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微

作品数:47 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骨折
  • 8篇肱骨
  • 7篇手术
  • 7篇近端
  • 7篇关节
  • 6篇肱骨近端
  • 6篇骨科
  • 5篇软骨
  • 5篇3D打印
  • 4篇生物力学
  • 4篇生物力学性能
  • 4篇人工骨
  • 4篇胫骨
  • 4篇细胞
  • 4篇纳米
  • 4篇快速成型技术
  • 4篇骨细胞
  • 3篇组织工程化
  • 3篇组织工程支架
  • 3篇组织工程支架...

机构

  • 47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黄山市人民医...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7篇尤微
  • 25篇王大平
  • 23篇熊建义
  • 16篇刘黎军
  • 12篇黄江鸿
  • 10篇朱伟民
  • 10篇刘建全
  • 8篇陈洁琳
  • 8篇黄俊锋
  • 8篇段莉
  • 8篇杨金星
  • 7篇陈宏贤
  • 6篇丁强
  • 5篇谭纪锋
  • 5篇韩云
  • 4篇张巨峰
  • 4篇吴雯
  • 4篇肖德明
  • 4篇刘威
  • 3篇刘国平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手术...
  • 3篇海南医学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中国数字医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1
  • 4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学组织工程中利用生物活性诱导因子诱导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软骨细胞复合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
王大平黄江鸿熊建义朱伟民刘建全尤微段莉张巨峰陈洁琳
文献传递
双相磁性纳米复合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相磁性纳米复合支架材料,其由软骨相和骨相复合而成;所述软骨相包括聚乳酸和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所述骨相包括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和磁性纳米粒子;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双相磁性纳米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
黄江鸿王大平熊建义刘威陈洁琳段莉朱伟民尤微朱飞燕贾兆锋
文献传递
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2021年
目的探讨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肿瘤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手术治疗的胫骨近端恶性肿瘤患者83例,根据置入假体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置入单纯铰链型假体,观察组置入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5.23%)高于对照组(80.48%)(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肿瘤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丁强尤微谭纪锋
关键词: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骨伤体感康复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体感康复训练系统,采用成熟的MVC三层框架,UI层:用户界面显示层操作简单、界面友好。数据层:对患者的数据进行采集、收集,存储于数据库中。逻辑层:完成UI层和数据层之间的交互。视频数据流的二次开发:对视频数据流进行提取、...
熊文举尤微徐伟
关键词:骨伤疾病康复训练软件设计
腹壁下血管腹直肌瓣移植加游离植皮修复足部及小腿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肌瓣加中厚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6年1月,采用一侧腹壁下动脉肌瓣游离移植加中厚植皮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伴有骨、肌腱外露及骨髓炎患者,部位分别为:小腿4例、足踝、足背、足跟部8例。结果:术后12例移植肌瓣及植皮区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游离腹壁下动脉肌瓣加中厚游离植皮修复小腿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具有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和顺应性好,术后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尤其是并伴感染创面的理想方法。
胡波杨述华王大平刘黎军尤微
关键词:腹壁下动脉肌瓣移植游离植皮软组织缺损
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时机对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49例,其中男92例、女157例,年龄65~101(80.5±8.5)岁;股骨颈骨折1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95例。24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股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84例,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术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71例,全髋关节置换93例。根据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分为3组,入院至手术时间≤24 h为早期组(57例),>24~48 h为延期组(95例),>48 h的为晚期组(97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术后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转入率、ICU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谵妄、应激性溃疡、贫血、低蛋白血症、压疮、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术后1个月与术后1年患者死亡率评价预后,比较3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内科合并症情况、美国麻醉协会分级、手术方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期组手术患者住院时间、ICU转入率分别为(9.4±4.2)d、1.8%(1/57),延期组分别为(10.7±5.5)d、4.2%(4/95),均低于晚期手术组的(12.8±6.3)d、11.3%(11/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51、χ^(2)=6.20,P值均<0.05);但3组间ICU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压疮、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术后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激性溃疡、术后谵妄等并发症发生率早期组最低、延期组次之、晚期组最高,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早期组最高、延期组次之、晚期组�
姜骆永岳家吉何琦非尤微谢伟贺敬龙崔曼丽丁强王满宜孙炜
关键词:髋骨折老年医学手术时机手术并发症
3D数字技术在维吾尔族人群髋臼结构测量中的应用
2018年
目的:测量分析维吾尔族人群髋臼结构,为设计适合维吾尔族人群的髋关节假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随机选取154例维吾尔族患者及志愿者(男86人,女68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和身高不同分组。对各组研究对象骨盆进行螺旋CT扫描,将扫描数据以导入Mimics19.0软件重建髋臼三维模型;采用3-Matic软件测量髋臼模型前倾角及外展角,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测得维吾尔族人群髋臼外展角(53.57±5.74)°[男:(53.63±5.80)°,女:(53.50±5.69)°],前倾角(20.53±3.82)°[男:(20.52±3.95)°,女:(20.55±3.67)°],两者在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与身高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者与我国其他地域及国外地域人群存在差异,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方法可精确测得维吾尔族人群髋臼结构特点,为维吾尔族人群髋臼解剖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为维吾尔族地区全髋关节置换术提供数据参考,也为设计适合维吾尔族人群的髋关节假体提供理论依据。
欧阳夏辉熊建义尤微卢光远张勇张华山王爱红杨根东余占洪
关键词:维吾尔族人群髋臼外展角前倾角髋关节假体
三维数字规划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手术规划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肱骨近端骨折连续病例30例(研究组15例,对照组15例),研究组病例的CT影像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三维重建肱骨近端骨折数字模型,对模型进行分型、数据测量及分析、分割骨折碎片、初步计算机模拟手术复位效果、立体显示。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评分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重建所得的肱骨近端骨折三维数字模型,可任意角度展现及观察骨折移位的方向、程度等特点,实现了术前手术规划设计、手术效果模拟及数据测量。本组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onstan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维数字技术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模型可清晰展现骨折情况,并助于明确分型,有利于术前手术技术的设计,亦利于患方及手术团队了解病情,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中损伤、降低医患纠纷风险。
尤微王大平刘黎军陈宏贤刘国平李旭春熊建义伍小六李敏
关键词:肩骨折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三维打印双相磁性纳米复合支架材料的性能测定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制备出一种新型双相磁性纳米复合支架材料(PLGA/Col-I-PLGA/n-HA/Fe_2O_3),通过各项生物学性能检测,评价并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低温快速成型方法制备双相磁性纳米复合支架材料(PLGA/Col-I-PLGA/n-HA/Fe_2O_3),采用电子试验机检测支架材料的抗弯,抗压,弹性模量评价其力学性能,通过电镜观察支架材料超微结构;以介质(乙醇)浸泡法测定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将支架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共培养,检测其生物相容性。结果双相磁性纳米复合支架材料力学检测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上下两层孔径均匀分布,上层软骨相孔径较小,中间连续相良好融合,孔径及孔隙率检测结果显示软骨层支架的孔径为189um,孔隙率86.5%。骨层支架的孔径为364um,孔隙率77.1%,符合双层支架材料的设计要求。双相磁性纳米复合支架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效果很好,能更好的促进分化为目的细胞,说明双相磁性纳米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双相磁性纳米复合支架材料(PLGA/Col-I-PLGA/n-HA/Fe_2O_3)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孔径及孔隙率达到细胞粘附生长的要求,与正常的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生理结构更加接近,有望可以更好的修复骨关节炎或者外伤等疾病带来的软骨和软骨下骨损伤。
黄江鸿王大平熊建义丁文斌王大明刘威尤微朱伟民段莉陈洁琳刘启颂贾兆锋
关键词:3D打印
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导航组),男8例,女13例;年龄为20—85岁,平均(65.2±4.2)岁;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9例,Ⅳ型5例。选择同期采用传统徒手定位方法手术治疗的2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总钻孔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导航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5.2±10.6)min]和骨折愈合时间[(5.3±2.5)个月]短于对照组[(85.1±11.3)min、(6.1±3.0)个月],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28.5±9.8)次]、术中出血量[(9.4±7.6)mL]及总钻孔次数[(9.2±4.5)次]显著少于对照组[(48.6±8.1)次、(40.2±10.3)mL、(17.5±8.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7.6±3.1)分,对照组患者平均为(86.9±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导航组无一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再移位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徒手定位方法相比,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设备操作相对简单、术中螺钉置入更加精准和规范等优点,实现了手术的微创化,减少了放射线的接触时间。
刘建全刘黎军黄俊锋尤微王大平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机器人外科手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