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封利霞

作品数:51 被引量:180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6篇斜视
  • 12篇视网膜
  • 12篇网膜
  • 11篇立体视
  • 9篇手术
  • 8篇弱视
  • 8篇屈光
  • 7篇视功能
  • 6篇多焦
  • 6篇外斜
  • 6篇外斜视
  • 6篇立体视功能
  • 5篇电图
  • 5篇视网膜电图
  • 5篇屈光参差
  • 5篇近视
  • 4篇多焦视觉诱发...
  • 4篇多焦视网膜
  • 4篇多焦视网膜电...
  • 4篇诱发电位

机构

  • 36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天津市眼科医...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铜陵市人民医...

作者

  • 45篇封利霞
  • 7篇廖荣丰
  • 5篇姚婕颖
  • 4篇赵堪兴
  • 4篇陈静
  • 4篇陈瑶
  • 3篇赵冰莹
  • 3篇房城伯
  • 3篇周艳峰
  • 3篇汪枫
  • 2篇刘伦
  • 2篇龚健杨
  • 2篇陶黎明
  • 2篇顾正宇
  • 2篇陈丽
  • 2篇朱洁
  • 2篇刘兴华
  • 2篇汪永
  • 2篇汤勇
  • 2篇夏卫东

传媒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实用眼科...
  • 5篇中华眼视光学...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临床眼科杂志
  • 3篇安徽医学
  • 2篇眼科研究
  • 2篇实用防盲技术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眼科学报(英...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3
  • 1篇2002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及对调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研究0.01%阿托品滴眼液对儿童近视的控制效果及对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视光中心就诊并且随访1年的青少年近视患者74例(148只眼),其中框架镜组25例(50只眼),阿托品组23例(46只眼),OK镜组26例(52只眼),对比分析3组眼轴、等效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瞳孔直径的变化。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1年后,阿托品组眼轴增加(0.25±0.11)mm,相比框架镜组(0.40±0.14)mm眼轴增加少(P<0.001),较OK镜组(0.19±0.18)mm眼轴增加无明显差异(P=0.051)。阿托品组等效屈光度增加(0.53±0.26)D,相比框架镜组(0.88±0.47)D增加少(P<0.001);较OK镜组(0.31±0.30)D增加多(P=0.003)。阿托品组瞳孔直径为(6.57±0.92)mm,较框架镜组(6.24±1.08)mm大(P=0.012),与OK镜组(6.35±1.24)比较无明显差异(P=0.299)。1年后阿托品组调节幅度为(12.14±2.12)D,比框架镜组(13.93±3.12)D和OK镜组(14.73±3.77)D(P<0.001)低。1年后阿托品组调节灵敏度为(6.43±3.32)cpm,比框架镜组(9.39±3.08)cpm和OK镜组(10.82±3.12)cpm(P<0.001)低。结论0.01%阿托品滴眼液可控制青少年的近视进展,但对调节功能有影响。
郑婕廖荣丰封利霞何晓静
关键词:近视阿托品屈光度眼轴
糖尿病小鼠早期视觉功能损伤与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小鼠早期视觉功能损伤及其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方法将20只SPF级7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糖尿病组小鼠经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前及造模后1、2、3周检测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和体质量,并于造模后4周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以评估糖尿病模型建立情况。造模后4周,采用视网膜电图(ERG)分别记录小鼠暗适应下光刺激强度分别为0.01、3.0 cd·s/m 2的ERG反应,并于明适应10 min后记录光强度为3.0 cd·s/m 2的ERG反应评估小鼠视网膜功能;采用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测小鼠的眼底表现;采用视觉水迷宫检测小鼠光栅辨别截止频率以评估小鼠的视觉功能;采用在体电生理技术检测小鼠初级视觉皮层(V1)神经元的空间频率调谐曲线并统计神经元的最大发放强度、自发放强度、最优空间频率、截止频率、带宽等以评估小鼠的神经元功能。结果糖尿病组10只小鼠均造模成功。造模后4周,糖尿病组小鼠暗适应光强度为0.01 cd·s/m 2的b波振幅、光强度为3.0 cd·s/m 2的a波和b波振幅以及明适应10 min后光强度为3.0 cd·s/m 2的b波振幅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眼底超广角成像检查显示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未见明显血管改变;视觉水迷宫检测小鼠光栅辨别能力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小鼠截止频率为(0.45±0.06)c/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58±0.05)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P<0.05);在体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小鼠视觉皮层V1区的神经元最大发放强度为4.29(2.60,8.33)spikes/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7.10(4.34,11.6)spikes/s,最优空间频率、截止空间频率、带宽分别为0.03(0.02,0.05)、0.07(0.05,0.12)和0.14(0.07,0.22)c/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41(0.03,0.05)、0.10(0.07,0.14)和0
汤浩琼封利霞陶天畅曾义格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视网膜电图电生理小鼠
知觉学习训练重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的作用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采用知觉学习训练方法对斜视矫正术后无立体视功能或者立体视功能不能恢复至正常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进行训练,探讨知觉学习训练在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斜视矫正术后眼位正位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23例,均为术后3个月以上Titmus立体图检查立体视功能未达到正常者.采用心理物理学中的知觉学习方法进行立体视功能训练,观察训练前后视差辨别正确率、立体视锐度的变化.训练前后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23例患者中有2例不能完成训练任务,21例患者顺利完成训练,平均训练(6.9±3.8)d,经知觉学习训练后立体视功能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28,P〈0.001).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显示,受试者在视差分别为320″、440″、580″时,训练后应答正确率高于训练前应答正确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102,P=0.01;t=-2.360,P=0.02;t=-2.177,P=0.03).结论:知觉学习训练可有效重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患者的立体视功能,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静封利霞
关键词:知觉学习外斜视立体视
微信结合PBL教学法在MBBS留学生眼科学教学中的探讨被引量:3
2023年
随着MBBS医学留学生人数的增长,眼科学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承担所有MBBS医学留学生的眼科临床见习和实习带教任务,由于眼科的学科独特性和教学语言等原因,其教学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确定。改进教学方法,提高MBBS留学生眼科教学质量很有必要。微信结合PBL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课前将晦涩难懂的眼科学知识整理成PBL教案分享到微信群,同学在微信群分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实时解答。教师以问题为基础,通过微信群把实体PBL分组讨论转换为虚拟空间的微信群分组讨论,节省了时间和空间成本,并且通过微信与同学实时互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汪枫张素梅封利霞
关键词:PBL教学法眼科教学探讨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和探讨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28例56眼。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为-7.0~-22.50D,平均(-12.42±3.50)D。散光0.37~6.5D,平均(1.92±1.32)D。所有患者随访3~24个月。术后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前部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病例术后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等值球镜,0.25~1.50D,平均(0.534±0.408)D。散光度0.25~1.50D,平均(0.564±0.289)D。术后并发症:4例7眼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经降眼压治疗,3~4天后眼压正常。结论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效果确切,预测性好,手术安全。高度近视,尤其是超高度近视以及角膜薄不适合准分子激光矫正的患者是理想的治疗对象。
廖荣丰汪永周艳峰刘伦刘兴华封利霞
关键词:高度近视人工晶体有晶体眼
临床已治愈弱视患者立体视功能的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收集就诊及治疗的弱视患者104例,通过弱视治疗后双眼矫正视力均≥0.8,两眼视力相差≤2行。根据弱视类型分为屈光不正组(34例)、屈光参差组(36例)和斜视组(34例);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51例)和重度组(23例);根据首诊年龄分为≤7岁组(81例)和>7岁组(23例);根据弱视情况分为单眼弱视组(69例)和双眼弱视组(35例)。采用Titmus立体图对其进行立体视锐度的检测,比较不同组别立体视锐度的差异。屈光不正组、屈光参差组和斜视组之间立体视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4,P<0.05),屈光不正组立体视功能恢复较好,屈光参差组和斜视组立体视功能恢复较差;不同弱视程度患者立体视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5,P<0.05),轻度组及中度组立体视功能恢复较好,重度组立体视功能恢复较差;不同首诊年龄立体视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3,P<0.05),患者首诊年龄≤7岁比>7岁立体视功能好;双眼弱视组及单眼弱视组的立体视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不同首诊年龄的弱视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视力可以达到正常人水平,但是并未同步建立起正常的立体视功能,仍然需要进行针对完善双眼视功能的训练,因此立体视功能检测应作为弱视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之一。
陈瑶封利霞
关键词:弱视双眼视功能屈光参差屈光不正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近立体视功能恢复的时间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恢复的时间规律。方法78例间歇性外斜行外斜矫正术,在术前及术后半月、1个月、3个月、1年使用Titmus和Randot立体视图谱进行近立体视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获得中心凹立体视的32例中,14例在术后半月以内恢复正常,占43.75%;12例在半月到1个月以内恢复正常,占37.50%;3例在1个月到3个月内恢复正常,占总9.38%;3例在3个月到1年以内恢复正常,占9.38%。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1个月以内是近立体视功能恢复的敏感时期,超过1个月恢复率则明显下降,超过3个月未恢复正常的人群日后也很难恢复正常。术后可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若3个月近立体视锐度仍未到正常,则可开始相关功能训练。
姚婕颖陈静封利霞
关键词:立体视外斜视视功能训练
在留学生眼科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的实践与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留学生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留学生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眼科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总结实践经验。结果 PBL教学法的引入提高了留学生在眼科学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意识,教学效果良好。结论 PBL教学法有效提高了留学生眼科学的教学效果,值得在今后的各类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封利霞李寿玲龚健杨
关键词:留学生PBL教学法眼科学
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在上斜肌功能亢进引起的A型斜视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治疗上斜肌亢进A型斜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收集和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行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8例(14眼)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上斜肌亢进程度行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上斜肌亢进+1者延长4~5 mm,+2者延长5~6 mm,+3者延长7~8 mm,+4者延长8~10 mm。观察手术对患者A型斜视、眼球客观旋转及立体视功能影响。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 Whitney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8例(14眼)行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同时矫正患者水平斜视。其中2例患者行单眼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6例患者行双眼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除1例患者外,余患者术后A型斜视消失;所有患者术后上下转25°斜视度差较术前明显减小,6例双眼手术患者术后上下转25°斜视度差较术前[(22.5±9.4)PD]减小为[(3.3±10.1)PD](t=10.78,P<0.001),A型斜视矫正量为(19.2±4.4)PD;14眼术后上斜肌亢进程度[+0(0~0.2)]轻于术前[2.0(2.0~3.0)](U=6.50,P<0.001);客观旋转度使用Image-proplus 6.0软件进行测量,14眼术后旋转斜视(-0.6°±6.0°)较术前(+5.7°±5.7°)明显改善(t=6.98,P<0.001),旋转矫正量为6.3°±3.4°。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继发性上斜肌麻痹及V型斜视改变。术前所有患者原在位均无立体视,术后2例患者获得原在位周边立体视(400″),1例患者获得中心凹立体视(20″)。结论: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可明显改善上斜肌亢进A型斜视,可改善患者客观内旋及部分患者原在位立体视功能,且术后不易继发上斜肌麻痹等并发症。
董炯封利霞夏林罗莎汪枫赵冰莹
关键词:旋转斜视深度知觉
双上转肌麻痹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双上转肌麻痹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6例双上转肌麻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8~20岁,均为自幼患病,单眼受累,麻痹眼存在假性上睑下垂,垂直斜度25~50△,2例合并有15~20△外斜视,2例存在代偿头位,下颏上举。3例行下直肌退后联合上直肌缩短,3例行内外直肌移位术,其中2例3个月后二期行下直肌退后术,合并存在的水平斜视同时矫正。术后眼位正,代偿头位及假性上睑下垂改善。结论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眼球运动障碍性疾病,可能是神经肌肉发育不良所致。根据麻痹特征选择手术方式,通常可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
封利霞陶黎明
关键词:双上转肌麻痹斜视手术治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