6篇朱振东
  • 4篇武小菲
  • 2篇段灿星
  • 2篇孙果忠
  • 1篇丁俊杰
  • 1篇谢丙炎
  • 1篇彭德良
  • 1篇张吉清
  • 1篇方沩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第一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LIMEX-GIS预测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在中国的潜在分布被引量:8
2009年
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是大豆的重要病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主要大豆产区,造成严重的产量和品质损失。本文应用生物模型CLIMEX结合GIS软件预测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在中国的适生区,并根据EI值划分相应的适生等级。结果表明,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适合生长,其中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云贵高原地区处于中适生区或高适生区。该菌在我国还未报道,通过分析其在我国潜在分布区对于防止病菌的传入、传播和蔓延有重要的检疫意义。
崔友林方沩朱振东王晓鸣彭德良谢丙炎
关键词:CLIMEXGIS
大豆和大豆疫霉菌共培养体系的构建
2008年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适于分析大豆遭受大豆疫霉菌侵染后基因表达研究的互作体系。在比较了15个携带不同抗病基因的大豆基因型的组织培养情况和7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及其游动孢子单孢系的毒力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大豆悬浮细胞和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的共培养体系,进而分析了共培养过程中大豆细胞的活力和防御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亲和力菌株的游动孢子引起的大豆细胞活力变化十分相似;非亲和菌株的游动孢子可诱导寄主防御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此系统为深入开展大豆抗性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孙果忠朱振东武小菲崔友林王晓鸣
关键词:大豆疫霉菌大豆共培养
大豆疫霉菌、水杨酸和创伤诱导的拟南芥蛋白质谱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系统获得抗性(system acquired resistance,SAR)是植物抵抗病原菌侵染的一种复杂机制,本研究旨在鉴定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诱导的拟南芥系统获得抗性相关的蛋白质。【方法】利用双向电泳分离创伤、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大豆疫霉菌诱导的拟南芥叶片的总蛋白,并对28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进行了MALDI-TOF质谱鉴定。【结果】这28个蛋白点的表达模式可分为3种类型:13个点的表达随着伤口、SA和P.sojae的诱导而上调;11个点的表达随着伤口、SA和P.sojae的诱导而下调;4个点在伤口和P.sojae处理中的表达行为与SA处理相反。这些蛋白质涉及了物质代谢酶、调节因子或分子伴侣、氧化还原酶、防御相关蛋白、蛋白激酶、叶绿体蛋白和功能未知蛋白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结论】创伤、SA和P.sojae诱导的拟南芥系统获得抗性涉及的抗性组分有很大的重叠,在信号传导网络上也存在一定的交叉。蛋白质组分析为研究复杂的植物抗性机制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孙果忠朱振东武小菲崔友林王晓鸣
关键词:拟南芥大豆疫霉菌水杨酸系统获得抗性蛋白质组学
大豆拟茎点霉茎枯病病原菌鉴定
在2006年8月下旬,我们在黑龙江省发现一种新的大豆茎枯病。该病害的典型症状为植株下部有2~3节茎秆失水干枯,导致植株萎蔫和枯死。随后我们对病株及其收获种子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在25℃黑暗条件下,分离物在酸化 PDA(...
崔友林王晓鸣朱振东
关键词:形态学分子鉴定
文献传递
大豆茎枯病病原菌鉴定及3种检疫性大豆病原菌适生性分析
大豆作为主要的油料作物,不仅是重要的物质资料,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国内的大豆产量和品质与国外相比还具有明显的差距,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豆病害影响。目前,我国大豆病害种类多,危害程度大。开展大豆病害病...
崔友林
关键词:大豆疫霉菌适生性抗性资源
文献传递
大豆疫霉菌在我国的适生性风险分析
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该病于1955年首次在美国报道,现已分布于世界上大部分大豆生产国,在世界上每年造成高达10-20亿美元经济损失,危害程...
崔友林王晓鸣朱振东彭德良
文献传递
大豆炭腐病病原菌鉴定被引量:4
2009年
为有效防冶大豆炭腐病,对最近在北京和天津两块大豆田发生的疑似大豆炭腐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在PDA培养基病原菌上分离物生长较快,菌落灰色,产生大量直径为49.8~111.4μm的黑色菌核。接种表明,选择的5个分离物对大豆品种合丰25的幼苗致病,且各分离物从病株上重新分离率为100%。用通用引物ITS4/ITS5扩增5个分离物的rDNA-ITS序列区和测序,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5个分离物与菜豆壳球孢菌分离物序列的相似性为97%~99%。用菜豆壳球孢菌的特异性引物MpKF1/MPKR1进行检测,在5个分离物中均扩增出350 bp的特征片段。基于病害症状、病原菌形态、致病性和分子特征,鉴定这5个分离物为菜豆壳球孢菌。该病害在华北地区尚属首次报道。
张吉清崔友林段灿星武小菲王晓鸣朱振东
关键词:大豆炭腐病
一种新发生的大豆茎枯病病原菌鉴定被引量:12
2010年
鉴定了一种新发生的大豆茎枯病病原菌。在酸化PDA培养基上所有病原菌分离物菌落呈白色,气生菌丝呈密集的卷毛状,有时部分区域显黄绿色;培养基背面开始无色,随后产生大的、扩展的黑色子座。在接种的大豆茎秆上产生大小不等的黑色子座和分散的分生孢子器。共产生2类分生孢子,其中α型分生孢子丰富,无色,单孢,椭圆至纺锤状形,大小4.05~7.57μm×1.48~3.25μm,含2个油滴;β型分生孢子极少见,无色,线形。在培养基及大豆茎秆上未发现有性态。致病性测定表明选择的分离物引起合丰25大豆100%植株发病和种子腐烂。用AluI、RsaI和HhaI酶切通用引物对ITS4/ITS5扩增的rDNA-ITS产物,所有分离物都产生与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一致的酶切谱带;序列比对发现测序的2个分离物ITS序列与GenBank中9个P.longicolla分离物ITS序列100%同源。这是我国首次报道大豆田间发现P.longicolla,而且能引发严重的大豆茎枯病。
崔友林段灿星丁俊杰王晓鸣武小菲朱振东
关键词:大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