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红萍
- 作品数:27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脂肪性肝炎与肝纤维化的作用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提取物对大鼠脂肪性肝炎与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以CCl4皮下注射加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造模3 ̄6w,药物组自造模之日起,给与10ml/kg大鼠体重的扶正化瘀方提取液,相当于含生药扶正化瘀方1.5g/kg,每日1次,分别灌胃3w和6w。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与炎症变化、胶原沉积;测定血清肝功能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肝组织匀浆测定TG、T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western印迹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部位与水平。结果扶正化瘀方提取物用药3w可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炎症;血清TBil含量,模型大鼠为(33.8±14.5)μmol/L,药物组为(24.1±12.5)μmol/L(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模型大鼠为(25.9±0.7)g/L,药物组为(28.3±1.5)g/L(P<0.05)。降低模型肝组织Hyp、TG与MDA含量(P<0.05),提高SOD活性(P<0.05)。扶正化瘀方提取物用药6w可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降低血清ALT、AST水平(P<0.05);降低肝组织Hyp、TG与MDA含量和GGT活性(P<0.05),提高SOD活性。扶正化瘀方提取物用药3w与6w均可明显减少模型大鼠肝组织的α-SMA高表达(P<0.05),且6w作用较3w更为明显。结论扶正化瘀方提取物可显著改善大鼠脂肪性肝炎、抑制脂肪性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与抗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 宣红萍孙保木陶艳艳胡义扬刘成海
- 关键词:扶正化瘀方CCL4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脏脂质过氧化
- 浅析“肝生于左”的意义
- 2003年
- “肝生于左” ,是《内经》对肝脏的描述之一 ,后世医家歧义较多。通过文献研究 ,认为“肝生于左”的意义主要在于强调肝的疏泄、生发生理功能 ,诊断上需注意肝气郁结所致人体左侧部位病变 ,治疗上要顺应肝之生发特点 ,当柔肝疏肝以保肝。
- 宣红萍刘成海
- 关键词:《内经》肝生于左
- 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不同活化状态肝星状细胞增殖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观察不同活化状态肝星状细胞 (HSC) 对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旁分泌刺激的生物学效应作用. 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大鼠HSC,无包被塑料培养皿上分别培养1、4、7d,细胞处于静止、中间活化与完全活化状态,继以10~500pmol/L TGF-β1温育细胞24h,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I型胶原蛋白表达沉积,3H-脯氨酸掺入与胶原酶消化法测定细胞总胶原的分泌量.100pmol/L TGF-β1温育细胞15~90min,northern blot法检测细胞I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TGF-β1浓度依赖性抑制培养1d HSC的细胞增殖,10~500pmol/L TGF-β1浓度组细胞内3H-TdR掺入率分别为对照组的52.8%~16.8%,与对照组比较,q值为5.44~10.37,P<0.01.但TGF-β1对培养4d与7d的细胞增殖无影响.随细胞活化,HSC基础性α-SMA、I型胶原蛋白与mRNA水平明显增加,而TGF-β1刺激各培养时间HSC以上蛋白与基因的表达.培养1、4、7d HSC基础水平与TGF-β1刺激的总胶原分泌量分别为(804±274)dpm/孔与(1200±708)dpm/孔;(2966±1701)dpm/孔与(6160±1123)dpm/孔;(2580±767)dpm/孔与(4583±1467)dpm/孔,后2组组内比较,t值分别为3.84与2.96,P<0.01或P<0.05.以培养4d HSC的总胶原分泌与α-SMA表达的效应增加较为明显. 结论 TGF-β1明显抑制静止HSC的细胞增殖,对活化状态HSC生长无影响,促进各种活化状态HSC的表型活化与胶原生成,TGF-β1对活化过程中HSC的增殖与胶原生成功能发生岐化.中间活化状态HSC对TGF-β1促表型活化与胶原生成最为明显,可以作为较理想的药理研究细胞模型.
- 刘成海宣红萍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细胞增殖药理研究细胞模型
- 血清瘦素在实验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变化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大鼠脂肪性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大鼠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采用CCl4中毒与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复制。首次100%CCl4溶液0.5ml/100g、其后40%CCl4橄榄油溶液0.3 ml/100g皮下注射,每周两次,共6周。第1~2周给予高脂低蛋白饲料(79.5%玉米粉、20%猪油、0.5%胆固醇),而后给予纯玉米饲料。对照组给予等量橄榄油,普通饮食。正常对照组设两天、3周、6周3个观察点,共15只。模型组设两天、1周、两周、3周、4周、5周、6周7个动态观察组,共75只大鼠。生化法检测肝功能和脂肪含量,Jamall氏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脂肪性肝纤维化大鼠造模两天时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下降,以后逐渐回升,3周时则达到最高,随后又逐渐下降,6周时大鼠血清瘦素水平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血清ALT和AST活性4周时基本达到峰值,随后进入一个平台期,6周时仍然保持在高水平,血清TC(总胆固醇)含量无明显变化,血清TG(甘油三酯)含量在造模第2天时明显低于正常大鼠,第2周时降至最低值,而后开始逐渐增加,但始终低于正常大鼠血清TG水平。模型早期肝组织Hyp变化不明显,随着造模持续,Hyp含量逐渐升高,6周时最为明显,达到1.4倍;与肝纤维化病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模型大鼠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组织Hyp含量增加趋势相反,但是二者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模型大鼠体重和TG含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主要反映脂肪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体重和血清TG含量变化,而与肝纤维化发展的病理过程无明显关系。
- 陈倩孙保木潘传芳宣红萍刘成海
- 关键词:脂肪性肝纤维化瘦素
- 健脾祛浊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健脾祛浊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熊去氧胆酸胶囊250 mg/次,2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健脾祛浊方。观察两组患者生化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在疗效、生化指标改善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健脾祛浊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效果良好。
- 宣红萍蒋雪定
-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浅析“肝生于左”之意义被引量:1
- 2003年
- “肝生于左” ,是《内经》对肝脏的描述之一 ,后世医家歧义较多。通过文献复习 ,认为“肝生于左”的意义主要在于强调肝的疏泄、生发生理功能 ,诊断上需注意肝气郁结所致人体左侧部位病变 ,治疗上要顺应肝之生发特点 ,当柔肝疏肝以保肝。
- 宣红萍刘成海
- 关键词:《内经》肝脏中医生理特性
- 大鼠肝纤维化发展与消退过程中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
- 本研究采用四氯化碳与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脂肪变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窦出血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了模型动物的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脂肪含量、体重等的关系,探讨了血清瘦素在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的...
- 陈倩孙保木潘传芳宣红萍刘成海
- 关键词:肝纤维化血清瘦素细胞病理学
- 文献传递
- 虫草菌丝提取物抗脂肪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 目的:探讨虫草菌丝提取物对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部分作用机制。
方法: CCl4皮下注射加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制脂肪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虫草菌丝提取物干预组与扶正...
- 孙保木宣红萍刘成海李风华刘平
- 关键词:肝纤维化冬虫夏草虫草菌丝提取物羟脯氨酸三酰甘油脂质过氧化
- 文献传递
- 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整合素信号转导的影响
- 背景与目的肝纤维化以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其胞外基质增生沉积为特征,胞外基质成分变化对肝星状细胞激活及其表现功能有重要影响,胞外基质受体一整合素蛋白及其胞内信号分子在其联系中起重要作用。探讨药物对胞外基质与肝星状细胞相互关系的...
- 宣红萍陶艳艳刘成海
- 文献传递
- 肝纤维化过程中整合素α5β1动态变化与中药干预作用
-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形成中整合素α5β1的变化特点及其抗肝纤维化中药-扶正化瘀方的干预作用。
方法: CCl4皮下注射与高脂低蛋白饲料符合因素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扶正化瘀方药物干预组...
- 宣红萍孙保木陶艳艳刘成海
- 关键词:肝纤维化中药干预
- 文献传递