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志军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河北省地震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1篇地壳
  • 1篇地球动力
  • 1篇地球动力学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学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学
  • 1篇地幔
  • 1篇地幔动力学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过程
  • 1篇远震
  • 1篇震级
  • 1篇震时
  • 1篇震源
  • 1篇震源机制
  • 1篇深源
  • 1篇深源地震
  • 1篇强地震

机构

  • 4篇河北省地震局

作者

  • 4篇尹志军
  • 4篇刘素英
  • 1篇俞言祥
  • 1篇张学民
  • 1篇许忠淮

传媒

  • 4篇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

  • 4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强地震动的表征
2004年
一些水下滑坡是由地震引起的强地震动触发的。本文评述了有关强地震动描述的当前概念及其发震趋势。改进的经验地震动模型是由强震数据集导出的,这方面的数据在近10年也得到了显著的充实。然而,由于这些模型中的震级—距离—场地分类的参数化常常过于简化实际情况,因此这些经验模型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这表现在一些已知的、对强地震动具有很大影响的其他条件并没有作为这些简单模型的参数,例如近断层破裂的方向性效应、地壳波导效应以及盆地响应效应。基于地震学理论的包含这些附加效应的数字地动模型已经建立,且从已有的地震动记录中得以广泛验证。它们可以用来评估过去地震的地震动,也可以用来预测未来潜在地震的地震动。
P.G.SomervilleR.W.Graves刘素英尹志军俞言祥
关键词:强地震地震动地壳震级地震学
探测海底下面的动力学过程
2004年
正在设计新的海底地幔动力学计划以借助新一代海洋高分辨率观测设备检验板块构造和对流的地球动力学模型。革命性的板块构造学说为描述固体地球的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定量的运动学框架。该革命性学说以来35年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观测结果,结合逐步完善的地幔动力学数字模型,
D.W.ForsythR.S.Detrick刘素英尹志军
关键词:地幔动力学海底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动力学地球物理学动力学过程
2002年汤加序列中深源地震的远程触发
2004年
业已证实,发生在地壳中的地震能够触发后续地震,但对于更深的地震这种触发机制是否存在还未见文献说明。浅断层相互作用的模型表明,静态(永久)应力变化能够触发附近的地震,一般在距原发地震几个断层长度的范围内(King et al,1994;Harris,1998;Stein,1993)。而由地震波携带的动态(瞬态)应力既可以触发附近的地震,也可以触发远震(Hill et al,1993;Harris and Day,1993;Belardinelli et al,1999;Kilb et al,2000;Gomberg et al,1997)。本文中,我们对2002年8月19日发生在汤加的深源地震序列做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静态触发作用和动态触发作用的证据。一次深度为598km的7.6级地震发生后7min,在相距300km的以前无震区发生了一次7.7级的地震(深度664km)。我们发现在第一个主震后,附近的余震往往集中在主震引发的静态应力升高的地区。但是第二次主震和其他的被触发的地震发生在距离第一次地震很远的地方,在那里静态应力的增加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这表明是动态应力触发机制在起作用。被触发地震的发震时间同主震的主要地震波到时并不对应,并且这种动态触发的地震通常发生在地震区下面或附近的无震区。我们认为这些地震是在接近临界状态的地区由瞬变效应触发的,而在这些地区,如果没有外部影响,地震起始非常困难。
R.TibiD.A.WiensH.Inoue刘素英尹志军许忠淮
关键词:主震深源地震触发机制发震时间远震
通过大规模微震的相对再定位对基拉韦亚火山动力学得到的新认识
2004年
研究了在活火山区记录到的微震活动,通过对微震的相对再定位及震源机制解,推断了有关该火山的构造及长期动力学的信息。1988~1999年期间,夏威夷火山观测台地震台网8个以上地震台记录到发生在冒纳罗亚和基拉韦亚火山的32000次地震。我们研究了其中的17000次地震,并对70%以上的地震进行了再定位,定位精度为10~500m。约75%的再定位地震位于深度8~11km的近似水平的脱顶面附近。但再定位结果反映出的走向特征是多个作为逆断层活动的向东南陡倾的断层面,这些断层面明显地位于脱顶面的下方并与之相交。如果这个脱顶面像许多作者所假设的那样与前冒纳罗亚海底重合,那么这些逆断层就造成了前冒纳罗亚海底洋壳破裂。火山的重量和岩浆存储系统内的压力可能是引起这些破裂的原因,这与Gillard等(1996)所计算的局部应力张量完全吻合。这些逆断层可能产生了由沿脱顶面千米长水平滑动垂直线理所揭示的断层崖以及大规模粗糙的凹凸体和正应力变化。这些因素能导致粘滑、大震级地震、基拉韦亚火山南翼观测到的微震空间分布模式以及希利纳型失稳。与脱顶面相交、使脱顶面产生大规模粗糙度的破裂可能是控制夏威夷火山生长的重要因素。
J.L.GotP.Okubo刘素英张学民尹志军
关键词:微震震源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